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網 饒玉哲
銀行好日子到頭 誰將偷走平安千億活期?
核心提示:3月6日下午,平安銀行如約發布其2013年年報。盡管其凈利潤同比仍為增加狀態,但增速明顯放緩。在相關人士看來造成這一變化的“始作俑者”,則正是時下被炒得火熱的互聯網金融。
3月6日下午,平安銀行(000001.SZ)如約發布其2013年年報。盡管其凈利潤同比仍為增加狀態,但增速已明顯放緩。
在盈利能力不如從前背后,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行業的沖擊已悄悄顯現。
平安銀行年報數據顯示,2013年其活期儲蓄余額同比增長11%,較2012年25%的增速顯然大幅回落。
不僅如此,平安銀行2013年來自公司客戶的活期儲蓄額增速更是大幅度放緩,從2012年25.69%降至7.16%。
而由此帶來的成本上升,則儼然侵蝕了其曾經光鮮的利潤表。
公司客戶分流
平安銀行剛剛發布的2013年年報顯示,其2013年活期存款總額為3802.75億元,較2012年3425.63億元同比增長11%。
“盡管還在增加,但在我們看來,已經出現了不好的苗頭,活期儲蓄增幅繼續下降甚至逐步萎縮都是大概率事件。”北京一位長期跟蹤金融行業的私募研究人士對此認為,這也是其近期看空銀行股的邏輯之一。
該私募研究人士的判斷并非是空穴來風。
2012年平安銀行的活期儲蓄總額較2011年的2047.44億元同比增幅高達25.11%。這意味著2013年度平安銀行活期儲蓄額11%的升幅,已經出現了大幅下滑。
實際上,2013年平安銀行活期存款上漲乏力,系其公司客戶活期存款“疲軟”。
公司客戶為平安銀行活期儲蓄為“大頭”,2013年公司客戶的活期儲蓄額占其活期儲蓄當期總額的72.52%。
但是,2013年度平安銀行累計獲得來自公司客戶的活期存款總額為2757.75億元,相比2012年的2573.51億元,僅僅增加了7.16%。
而2012年,平安銀行該項數據的同比增幅還高達25.69%。這就意味著2013年平安銀行來自公司客戶的活期存款量同比少增約19個百分點。
上海一家券商的金融行業研究員對上述數據的變化并未感到意外,“這個情況可以說是在我們意料之中的。”在其看來,這或許還僅僅是一個開始,未來各大商業銀行動輒數千億甚至數萬億元的“廉價”活期儲蓄將不斷受到侵蝕。
對于平安銀行而言,所幸的是,和公司客戶“惜存”相比,個人客戶在平安銀行活期存款的增量部分下滑幅度并不大。
2013年個人客戶在該行的活期存款總額為1045億元,其規模較2012年的852.12億元同比增長22.64%,僅比前一個年度的23.36%略低不到1個百分點。
前述私募研究人士對此則認為,這一情況或許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改變。“企業客戶相對更敏感一些,而個人客戶反應會慢一點,但遲早也會覺醒,到那時,會‘搬家’的更徹底,畢竟企業客戶還需要考慮與銀行處好關系,另外還有流動性上的考慮。”
拉高平均成本率
盡管分析人士預期的活期儲蓄萎縮的局面尚未變成現實,但來自公司客戶的活期儲蓄“搬家”似乎已給平安銀行的業績增長造成困擾。
平安銀行2013年度財報顯示,公司當年實現營業收入521.89億元,對應凈利潤152.31億元,同比提升12.72%。而2012年度平安銀行的凈利潤同比增幅還高達30.05%。
“不能簡單說凈利潤同比增幅下滑,就是因為企業客戶活期儲蓄搬家導致的,但多少會有一點影響,比如資金的平均成本率會因此而有所提高”前述券商研究員稱。
實際上,活期儲蓄的利率之低早已不是秘密,即便是“手握重金”的公司客戶也同樣不能幸免。
平安銀行披露的相關財務數據就顯示,其為公司客戶高達2757.75億元活期儲蓄提供的利息支出只有18.29億元,平均成本率僅為0.66%。
增長幅度突然放緩的公司客戶活期存款總額,似乎已經給平安銀行的資金成本產生影響。
另一項數據亦顯示,平安銀行2013年度“吸收存款及同業款項應付利息”支出為162.99億元,較上一年度增加53.84億元,同比上升49.33%。與之相比,2012年該項數據同比僅增加16.10億元,升幅17.30%。
活期儲蓄都去哪了?
在相關研究人士看來,平安銀行的遭遇絕非是偶然的個案。而造成這一變化的“始作俑者”,則正是時下被炒得火熱的互聯網金融。
阿里巴巴聯手天弘基金推出的余額寶,無疑是這類新興業態的代表者。
截至2月26日,盡管正是上線才8個多月時間,余額寶用戶已經突破8100萬戶,短短半個月內就增加了近2000萬客戶。其規模更是已經突破5000億元。
“余額寶這么大的規模都是從哪來的,可以說很大一部分就來自活期存款。”一位分析人士對此坦言。
該市場人士的分析同樣得到了相關數據的佐證。據央行此前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1月份人民幣存款減少了9402億元。
事實上,不僅僅是余額寶,各大基金公司及券商推出的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都成為各路資金爭搶的香餑餑。
“新年前后這些產品的年化收益率高達6%以上,而如果這些錢放在銀行,活期儲蓄利率只有0.35%,企業去存即使上浮也很難超過5%。”一家上市公司的董秘告訴21世紀網,其所在的公司已連續投入數億元,用于投資固收類理財產品。
前述私募研究人士對此表示,“看看每天掛出來的那么多上市公司投資理財產品的公告,就不難理解平安銀行的公司活期存款為什么出現增幅下滑了。”
在其看來,這還僅僅是一個開始。
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國內居民個人存款高達45萬億元,其中超過16萬億元為活期儲蓄。
“這部分資金一旦開始‘搬家’,對銀行的成本沖擊可想而知”該分析人士稱,隨著互聯網金融逐漸深入人心,這一場景或將很快變成現實。
據其介紹,有很大一部分活期儲蓄搬家后投資于貨幣基金等固收類理財產品,而這些基金的投資方向之一就是協議存款。“等于轉了個圈這些錢中的一部分又回到銀行體內,但成本卻翻了幾番”。
以平安銀行為例,和企業活期儲蓄只有0.66%的平均成本率相比,其同期協議存款的平均成本率高達5.30%,去年10月至12月更是攀升至5.34%。
或許正是意識到了危機,3月6日有消息稱,三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總行已經宣布,不接受各自分行與余額寶等各類貨幣基金進行的協議存款交易。其他銀行界人士也開始呼吁取消貨幣基金“協議存款提前支取不罰息”的特權。更有甚者,則開始建議監管層直接取締余額寶。
“馬云厲害之處就是通過余額寶給老百姓上了一堂生動的理財課,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得到啟蒙,利率市場化最終會沖破重重阻力,得以實現,銀行目前這種好日子慢慢也就到頭了。”前述私募研究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