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行業動態 > 正文
 

馬蔚華直陳銀行理財誤區 產品雷同不利戰略轉型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9日 03:23 第一財經日報

  本報記者 蔡臻欣 發自上海

  “商業銀行打造金融品牌的初衷,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跳出產品同質化的桎梏,從而開辟一種差異化的產品營銷方式。而當前的事實卻是,眾多銀行在品牌定位上高度雷同,競爭手段也比較單一。”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寥寥數語道出時下商業銀行品牌競爭中的隱憂,“很顯然,這種相似雷同的品牌競爭并不能體現商業銀行的相對優勢,也不利于這些創新業
務的健康成長與發展,增加了商業銀行經營戰略轉型的難度。”

  馬蔚華是在上周五舉辦的“2005中國金融品牌論壇”上作上述表示的,他特別列舉了銀行

理財業務作為典型案例,“近年國內各銀行紛紛推出了自己的
理財產品
,并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都期望在現有的市場中獨樹一幟。但我們發現,各銀行在經過所謂的市場細分之后,都不約而同地將目標客戶鎖定在‘高端客戶’、‘高級白領’身上,不僅在產品內容上沒有實質的區別,甚至連形式也只是簡單的復制。在這種高重復、高密度的相互對抗之下,一些銀行的競爭手段開始走型,不合規的現象時有發生,而另一些銀行的投入成本居高不下,自身效益受到了極大的威脅。”

  

銀監會政策法規部副主任李伏安不久前也表示,定位雷同是導致中國目前優質金融品牌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還存在品牌技術含量低,品牌模仿、抄襲、復制現象普遍等問題。

  馬蔚華認為品牌功能名不副實也降低了經營戰略轉型的實效,他指出,當前我國商業銀行一些創新業務、創新產品通常是有“牌”無“品”,產品的實際功能與品牌定位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以個人理財、公司理財等業務為例,一方面銀行通常只是提供理財計劃的備選方案,而關鍵時刻還需要客戶自己去作出判斷,商業銀行“代客理財”的專業性、職業性并沒有充分體現出來,這與國外銀行存在本質的差別;另一方面,國內銀行普遍采取承諾回報率的方式來吸引客戶,而且還可能在讓利政策上層層加碼,理財業務在一定程度上變異成了銀行“高息攬儲”的工具。這恰恰與銀行降低存貸款占比的轉型方向是背道而馳的,商業銀行經營結構調整的實效也隨之大打折扣。

  基于此,馬蔚華最后開出了“三個策略、四個并重”的“藥方”。他認為,在未來的品牌競爭格局中,商業銀行應當強調品牌定位的差異化策略、品牌營銷的知識化策略和品牌管理的國際化策略,同時就品牌形象與品牌功能并重、品牌自創與品牌嫁接并重、品牌開發與品牌保護并重、品牌深化與品牌拓展并重等四個方面加強自身品牌建設。


愛問(iAsk.com) 共找到相關網頁約531,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