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行業動態 > 正文
 

商業銀行全國會盟 三章約法勾畫自律藍本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6日 17:46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金 名

  北京報道

  10月25日下午,在中國銀行業協會的召集下,來自國內銀行界的140多位高管齊聚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由銀監會主席劉明康等人見證,共同簽署了《中國銀行業自律公約》、《
中國銀行業維權公約》和《中國銀行業文明服務公約》。

  雖然當天人民大會堂由于國事活動需要提前一小時進入會場,但這絲毫沒有阻擋住代表們的參會熱情,因為如此大規模的銀行家聚會在歷史上甚為罕見。前來參會的不僅有剛參加完全球路演的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郭樹清、正在緊鑼密鼓籌備股份公司開業的中國工商銀行行長姜建清,還有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央行副行長吳曉靈等20多個部長級官員。

  在這次聚會中,3家政策性銀行、4家國有商業銀行、11家股份制銀行以及100多家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的董事長或行長談論最多的話題就是——行業自律和行業維權。

  力推行業自律

  

銀監會成立以來,政府對銀行業的監管逐漸加強,但與此不太協調的是,銀行業的行業自律卻顯得相對落后,而在一些市場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或者地區,行業自律的影響力遠遠超過政府監管。

  劉明康指出,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和金融市場的開放格局,銀行業必須認真研究,通過制度約束和行業自律,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這三個公約的簽署對于加強行業建設、保護銀行合法權益,提高銀行從業人員素質,向社會公眾提供優質文明服務和推動中國銀行業的穩步健康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會的一位銀行行長稱,一直以來,國內銀行業低水平競爭和不正當競爭現象時有發生,個別銀行在業務開展中,采取放松業務標準、降低客戶準入條件、向客戶承諾政策法規許可范圍之外的利益等手段進行不正當競爭。

  郭樹清也表示認同,他認為,銀行間開展吸儲大戰、

理財產品收益率大戰,為了拉攏客戶,放松現金管理的現象頗多,銀行業應該進一步提高自律。

  這種只顧眼前利益的短視行為不僅擾亂了金融秩序,破壞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損害了其他銀行的權益,而且也加大了從事不正當競爭行為的銀行自身的成本支出,造成資產質量的下降,破壞風險控制體系,形成案件隱患,影響自身的長遠利益和可持續發展。

  要有效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銀行家們在討論中認為,一方面固然需要銀行業監管部門加大監管力度,嚴肅懲處各種違規經營和破壞正常市場秩序的行為,另一方面更需要每一個市場參與者加強自律,以自律求他律,共同努力,推動建立有序競爭的良好市場環境。

  《自律公約》從以下幾個主要方面對會員銀行的經營管理行為進行了自律規范:遵循公平競爭原則,遵守商業道德,嚴格按照有關監管規定開展業務,不得不計成本地爭攬客戶,不得利用政府行政資源干預或影響市場競爭;不得違規或變相提高利率吸收存款;不得采取降低貸款條件等不正當手段發放貸款;不得以減免或承擔相關費用為條件開展中間業務;不得為不符合條件的客戶開立銀行賬戶,以放松現金管理為條件進行不正當競爭;不得在銀行卡業務規定中有排斥他行的條款等。

  《自律公約》同時要求各商業銀行完善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機制,針對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等制定積極可行的防范措施;建立重大案件責任追究制度,深入開展案件綜合治理,確立防范案件風險的長效機制;建立健全以資本金管理為核心的約束機制,建立長效的資本補充機制,不斷提高整體競爭力。

  作為簽約銀行代表的姜建清表示,嚴格遵守三個公約的要求,進一步加強行業自律。

  四大維權措施

  行業維權是這次會議的另一個熱點話題。近年來,銀行業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銀行的合法權益受到極大的損害。

  “由于社會公眾意識上的偏差,以及立法和司法解釋要體現人本思想,關注弱勢群體,銀行的合法債權利益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目前,銀行債權執行難的情況已經相當嚴重。”參會的一位人士說。

  而這次簽署的《維權公約》,使成員銀行在傳統的自力救濟和訴諸司法解決的維權渠道之外,獲得了同業聯合行動的新的維權武器。

  依據公約,中資銀行之間將建立起信息溝通機制、信用調查機制和同業聯合維權工作機制。對于那些侵害銀行債權、經營權、

知識產權、名譽權和其他權益的行為,成員銀行有權采取聯合行動,實施同業制裁。

  中國銀行業協會分析,集體維權的制度設計和安排有助于同業間的合理信息共享、培育誠信文化和共同打造金融市場健康、良好的秩序,填補了同業聯合行動機制的空白。

  銀行業集體維權的措施主要有:內部通報、警示通知、同業制裁、公開曝光或投訴,以及根據損害銀行業權益行為的具體情況,在不違反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情況下,可采取的其他維權方式。

  但這種集體維權的措施能否真正得到落實,有些銀行高管心里也沒有底。“一家企業出了問題,債權銀行往往相互拆臺,結果可能是向最壞的情況發展,這樣的例子多不勝數。”一位城市商業銀行代表說。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