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技術性破產”邁入全球千強銀行排名
“十年來國內銀行業的變化已經顯得非常清楚,從1998年到2008年,這十年本身就是對抗東亞金融危機、加入WTO、全面對外開放的十年。”胡昌苗告訴記者,無論是銀行的服務意識,還是各行的風險管理能力、盈利能力,與十年之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語。
2003年,隨著匯金公司向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注入450億美元資本金后,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也隨之起步。
2004年8月和9月,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先后掛牌設立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分別為1863.9億元和1942.3億元。當時有境外金融機構聲稱:這一注冊資本數額等于225億美元。按當時的人民幣折算價,從資產關系上看,這兩家國有商業銀行在2003年年底之前的凈資產已近乎損耗殆盡。國有商業銀行實際上已處于技術性破產境地,只是由于國家信用和政府隱性承諾的支撐,才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擠兌風險和實質性破產。
國有商業銀行股權改革的基本目標是:補充資本金、實現銀行政府分離、真正的商業化經營。其中,引入投資戰略者成為國內商業銀行股改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據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針對銀行股權改革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不論是當時還是如今,國有商業銀行需要引入的戰略投資者都至少應當滿足三方面條件:其一,擁有足夠的投資能力,可以在短時間內動用大量資金購買國有銀行股權;其二,有利于克服國有商業銀行在經濟體制、公司治理、業務技術、資產整合、金融創新和國際經驗等方面的劣勢,并提供必要的外部資源和技術支持;其三,股權在一定時期內持有而不出售,以保障對應銀行股權結構的相對穩定。在境內民營資本、國企機構投資者和境外機構投資者三大群體中,只有境外機構投資者有可能同時滿足這三方面條件。
2004年之后,國有商業銀行開始引入海外戰略投資者。2008年12月23日,胡昌苗向本報介紹,2005年建行在海外發股上市并獲得了42倍的超額認購。而其余海外發股的工行、中行、交行這三大行也分別獲得了76倍、75倍和205倍的超額認購。
據悉,國有商業銀行雖然在中國境內眾所周知,并有著強大的本土市場影響力,但是在四大行海外上市之前,國外資本市場對中國銀行業的了解,除了中國銀行尚有一些知名度外,其他幾家銀行幾乎無人知曉。而在2005年之前的各年全球銀行排名中,中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排名相當靠后。但2005年之后,隨著這些國有上市公司在海外發股上市,知名度和影響力也大為提高。
2008年7月,全球知名的金融雜志《銀行家》發布全球最具實力的1000家銀行排名表。中國創下了歷史性新紀錄,共有45家銀行入選千強俱樂部,交通銀行首次取代農行成為新的中國第四大銀行。而隨著農業銀行未來股改上市,這一排名或許有所變化。
作為全球知名的銀行傳媒,《銀行家》每年都會發布全球最具實力的1000家銀行排名表。2005年,中資銀行(不含港、澳、臺)進入全球前1000行列的僅為19家。2006年,這一數字增至25家。2007年,中國銀行業共有31家銀行進入全球1000強的排名,其中有超過10家商業銀行首次成功進入千強。
抵御金融寒潮 國有銀行抗寒能力大增
隨著農行股改上市后,國有銀行股改基本完成。下一步政策應該是對中國銀行業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以應對當前的金融危機。北京邦和財富研究所所長韓志國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國有銀行股改后,要主動走向市場,同時政府也要幫助銀行走向市場。
“股改前,國有銀行由于過度依賴政府而缺少自我調節的能力,因而在過去的10年里,大都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資產。”韓志國給記者舉了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在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中國金融業遭受的波動非常大。而時至2008年,中國的金融機構明顯具備了很好的抗擊打能力,“這就是股改體現出的一個明顯變化”。
據相關數據統計,目前國內銀行業的整體實力和抗風險能力已大大增強。截至2008年9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從2002年末的23.7萬億元增加到59.3萬億元;主要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從2002年末的23.6%下降到6.01%。
在政府方面,韓志國認為,銀行股改已經為國有銀行自身走向市場做出了很多調整。其中一個很明顯的變化就是,以前國家要求國有銀行貸款率必須控制在某一個最高限額,不能超過這個限額。而從1998年開始,這一貸款限額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實行資產負債比率管理和風險管理。據說,從2009年開始,這一數額將轉變成要求國有銀行貸款率最低不能低于某一數值。
    新浪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