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行業動態 > 正文
 

外資銀行入股限制有望放寬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05日 17:51 周末畫報財富版

  日前國外兩家重量級的財經媒體發布了一個使外資銀行興奮的傳聞:中國銀監會可能會考慮把外資行入股中資行的比例限制放寬。即使該傳聞仍未得到官方證實卻已經在中國銀行界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不少猜想。

  采訪:馮覓

  意外消息

  8月16日在英國《金融時報》和《華爾街日報》上同時出現了一條使人驚訝的消息:中國銀監會消息人士說我國可能正考慮允許外國投資者在中國金融機構中持有更大比例的股份。對有計劃在中國市場分一杯羹的外資銀行而言這絕對是一個爆炸性的消息。因此,即使這一消息仍未獲得銀監會官方確認,已經引起了金融界人士的高度注意。

  現在中國政府仍然對外資銀行入股中資銀行實行嚴格的控制。外資行要成為中資行的合作伙伴至少要經過兩道關卡。首先,所有收購都必須經過銀監會、央行甚至地方政府的審批。實際上,這道檻無論政府是否真的最終放開外資銀行入股中資行比例都是不會省去的。也就是說即使放寬也是有限制的放寬。

  其次,在股份比例量化的限制上,外資行則面對著一個“19.9%問題”。根據中國銀監會的規定,單一外國投資者在中國一家銀行中的持股比例不得超過20%;在有一個以上外國投資者入股的情況下,外資行在中國一家銀行中的總持股比例可達25%。一旦外資在中國一家未上市銀行中的持股總比例超過25%,那么這家銀行就被視為是外資銀行,在經營人民幣存貸款業務方面就會受到限制。一個典型例子就是7月剛落戶上海的平安銀行。由于匯豐銀行在該行參股27%,平安銀行就成為了我國內地唯一一家非中資合資銀行。如此一來,外資行入股的效果就被大打折扣。

  本次所謂對外資行調高入股比例的真正意義就在對第二道關卡的放松。一旦允許入股的上限被提高,外資行就無需面對經營控制權和業務自由度間的艱難抉擇了。最可能成為第一個試點的是正密鑼緊鼓進行資產重組的廣東發展銀行。《金融時報》和《華爾街日報》消息稱政府可能把該行25%~50%的股份出售給外資銀行。但這些言之鑿鑿的傳聞是否能成為現實?我們不妨以傳聞漩渦中的主角——廣發行為對象分析一下。

  廣發試水

  廣發行的資產重組早已開始進行。盡管廣發行在信用卡業務上有突出表現,但作為國有銀行的他們承受了廣東政府的不少非商業行為的后果。上世紀90年代,廣東發展銀行一度瀕臨破產。此后該行就一直在進行重組。要解決廣發行的發展問題癥結還是要真正實現市場化經營,引入外資銀行作為合作方是市場上一早就盛傳的消息。

  廣發行雖只屬中型銀行,但它在各一二級城市共26個分行和全國銀行營業牌照對患了“網點饑渴癥”的外資行來說是致命吸引。所以,盡管背負的爛賬一大堆,廣發行仍然是“皇帝女不愁嫁”。在平安銀行提出收購案后,新加坡星展銀行(DBS)和荷蘭銀行(ANB Amro)也加入了戰局。現在的關鍵問題是廣發行和廣東政府如何挑選一個最合意的“女婿”,而這些洋“女婿”又如何才能在股份比例和經營主控權上獲得更多主動性。就在這個時候外電傳出了銀監會可能考慮放松外資行入股比例的消息,這不能不讓人有某種聯想。于是,廣發行就成了這樁金融“緋聞”的主角。

  在記者致電廣發行和平安集團求證以上傳聞和并購進程時,兩家金融機構的發言人都表示在當前的敏感時刻沒有任何消息可以透露。依此判斷,廣發行的資產重組仍在進行中,但還沒有任何方案被確定下來。看來參與并購的各外資行是人人有機會個個沒把握了。根據消息人士透露廣發銀行可能在今年年底確定合資對象。這個讓眾多金融機構費煞思量的并購謎局很快就會揭曉。

  開門猜想

  受到放松外資行入股比例傳聞震動的絕對不僅僅是廣發行并購案里的幾家銀行。實際上,眾多中小型城市商業銀行和外資行也紛紛關注本消息,各自有各自的“開門”猜想。雖然放松外資行入股比例的措施還沒有正式推行,但我們也不妨抽絲剝繭探究一下各方對本傳聞的反應和心態。

  猜想之一:大門提早為君開?

  實際上,隨著2006年銀行業開放限期的來臨,中國最終還是要把外資行入股中資行的比例放開的。但為何在今天就傳出了放松入股比例的傳言?一些業內人士認為這也許與政府有意激發外資行更積極入股中資行,尤其是中小型國有銀行有關。根據政府積極推動國有四大行的股份制改革進程判斷,股份制被認為是提高我國國有銀行經營效率的靈藥。如果能吸引外資行對中小型銀行入股注資,不但能提高我國眾多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水平。還能不花政府一分一毫提高這些城市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早日達到巴塞爾協議規定的8%標準,增大他們上市的可能性。當然這一切的實現有賴于外資行的入股熱情和合資后是否能順暢合作。

  猜想之二:股權比例是癥結?

  對外資行而言營業網點是在華發展的基點,對網點的渴求幾乎到了不計代價的程度。本來與本土銀行合資是個妙方,外資行也愿出這個價。

  但財大氣粗的外資行卻被20%的入股限制弄得“英雄氣短”,左右為難。過低的股份比例無法保障外資行合資后的話語權,也就無法把自己既定的市場經營策略真正地施展。德意志銀行CEO Ackermann先生在今年6月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就說,“德意志銀行不愿意僅僅為獲得上市業務或其它而斥資十億美元購買投資于一家大型中國銀行低比例的,近乎象征式的股份。”但是他也明白“一個國際性的金融企業,若不能在中國市場找到立足點,那么在以后的5年、10年里你都會十分遺憾”。這可說是代表了外資銀行當前的尷尬心態。因此許多國際銀行巨頭在入股中資行的問題上并不積極。本次政府可能放寬入股比例的傳聞可說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在記者向各家主要外資行詢問他們對本傳聞的看法時,他們一致表示雖然目前沒有確實的新并購行動,但對政府是否最終放寬入股比例都表示高度關注和支持。

  盡管各外資行都為政府可能放寬入股比例的消息而興奮,但一切仍有待中國人民銀行和銀監局的正式確認。對中國金融業經營和監管環境有經驗的外資行都清楚和具有國有背景的中資金融機構合作必然要經過長期的磨合。具有耐心和韌性的外資行反而最能獲得監管部門和國有金融機構的信任。荷蘭銀行(ABN Amro)分析師伊恩·斯米利(Ian Smillie)的話對準備在中國內地大展拳腳的外資行極有啟示作用:“你只需看看匯豐銀行和美國銀行,就明白在中國投資并非是單單一次交易。”

  金融掠影

  人民幣升值影響溫和

  世界銀行8月中旬發布的中國經濟季度報告指出,增加匯率彈性之后的初期體驗對中國來說是積極和溫和的。

  報告稱,7月22日,即匯率調整的第二天,無本金交割遠期匯率從7.80暫時地調整為7.70,然后又恢復到7.78。這說明2%的升值已經降低了對人民幣繼續升值的預期。

  在此后的幾周里,首先匯率自身繼續升值,然后又下滑至8.109。中國政府在證明了匯率確實存在雙向風險的同時,似乎已經穩定了對進一步升值的預期。

  在談到人民幣匯率機制的改革對經濟和分配的影響時,報告說,更強勢的人民幣減少了中國公司的出口吸引力,同時降低了進口成本。

  這樣會降低出口增長和提高進口增長。然而這種“支出轉換”的效果在中國卻相對溫和,使升值對于對外經常賬戶的影響很有限。理由是,盡管國內供應鏈在迅速擴展,但出口中的進口成分仍然很高。

  美國投資者

  海外投資額創新高 

  據美國財政部8月中旬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投資者正以10年來最快的速度向美國以外的地區分散投資。

  在截至今年6月份的12個月中,美國投資者購買了1460億美元的海外債券和股票,是1994年以來的最高數字。

  美國投資者加速向海外市場分散投資的趨勢首先與美元在過去幾年一路走低有關。過去兩年中,美元一直處于熊市。這使得海外投資收益轉換成美元能獲得可觀的增值。

  據統計,去年以歐元計算的道瓊斯歐股50指數上漲了16%,但以美元計價的話則上漲了39%,匯率因素使投資海外的收益率可提高一倍多。

  另外美國股市表現也未盡人意。據華爾街一些分析師的估計,目前歐洲股票要比美國同類股票便宜15%,亞洲股票則要便宜25%,就長線而言,相對美國股票,外國股票的風險處于低點。

  同時數據顯示,對海外進行投資的主體,已不再是養老基金和大機構投資者,面向散戶的海外投資基金也在源源不斷地吸引資金流入。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外資銀行相關網頁共約1,32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