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報:淡馬錫入股中行是否還有戲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7日 02:27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11月2日下午,央行行長周小川感慨而言:“改革讓中國銀行業和金融市場發生了很大變化,外資銀行由原來希望自建體系轉而與國內銀行進行戰略合作,而在3年前,中國的銀行想邀請大的境外合作者請也請不來。” 無怪周小川如此感慨。淡馬錫31億美元入股中行橫生變故,3年前想都想不來的“好事”如今卻是“死生難料”,隨著時間的推移,淡馬錫入股中行非但沒能如預想中那樣水到
2004年10月,致力于“把自己的發展與亞洲其他高增長地區經濟捆綁起來”的淡馬錫從中煤集團手中購得民生銀行4.55%的股權。此后坊間一直盛傳,淡馬錫擬斥資約3億美元,增持民生銀行股權至10%,成為民生銀行第一大股東。 這還只是淡馬錫的牛刀小試。2005年8月,根據雙方協議,淡馬錫以約14億美元價格購入建行5.1%股份,同時承諾于后者IPO時再次購入10億美元股權。除此之外,雄心勃勃的淡馬錫還試圖在中國內地保險、汽車等諸多領域進行投資。 “淡馬錫在中國金融業的投資將達到56億美元(算上中行的投資),”信達資產管理公司的沈洪溥反問道,“它在中國銀行業的投資額,將超過此前兩年里它在35個國家的收購支出總和。難道外國投資者在全球銀行這個果園里,只單單喜歡中國的國有銀行這幾株果樹嗎?” 然而可供中資銀行細細挑選的余地到底有多大,畢竟還是待驗證的問題。“如果引入的不是銀行,會說不是戰略投資者。如果找的是銀行,又說我們的信息和客戶被人家弄走了。”一位參與中行引資談判的高層人士如此抱怨其兩難處境。 最為根本的問題還不僅僅在于標準的確定而更在于標準的執行。“幾家國有商業銀行同時重組上市,本身是存在著一定問題的。應該加強政府作為國有銀行所有者的功能,進行總體考慮。”世界銀行高級金融專家王君認為,目前的重組、上市更多是由銀行的管理層主導,而作為所有者代表的匯金公司缺乏足夠的話語權。這一安排的結果是單向激勵,幾家銀行都在爭取股改、重組與上市的速度,而缺乏對于銀行重組戰略的反思與規劃。因此,在執行過程中的參差不齊,乃至急功近利都是不言自明的。 作者:本報記者 衛容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