李伏安
編者按: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作為與實體經濟結合最為緊密的金融業態,金融租賃業也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并將在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圍繞金融租賃業的轉型創新,本刊特別組織專題,約請金融租賃業的監管者、從業者及專家,共同就新常態下該行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未來的發展路徑進行探討。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背景下,金融租賃業發展既面臨著廣闊的發展機遇,也存在著嚴峻的挑戰。如何推動金融租賃業主動適應新常態,不斷深化改革轉型,更好地促進產業創新升級、經濟結構調整優化是當前行業發展的重要歷史使命。
金融租賃業發展近況
金融租賃業起源于20世紀40年代的美國,目前在國際上已成為與銀行信貸、資本市場等并列的設備投融資方式。在我國,金融租賃還是一個新興行業,從其發展歷史看,第一家金融租賃公司成立于1986年,當時主要是為了引入國外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探索通過多種金融工具來吸引外資。縱觀行業近三十年的發展歷程,前期金融租賃業發展比較緩慢,行業發展經歷了曲折的過程。2007年以來,經國務院批準,商業銀行設立金融租賃公司工作啟動。隨著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的設立和發展,帶動我國整個金融租賃業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逐步探索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特點的金融租賃業發展之路。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金融租賃市場。
截至2014年底,全國30家金融租賃公司(含1家金融租賃專業子公司)行業資產達到1.28萬億元,與2007年相比增長了54倍,實現凈利潤164億元,行業整體實力明顯增強。從服務領域看,金融租賃資產涵蓋了從飛機、船舶、軌道交通到電力、礦產、能源等大型生產設備,以及工程機械、印刷、醫療設備等眾多行業和領域,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支持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三農”和小微等薄弱環節方面,金融租賃公司逐步形成了自身的業務模式,在相關領域樹立了具有市場影響力的品牌形象。
金融租賃業的發展機遇
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調整、化解過剩產能、尋找新經濟增長點的關鍵階段。這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方式、質量、效益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租賃作為與實體經濟天然相連的一種金融手段,正經歷著重要的歷史發展機遇。
一是金融租賃與實體經濟高度契合,符合新常態下經濟發展導向。金融租賃是與實體經濟結合最為緊密的融資方式之一。從歷史上看,它的產生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金融市場深化的自然產物,是對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一種積極響應。從國外發展情況看,金融租賃在發達國家經濟工業化、現代化過程中起到了加速器、潤滑劑的作用。在當前中國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應該充分把握利用金融租賃在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方面的特色優勢。金融租賃可以與制造業深入融合,加快企業盈利模式轉型創新,促進擴大企業技術升級改造,從而發揮金融杠桿作用,有力助推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尤其是當前我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金融租賃可以有效盤活企業存量資產,幫助企業轉移消化過剩產能,改善企業流動性、提高風險抵御能力,增強融資和設備改造升級能力。金融租賃業這一特性,已經在美國次貸危機后的經濟轉型升級和設備更新方面得到充分體現。
二是新常態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為金融租賃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背景下,一方面對于存量優勢和富裕產能的轉移和輸出有很大需求,另一面新興產業的裝備和技術升級衍生出巨大投資需求。當前我國正在大力推動“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重大戰略的實施,其中蘊含的廣闊市場機遇對金融租賃業來講是極為重要的。實際上,金融租賃業在支持我國重大裝備和優勢產能“走出去”,支持高鐵、核電、船舶、紡織等產業輸出方面已經進行了有益探索,為探索國際產能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提供了新的金融支持方式。例如,工銀租賃通過金融租賃方式,將天津一家紡織企業設備轉移到東南亞,優化了國內行業產能配置,并促進了國外相關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在服務“三農”、小微企業方面,金融租賃與傳統信貸相比,具有小、快、活等特點,能有效緩解經濟發展薄弱環節面臨的融資難、融資慢等問題,對于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具有積極意義。
三是金融租賃關注度逐步提升,行業發展的政策環境不斷完善。近年來,金融租賃行業受到國家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李克強總理考察工銀租賃時指出,金融租賃是個新高地,國家要扶持這個行業發展壯大。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多次提到通過金融租賃方式支持外貿增長、服務“三農”、促進轉型升級等,金融租賃對實體經濟的支撐愈發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期待。相關政策制定部門積極完善配套政策環境,大力支持和推動行業發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飛機租賃業發展的意見》。銀監會修訂了《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印發了《金融租賃公司專業子公司管理暫行規定》,會同人民銀行[微博]修訂金融租賃公司發行金融債券有關規定,啟動了金融租賃資產證券化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出臺了審理融資租賃合同糾紛的司法解釋。上海、天津、北京等部分地方人民政府也陸續出臺了扶持政策。
面臨的挑戰
一是金融租賃業面臨的風險有所上升。新常態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益型集約增長,我國經濟正處于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狀況,金融租賃業受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外需下滑、小微企業經營困難等因素影響,行業面臨的信用風險有所加大,在船舶、煤炭等領域出現了個別風險項目暴露。雖然整個金融租賃業目前不良資產率僅為0.71%,低于銀行業平均水平,但是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在新的經濟環境下,行業持續防范經營風險的長期性和重要性。經濟形勢的復雜多變對金融租賃公司風險防范提出了更高的挑戰和要求,必須充分把握住金融租賃業務風險管控的關鍵和要點,才能在新常態下處于不敗之地。
二是金融租賃業需要進一步轉型創新。新常態下,經濟運行的趨勢發生了一些變化,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從整個金融業看,面臨著利率市場化、資本賬戶開放、金融機構競爭加劇的局面,同時還要應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金融業的整體盈利能力、規模增長與前些年相比已經有所下降。金融租賃業同樣存在轉型創新的壓力,單純依賴做大規模、賺取利差的經營模式已經不可持續,如何主動適應新常態,不斷提升租賃資產專業化管理能力、多元化綜合服務能力、全面風險管控能力,圍繞實體經濟需求創造出具有特色的業務模式,拓寬盈利方式,鍛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是決定金融租賃業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
三是外部政策環境與行業發展內在要求尚不匹配。從法律看,我國現有法律體系缺乏租賃物的登記和公示制度,當出現承租人違約時,租賃物不能起到“對抗善意第三人”的作用。金融租賃公司受法律的保護程度,除了立法之外,還取決于一個國家的司法環境和法律執行中對各種問題的認知和處理。當前,在金融租賃糾紛的司法實踐中各地執行標準存在較大差異,司法程序過于復雜,對于一些金融租賃專業問題的認知還缺乏共識,這不利于保護金融租賃公司的合法權益。稅收方面,我國缺乏對金融租賃財稅政策的統籌規劃,現行稅收政策不能適應行業發展需要。“營改增”后,金融租賃業整體稅負大幅增加,即征即退的過渡政策難以發揮實際效用,同時存在各地執行標準不統一的問題;金融租賃交易主體平等適用稅收優惠政策有待明確,如加速折舊、投資稅收抵免等;租賃資產證券化等新業務的稅收配套問題有待解決。
進一步促進行業發展的考慮
經濟新常態下,需要進一步認識金融租賃行業在我國經濟深化轉型中應發揮的作用,達成共識,大力提升金融租賃的社會認知度,從國家戰略的高度不斷完善法律、稅收、市場基礎設施等外部環境,促進金融租賃業在我國的發展壯大,充分發揮金融租賃逆經濟周期調節的作用,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一是加強金融租賃業的法制建設,完善金融租賃法律和司法體系。金融租賃在國際上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法律為出租人提供了比傳統的銀行貸款人更多的權利和更強的法律保護。這一方面表現在承租人違約的情況下,金融租賃公司能夠將租賃物順利取回,這是一種重要的抵御風險的手段,也是企業在難以獲得傳統金融服務情況下能夠獲得設備融資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表現在當承租人破產時,租賃物不納入承租人的破產財產,這為金融租賃公司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法律救濟手段。我國應進一步完善金融租賃法律和司法體系,根據行業發展實際狀況,在適宜的時機推動金融租賃相關法律的起草和制定,強化對金融租賃業的法律保障。推動建立租賃物所有權登記制度,明確租賃物取回權的沖突解決機制;進一步完善司法環境,建立金融租賃專業性司法審理和執行機制,簡化訴訟程序,在司法實踐中確保金融租賃公司具有與其他債權人同等的受償地位,維護金融租賃公司的合法權益。
二是加強市場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優化行業發展的外部環境。第一,統籌研究金融租賃的財稅政策。增值稅改革方面,應掌握“公平稅負”和“避免重復征稅”兩項總體原則。目前“營改增”使金融租賃公司的稅負大幅增加,未來“營改增”范圍擴展至各行業后,金融租賃公司的增值稅稅負應不高于銀行等金融機構。當前經營租賃業務不可抵扣利息費用,導致經營租賃業務面臨重復征稅的問題,建議稅務處理上能夠扣除利息費用。所得稅改革方面,對于出租人和承租人“由誰計提折舊”,稅務和會計上采用同樣的分類標準,不利于發揮金融租賃的稅收調控作用。應制定金融租賃稅務折舊的分類標準和計提規則,明確金融租賃公司可平等適用加速折舊、投資抵免等稅收優惠政策。第二,推動建立租賃登記與交易體系。隨著金融租賃業的發展壯大,應建立全國統一的金融租賃登記與交易體系。將金融租賃業務錄入該系統,包括租賃物型號、標識、權屬等基本要素,增強系統的唯一性和適用性。這套系統需要實現兩個基本功能。一個是確權功能。在完善金融租賃法律體系的前提下,建立金融租賃登記平臺,能明確租賃物的權屬,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交易活動的安全。另一個是交易功能。通過構建活躍的交易平臺,盤活存量金融租賃資產,優化資產結構配置,從而實現金融租賃業專業化發展和轉型升級。
三是促進行業“強身健體”,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第一,做實核心主業。金融租賃具有融資與融物的雙重屬性,既要充分發揮“以資融物、以資收租”的金融屬性,也要立足實物資產,發揮“以物避險、以物增值”的作用。金融租賃公司應立足實體經濟發展需要,根據自身發展戰略、企業規模、財務實力以及管理能力,深耕具有比較優勢的特定領域,實現專業化、特色化、差異化發展。第二,豐富盈利渠道。金融租賃公司的利潤來源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對應不同的產品和服務。第一類是利差收益,通過資金成本與租息收益的差額獲取收益。這是我國金融租賃公司目前主要的收入來源,在當前利率市場化改革、金融機構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利差收入的空間受到擠壓。第二類是余值收益,通過對到期租賃物處置獲得價差收入,這是國外金融租賃平均利潤率通常高于銀行貸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國由于二手設備交易市場不成熟,公司專業化能力有待提高,此類業務尚未廣泛開展。第三類是服務收益,通過滿足客戶多元化需求獲取服務性收入,如現金流匹配、服務便利、財務優化、稅負均衡、后續市場服務等。目前,后兩類盈利模式尚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四是增強資產管理能力,提升風險管理水平。金融租賃是以資產為基礎的一種金融服務,應重視實物資產對于風險敞口的緩釋能力。一家優秀的金融租賃公司,必須具備專業的資產管理能力。國際上成熟的金融租賃公司,對于自身精專的行業領域非常熟悉,具有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的能力,從業務創建、服務提供、資產管理到價值實現,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業務策略。這恰恰是國內金融租賃業比較欠缺的部分。同時,也要尊重金融行業固有的規律,在風險管理、指標體系、運營流程等方面保持金融機構的傳統優勢。如果金融租賃公司在實物資產管理能力相對欠缺、二手設備交易市場沒有發育成熟的情況下,又放棄了金融機構在風險管理實踐中被證明為行之有效的做法,比如風險分散原則、資本約束、關聯交易控制等,行業風險可能會逐步積累甚至最終爆發。
五是建設行業自律體系,促進提升金融租賃的社會認知度。加快設立中國金融租賃行業協會,積極承擔行業社會責任,維護行業整體形象。提升公眾和企業對金融租賃的認知,加強對行業發展的正面宣傳。提升廣大金融機構對金融租賃的認知度,鼓勵有條件、符合要求的企業充分利用金融租賃工具,拓寬金融租賃服務覆蓋面。推動政府、監管部門提升對金融租賃行業的認知度,不斷完善物權保護制度、稅收政策、會計政策、登記公示制度、資產交易平臺以及監管政策等。■
作者系中國銀監會非銀部主任
(責任編輯 賈瑛瑛)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