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撕開利率市場化“缺口”
大銀行欲使“必殺計” 余額寶開擺“八卦陣”
□本報記者 曹淑彥
“互聯網金融”顯然已經成為今年的兩會熱詞,但是卻未能扭轉“坎坷”的命運,對其的“圍剿”有愈演愈烈之勢。以余額寶為代表互聯網金融是抬升資金成本,“嚴重干擾利率市場”,還是降低交易成本,加速利率市場化?余額寶之爭的背后,是合規合法之爭,還是利益之爭……業內人士看來,余額寶之類的貨幣基金只是扮演著大型商業銀行與股份制商業銀行之間的“搬運工”,其誕生和發展是利率沒有市場化時的產物,加速了脫媒進程和利率市場化進程。伴隨著利率不斷趨于市場化,余額寶類的互聯網金融產品本身存在的空間也將受到擠壓。
獲“正名”卻風不止 貓鼠游戲玩“圍剿”與“反圍剿”
最近,余額寶們可謂“悲喜交加”。喜的是互聯網金融獲得“正名”認可,悲的是銀行的圍剿行動似有愈演愈烈之勢。
“互聯網金融”首度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為支持互聯網金融的一方打了一支“強心劑”。兩會代表激辯互聯網金融無形中給余額寶、百度理財等互聯網理財產品打了免費的廣告。
“不要將銀行和余額寶對立起來,要用發展眼光看新生事物,大家都應冷靜一下。”對于此前的“余額寶危害金融安全”論,銀監會原副主席蔡鄂生認為,余額寶可以推進銀行的利率市場化,把余額寶、理財通等簡單地以銀行的辦法來管理,肯定有問題。
蔡鄂生所說的“簡單管理”,指的是此前有銀行人士提議貨幣基金與銀行簽訂的同業存款納入一般性存款管理,該提議引發基金業一片不滿。然而,近日銀行對余額寶之類貨幣基金的圍剿,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勢。有消息稱,有關部門近日已經開始針對“兩率一致問題”進行調研,要求銀行上報相關數據,如同業定期存放中的基金公司定期存款、應付利率、兩率是否一致等。又有傳聞,一些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已經不接受分行與余額寶等貨幣基金進行協議存款交易了。有業內人士認為,余額寶挖了“土豪”家的核心“余糧”,讓“土豪”能放出去的“租子”少了,“土豪”要么去放“高利貸”,要么就改變游戲規則,顯然后者更容易一點。
如果銀行真的封殺貨幣基金的同業存款,無疑是使出了一招“必殺計”。但是,在基金公司看來,實際情況并沒有那么嚴重,“畢竟銀行業也不是鐵板一塊。”
“其實沒有到封殺這么夸張。”一位熟悉天弘基金的有關人士評論說,四大行和郵儲銀行一般是資金的出借方,本來在同業市場就是以拆出為主、很少拆入,除了交行,其他大行基本沒有向商業機構借過錢;既然沒什么合作,也無所謂“封殺”,所以,大行的動作對余額寶影響不大,“聽說現在找余額寶求合作的銀行還是很多的”。
一位貨幣基金經理也私下透露,其管理的貨幣基金所投的協議存款,多與股份制銀行合作,股份制銀行的同業業務做得比較多,也更市場化,“大行本來就不缺錢,價格也不好,我們都沒和大行簽。”
與大行有合作的某大型基金公司則表示“一切正常”,暗示被“剿殺”的只是余額寶而已。該公司人士私下透露,公司與大型商業銀行有同業存款的往來,盡管大行的利率比較低,但是下面每個分行的情況不一樣,可以和熟悉的分行談,也可以拿到合適的價格,現在這些業務都很正常,并沒有聽到被叫停的消息。
盡管傳聞未得到證實,但是基金業內人士提出了幾個版本的猜想。
有業內人士表示,以前一些分行可以自主從事同業業務,聽說現在權限被收回到總行了,由總行去與基金公司、保險公司洽談溢價。有基金人士透露,目前銀行的同業模式有三種:一是總行統一報價,通過系統進行統一管理,例如興業銀行,基金與其談的協議存款利率應該是一致的;二是基層網點的自主能力很強,由分支機構獨立報價,例如平安銀行、北京銀行等;三是FTP(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指導報價,分行有同業報價的權限,但是如果報價超過了FTP范圍,就需要由總行特批,采用該模式的有大行和一些股份制銀行。綜合分析,該人士認為,可能出現的情況,銀行對于超過FTP指導價的協議存款不予批復,從而限制協議存款的高報價。
“同業全部收歸總行不大可能,總行才有多少人,肯定忙不過來,就算要建一個統一的系統,也需要2年時間,不可能這么快。”該人士說。
在基金人士看來,大行最具有“封殺”余額寶的動機,但是卻也并不可怕。“像余額寶這類貨幣基金,資金主要來源是大行的客戶,但協議存款的主要投的對象是股份制銀行,說白了,就是從大行挖客戶,然后把資金搬到缺錢的股份制銀行,充當了資金的‘搬運工’。”一位基金經理認為,大行流失了存款,所以反擊欲望強烈,而股份制銀行和大行的利益不同,從中是獲益的,所以,銀行很難共同“圍剿”余額寶。只要股份制銀行不跟進,影響就不會很大。“除非余額寶等貨幣基金的規模已經大到股份制銀行也無法提供協議存款的地步。或者股份制銀行議價能力提高了。”
利率市場化倒逼 余額寶只是第一張“骨牌”
“圍剿”行動已然“開戰”。表面看來,這場紛爭似乎是由余額寶率先挑起的,誰讓你分流了銀行的核心存款,加大了銀行利差收窄的壓力,加快了利率市場化進程。其實,余額寶只是利率市場化的第一張“骨牌”而已,它的出現帶著某種必然性。
在非市場化的利率下,銀行依賴幾乎為零的成本獲得了活期存款,然后以較高的貸款利率放款坐收差價,大行不缺錢卻手握重金,股份制銀行缺錢卻難以拆借資金,正是這種非市場化的局面給了余額寶之類貨幣基金存活和快速壯大的空間。這一點,在美國也不例外。
美國貨幣基金發展經驗表明,在利率管制條件下,比存款更具吸引力的收益率是貨幣市場基金能夠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結束,貨幣市場基金的明顯優勢不復存在。當通脹緩解、利差收窄時,美國貨幣市場基金(MMF)增速便放緩甚至出現負值。并且,來自銀行賬戶產品的積極創新延緩了存款向MMF遷移的速度。為應對MMF的競爭,銀行規避利率管制推出新的賬戶產品,不同程度地緩解了儲戶“存款搬家”的意愿。
目前,我國還處于利率市場化進程中,貨幣市場基金發揮著存款的“平行線產品”競爭作用。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表示,從銀行資產負債表來看,貨幣市場基金的發展造成存款類金融機構負債成本上升,倒逼其資產端的投資風險偏好同步提升。零利息的活期存款不斷流失,利率較高的儲蓄和定期存款占比顯著上升,負債成本與存款流失速度同步經歷先升高、后回落的變化。
有專家認為,銀行的資金成本是否上升,還需要考慮資金流向。國有大行資金充裕,中小銀行資金緊張時多向大行拆借資金。在余額寶介入后,大量從國有銀行流出的活期存款以協議存款的形式存入各股份制銀行。對于銀行來說,是存款搬家;但對于股份制銀行來說,只是把從大行借錢付息變成了向投資者借錢付息,銀行的資金成本并未顯著提高。
香港慢牛投資公司董事長張化橋認為,余額寶和其他“寶”根本無法對銀行構成威脅,至多迫使銀行提高短期資金成本。即使銀行無法轉嫁,也沒有關系,也許更好;近幾年,銀行業占了全國企業界總利潤的一半左右,完全是利率管制的結果。存款利率太低,導致影子銀行盛行,儲蓄者長期受損。貸款利率也相應太低,低效投資盛行,包括房地產泡沫達到危險的地步,以及污染和產能過剩。
盡管對于余額寶是否導致利率抬升存有爭議,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利率市場化過程中,利率將繼續維持上行。有專家表示,三個長期因素將推動未來利率水平趨勢性上升:長期看,利率變動取決于儲蓄和投資的相對變化。未來投資仍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投資率將基本穩定或小幅下降,但下降幅度會小于儲蓄率降幅。資金供給難以支持固定資產投資資金需求,將促使市場利率上行;二是利率市場化推升利率水平;三是國際環境變化可能推動我國利率水平上升。
虎口奪食 余額寶們與銀行“相生相克”
既然非市場化的利率環境為余額寶等互聯網金融產品提供了存在的空間,那么,銀行走向市場化也將壓縮此類產品的生存空間,利率市場化完成,也意味著余額寶們的使命或將終結。
“互聯網金融在美國為什么沒有很有名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央行副行長潘功勝透露,他最近與巴克萊銀行主席討論互聯網金融,巴克萊主席談到因為美國金融市場很發達,供給充分,互聯網金融進入形成競爭力很難。
招行原行長馬蔚華認為,余額寶類貨幣基金之所以有需求,銀行的協議存款是關鍵;如果沒有銀行協議存款,余額寶那些貨幣基金的資金還得回到銀行。對于未來余額寶類貨幣基金的發展趨勢,馬蔚華預計,若商業銀行活期存款利率放開,余額寶的盈利空間會變小。現在銀行活期存款利率沒有放開受管制,儲戶肯定要尋找比較高的收益。
在齊魯證券研究所基金評價業務負責人馬剛看來,我國在利率市場化步伐上已經大踏步前進。事實上,為了拉存款,銀行本身也有存款利率市場化的沖動和意愿,對于處于相當弱勢地位的中小銀行、新銀行尤其如此。“我們常見的存款送禮品、存款給回扣等等,都是變相給予利率優惠;目前各銀行均把各種存款利率調整為基準利率的1.1倍的上限;銀行通過給予普通存款利率數倍的理財產品的收益等等,都是變相突破利率管制的措施,可以說,銀行未必不希望存款利率也市場化。”可能大銀行有自己的壟斷地位和長期的客戶群,但對小銀行來說,打“價格戰”可能是取得市場份額的出路,這些中小銀行對利率市場化是不會反對的。
金融改革的推進將使得銀行不得不面對新的挑戰,或來自余額寶、或來自第三方支付。招商銀行前行長馬蔚華表示,傳統銀行面臨兩個挑戰,這表現為兩個脫媒:一是資本性的脫媒,二是技術性的脫媒。資本性的脫媒就是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挑戰銀行間接融資,而且隨著利率市場化,銀行的高收入,高利率肯定不復存在;技術性的脫媒,過去支付的功能也是銀行主辦的,第三方支付迅速崛起,銀行也在支付領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過去傳統金融服務的都是高大上,那些草根的都是傳統銀行不愿意服務的,他們也服務不了,例如一塊錢理財,銀行肯定做不了。而互聯網金融正是在傳統銀行過去忽略的領域崛起,他們正好填補了銀行覆蓋面的缺口,對社會也是有益的。”
“以余額寶為代表的一類互聯網金融,與銀行并非對立關系。”蔡鍔生表示,互聯網金融對于推動利率市場化是有幫助的。原東方資產公司總裁梅保興認為,銀行應該回歸社會平均利潤,主要是對照實體經濟,銀行業不能靠吃利率差享受過高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