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走出去倒逼銀行出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8日 22:57 《財經時報》 | |||||||||
今后中資銀行海外機構最大的競爭優勢在于“中國”,這是其生存發展的基礎;“講好中國故事”將是中國銀行業走出去成功與否的關鍵 □ 見習記者 賀江兵 對于沒有太多海外投資和運營經驗的中國銀行業而言,如何才能成功地在海外市場有
隨著交行、建行在香港正式掛牌交易,以及其他三大國有商業銀行奔赴海外資本市場計劃的鋪開,上述問題將成為中國銀行業所面臨的一大挑戰。 怎樣應對?在中國金融業的謀士們看來,中資銀行的核心優勢將在于如何更好的運用“中國”二字,這是中資銀行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更是中資銀行海外戰略成功與否的關鍵。 機遇 盡管中國銀行業的海外投資歷史可追溯至1917年,當時,中國銀行在海外成立了中國第一家海外分支機構。但迄今為止,中國銀行業的海外投資依然還處于初期階段。 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浪潮為中國銀行業走出去提供了良機。按黃金老的話說,“中國的對外投資倒逼中國銀行業走出去”。 黃金老是就職于中國銀行的一位經濟學博士,被業界譽為青年金融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的2004年世界投資報告披露,當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超過韓國等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的對外投資規模,目的地多達 167 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大型國有企業及民營大企業成為中國海外投資的主力軍,投資領域由以貿易和餐飲為主逐步拓寬到資源開發、境外加工貿易、電信、計算機等行業。 2004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額55.3億美元,扣除對外直接投資企業對境內投資主體的反向投資,投資凈額為55億美元,同比猛增93%;扣除對外直接投資企業對境內投資主體的反向投資,中國累計對外直接投資凈額為448億美元。考慮到相當多的企業逃避對外投資審批登記管理制度,中國的實際對外直接投資遠大于此數。 未來,資源約束、反傾銷、人民幣匯率升值、國內價格競爭以及國家政策因素,都將進一步促使中國企業加速實施“走出去”戰略。2005年上半年,中國企業成功參加的全球并購交易價值達165億美元。 “走出去”戰略的實施,為國有銀行境外發展帶來了豐厚的金融服務機會。由于中國這些企業與國有商業銀行保持著長期良好的合作關系,在境外發展依然希望能得到國有商業銀行支持;而為大中型企業在海外融資也符合國有商業銀行的海外戰略。 四條錦囊妙計 在黃金老看來,“講好中國故事”是中國銀行業“走出去”成功的關鍵。海外分支機構最大的優勢在“中國”,這是其生存發展的基礎。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巨大的市場,吸引著全球的投資者。國有銀行可利用國內廣泛的機構網絡、雄厚的外匯資金實力和龐大的客戶基礎,同時開拓國內、國外兩個市場。 黃金老對此有四條錦囊妙計。 一是抓住中國走向國際市場的大型跨國公司。這些公司在境外發展初期由于缺乏資信記錄,往往難于獲得當地銀行的支持;二是抓住海外行當地與中國有投資和貿易往來的公司;三是要抓住中國政府駐外機構、使領館、留學生、旅游者的業務。其中,包括吸收存款、辦理匯款、提供信用卡服務等;四是可依托總行和海外行調研力量以及國有銀行對中國政策、法規、投資環境、產業狀況和市場深入了解的優勢,向有意來華投資、貿易的客戶提供咨詢服務。 同時,中國銀行業要發揮海內外聯動優勢,建立由總行牽頭、國內行、海外機構共同參加的統一營銷體制,形成國有銀行全球一體化的業務運作模式。 在全球統一授信體制下,總行應該對海內外統一授信客戶核定總的授信額度,并根據其跨國經營的需要,在統一分配額度下,海內外行按總行的統一安排實施授信,從而為跨國公司客戶提供全球一體化的金融服務。 借資本運作擴展 中國銀行業今后應更多的引入資本化運作方式擴展海外機構。 此前,國有銀行在拓展國際市場和延伸海外經營空間時,一直單純依靠自身的力量設立海外機構。 這種方式有好處。如操作上、報批方面相對簡單易行,總行對其管理比較便利,也不存在不同文化的磨合以及因對目標公司不夠了解而帶來的風險。 但單純依賴自建機構,通過自然的增長來發展海外機構有明顯的局限性,比如難以深入了解和融入當地市場等。 更大弊端在于自建海外機構,國內行的管理體制及管理文化自然會全盤移植,這可能極大的制約著海外機構的生機。 相比之下,通過收購方式能夠利用被收購機構固有的經營網點和分銷渠道,獲得穩定的客戶群和業務基礎,并在較短時間內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 這種模式,對提高中資銀行在海外的本土化方面非常有效。收購當地機構更可緩解國內管理體制及文化移植易產生水土不服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