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融市場入手,大力發展存貸款的替代品、各種債券以及在債券基礎上的債權債務工具”
⊙記者 盧曉平 ○編輯 李劍鋒
“央行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0.7倍的下限,這是在行政機制范圍內推動利率市場化的一個步驟,是水到渠成之事。鑒于其仍在行政機制范疇內,對市場有利好,但影響會很快過去”。昨日,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所長王國剛對記者表示。
“目前,貸款的基準利率還存在,新增貸款規模還有管控。因此,目前的改革只能稱為水到渠成式的,并非是里程碑式的。”王國剛說。
在王國剛看來,調整商業銀行存貸款利率只是“內科手術”,在現有行政體系框架內,用行政機制推進利率的浮動水平、利差等的變化。真正的利率市場化需要“外科手術”,即應從金融市場入手,大力發展存貸款的替代品、各種債券以及在債券基礎上的債權債務工具。
“比如面向居民發行企業債券”。王國剛說,理論上,債券在金融上稱為直接金融工具,是資金供給和需求者通過債券市場進行直接交易。但目前我國債券都稱為準間接金融工具,資金供給者不能直接購買債券,而是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銀行再去購買債券。
“為什么不能向居民個人直接出售債券呢?”可以設想,企業債券收益高于銀行存款,一旦對居民直接開放,銀行存款肯定會下來,迫使存貸款占整個金融資產的比例下降,用市場化方式促進存貸款利率形成機制改革和商業銀行業務根本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