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家股份制銀行會盟:不能再靠規模擴張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06日 02:47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 韓圣海 發自上海 9月2日~3日,云南保山市騰沖縣,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群賢畢至。互為競爭對手的12位銀行行長及各行研究部負責人共40余人共商大計,求解資本硬約束條件下的經營轉型,共同提出了調整銀行資產、負債、客戶、業務、收入五大結構來轉型,并建言監管機構通過推進綜合化經營,統一中外資商業銀行所得稅稅率等措施來為轉型創造環境。
按照銀監會的部署,上市銀行于2005年年初就開始適用《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資本充足率須滿足8%,其他股份制銀行則應于2006年年底開始實施。 隨著金融監管日益向國際接軌,以資本約束為核心的風險監管日益剛性,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無一例外地提到了資本約束的制約作用。雖然家底厚薄不一,但“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一方面資本市場發展滯后難以從外部融資,另一方面銀行的盈利能力較低,難以依靠內部積累補充資本金不足。 而一直以來,商業銀行傳統經營方式的主要表現是以規模擴張為主要手段,以信貸資產為主要產品,以利差收入為主要盈利來源。 12家股份制銀行的共識是:傳統模式只能適應相對穩定、封閉、持續增長、監管寬松和低水平競爭的經濟環境,在外資銀行環伺中國市場、監管日益嚴格的情況下,傳統經營方式必須被摒棄。 “禍福相倚”,事實上,未來10年,國內商業銀行也面臨著戰略機遇。股份制銀行的行長們認為,未來股份制商業至少面臨三大機遇,一是零售業務將成為新的支柱型業務;二是中間業務發展潛力巨大,金融服務業具有綜合化發展的趨勢;三是金融創新將日趨活躍,銀行有望成為金融創新的主力軍。 諸多挑戰和機遇之下,轉型已是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華山一條路”。 經過一番商討后,以招商銀行為代表的與會銀行提出從調整銀行資產、負債、客戶、業務、收入五大結構的方法來破解資本約束條件下轉型命題,調整資產結構方面,在總資產中適當提高本外幣債券投資的比重,提高票據貼現的比重,提高個人信貸比重,提高貿易融資比重,用以降低資本占用,發行一定量的金融債用以提高主動負債的比重,努力實現從以大客戶為主的客戶結構向大中小型客戶并重的客戶結構轉變,以零售銀行業務為重點,加快調整業務結構,并擴大非利息收入來調整收入結構。 為了給股份制商業銀行轉型創造環境,部分銀行還建議盡快修改相關法律當中關于分業經營的有關規定,在有效防范風險的前提下,積極推進綜合化經營。產品創新方面,建議擴大商業銀行資產運用的范圍,靈活調節風險資產的總量,還建議監管部門進一步完善配套的激勵機制,將新業務、新機構的審批與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狀況和資本約束機制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向符合監管要求的商業銀行傾斜。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銀行還特別提到了需要改革商業銀行稅收制度,合理減輕稅負。建議降低商業銀行營業稅稅負,明確、擴大商業銀行資產減值準備在稅前扣除的范圍,統一中外資商業銀行的所得稅稅率,改變外資銀行在所得稅稅率方面的超國民待遇。 截至2005年6月末,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已達12家,資產總額、存款余額和貸款余額分別達到5.24萬億元、4.46萬億元和3.23萬億元,其已成為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