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陽
“個別地區、個別項目上已經開始發生,已經有了償還的風險,一定要加強規范和管理。”3月14日上午,中國銀行董事長肖鋼在“兩會”期間回答《第一財經日報》關于“影子銀行”風險的提問時如是回答。
對于本報記者有關“中國‘影子銀行’規模有多大”的提問,肖鋼并未正面回應。他表示,由于定義不清楚,各種的統計口徑都很多。
肖鋼同時表示,“影子銀行”是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一個結果,“現在利率還是有一定的管制,市場資金的需求也是多樣的,另外有些項目通過傳統的銀行信貸得不到資金,‘影子銀行’應運而生”。
在肖鋼看來,雖然對“影子銀行”的定義較為復雜,但“影子銀行”一方面有其客觀存在的必然性,另一方面也是系統性風險的隱患。
去年10月,肖鋼呼吁加強影子銀行監管,在《中國日報》發表英文署名文章。文章稱:“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根本就是一個龐氏騙局。在一定的條件下,投資者一旦失去信心并減少他們的購買或退出理財產品,這樣的擊鼓傳花便會停止。”
他認為,目前銀行發行的“資金池”運作的理財產品,由于期限錯配,要用“發新償舊”來滿足到期兌付,本質上是“龐氏騙局”,“影子銀行”大致可以描述為一個涉及實體的信用中介系統,且其活動超出常規銀行系統。在發達國家,最大的“影子銀行”玩家通常是對沖基金、風險投資以及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而在中國,“影子銀行”通常表現為理財產品、地下金融和表外借貸的形式。
不過,業內有觀點認為肖鋼對“影子銀行”的風險判斷有所夸大。安邦咨詢報告稱,無論哪個口徑看,“影子銀行”的風險在中國都很難稱得上系統性風險。截至目前,中國國內對“影子銀行”尚沒有權威的統計數字,這也是相關風險難以估算的重要原因。
安邦咨詢分析稱,銀監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銀行理財的規模總計7.4萬億;另據信托業協會數據,同期信托業管理資產規模近7.5萬億。兩類資產規模合計不到15萬億(事實上,這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是重疊的)。相比之下,同期銀行總資產規模127萬億,貸款余額68萬億。由此觀之,中國的金融風險仍然集中在正規的銀行體系,而非那些被認為的“影子銀行”里。這些“影子銀行”,與其說是風險之源,不如視其為金融脫媒過程中原有金融風險的釋放。它們對于中國的金融體系,更多是有裨益的補充,而非體系的毒瘤。
銀監會主席尚福林日前在“兩會”期間對媒體表示,理財產品和信托不能算“影子銀行”,因為都在監管范圍內。但也要研究和防范,以防止“影子銀行”業務影響到銀行的本源業務。
不過,對于“資金池”理財業務,日前銀監會加強了監管。有媒體報道稱,銀監會相關領導在今年1月下旬召開的一次座談會上要求商業銀行在隨后三個月內進行自查整改,三個月內無法完成整改需向銀監會報告。“今后如果仍違規開展此類業務,一經發現,將考慮停止其從事理財業務的資格。”銀監會相關領導警告銀行。
銀監會主席助理閻慶民今年1月在中國銀行業理財業務熱點問題座談會上表示,銀監會將繼續完善監管制度框架,不斷健全理財產品風險監測系統等基礎設施,運用好準入、非現場監管、現場檢查、監管處罰等手段,嚴格監管產品設計、銷售和資金投向。同時,要推動加強銀行、證券、保險監管政策的協調性,以科學有效的監管支持和鼓勵理財業務持續健康發展。攝影記者/任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