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股改接近登頂時刻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4日 02:35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和發展,中央領導同志多次對這項改革作出重要指示。按照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要求,通過股份制改造,把國有商業銀行逐步建設成為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股份制商業銀行,將對整個金融體制改革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 為了記錄這段歷史,分析和分享“背水一戰”的成果和得失,本報自即日起推出《國
隨著美國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先后宣布參股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我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改革試點進入到“三步走”的第二步,第三步發股上市愈來愈近。被中央領導同志稱作“背水一戰”的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改革,在艱難越過數座山峰河流之后,即將“登頂”,從而成為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標志。 胡錦濤、溫家寶等中央領導同志非常關心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這次改革“只能成功,不能失敗”。溫家寶在今年“兩會”記者招待會上指出,推進金融改革,這是中國經濟當中的一個十分重要、而且問題較多的環節,要下大力氣。2004年9月21日,黃菊副總理在中國建設銀行即將迎來50周年之際,也強調國有獨資銀行改革“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重大決策:注資提速 2003年底,國家注資450億美元,對中行、建行進行股份制改造試點,標志國有獨資銀行股改進入快車道。2005年4月21日,中國工商銀行股份制改革———150億美元注資方案,獲得國務院正式批準。至此,工商銀行作為中國最大的商業銀行全面走上股改道路,這也成為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進入攻堅階段的標志。 具體而言,國家確定了試點行實行“三步走”,即財務重組———公司治理改革———資本市場上市。同時強調從實際出發,實行“一行一策“的原則。中行和建行兩家銀行采取了不同的機構改組模式。中國銀行整體改造成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由中央匯金公司獨家發起設立。中國建設銀行則以分立重組的方式設立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5年6月17日,美國銀行宣布參股中國建設銀行,成為中國國有商業銀行的首家戰略投資者;中國銀行8月18日宣布,蘇格蘭皇家銀行將出資總計31億美元,購入該行10%的股權。 本著“先易后難”的順序,國家很可能在通盤考慮農村金融體系改革的基礎上,再推出農行的股份制改造方案。農行股改方案中,可能會涉及相關政策的調整,以及農業發展銀行、農信社以及郵政儲蓄的進一步改革。 公司治理: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有這樣一個比喻:國有商業銀行的財務重組和機構重組方面的進展被比作“物理變化“,公司治理方面的改革進展被比作“化學變化”。物理變化完成后,化學變化正在發生。 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曾表示,“長期以來,國家是國有商業銀行惟一的所有者。由于實踐中沒有對政府行使所有權的界限進行有效規范,國有商業銀行長期以來存在產權邊界模糊、產權界定不清、產權約束弱化的現象,并直接導致了所有權與經營權不分、監督約束機制弱化的銀行治理狀況。因此,說到底,公司治理應當成為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核心”。 關于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曾有一種觀點認為,產權改革不是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核心任務。直到今天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已經向縱深推進的時候,這種觀點還偶爾泛起。現實已經給予這種觀點明確的答復。劉明康的上述表示其實已經表明,國有商業銀行的產權必須改革。 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目標定位是,建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國銀監會在決策中集中體現了以“開放”促改革的思維,借鑒國際大銀行先進的管理經驗,專門制定了《關于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公司治理改革與監管指引》,要求兩家試點銀行建立規范的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建立對高級管理層授權經營的考核目標和問責制度;建立市場化人力資源管理體制和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等。現在,中行和建行的員工經常把這個《指引》掛在嘴邊,這是公司治理改革的大綱。 “總體看,兩家試點銀行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下一步,兩家試點銀行股份制改革工作的重點將全面轉入到深化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改革上來。”銀監會的負責人曾在多種場合談到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改革的迫切性。 人們已經看到,兩家試點銀行均已根據國際慣例設立了股份公司內設組織機構,引入部分國際知名銀行家作為獨立董事,并積極著手面向全球招聘專業化高級管理人員,提高經營管理專業化水平;兩家試點銀行均依據國際銀行業的先進做法對戰略規劃、風險管理、人事激勵、機構扁平化、業務流程、財務會計、信息科技等方面進行了改革,并專門聘請國際知名的中介機構進行專業輔導,制定了人力資源體制改革等專項改革方案和計劃。 “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組織框架的改革和運行不但要‘形似’,更要‘神似’。”中國銀監會副主席唐雙寧曾如是說。 四大國有銀行高管在各個場合發言時都表達了同一個共識:上市不是改革的最終目標,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進行內部管理的規范化改造才是根本。 上市模式 在試點銀行改革方案清晰之前,管理層曾邀請某國際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國有商業銀行改革路徑的設計。當時,這家會計師事務所的研究人員提出,分拆上市模式對國有商業銀行不適合。原因在于,分拆上市將使存續部分的經營壓力更大。 按照目前我國四家國有商業銀行的經營現狀,經濟發達地區的分行一旦分離出去,那么存續部分的資產質量更差,不僅會嚴重影響存續部分的持續經營能力,同時也使債權人對存續部分的經營產生懷疑,甚至會造成嚴重的經濟和社會動蕩。 人們對分拆上市的憂慮還在與,分拆上市還會存在同業競爭和關聯交易問題。一方面已經上市的銀行和未上市的銀行之間業務的同質性會造成兩者之間的競爭,這不符合證券市場的有關要求和規則;另一方面也會形成上市銀行和母公司之間的關聯交易,不僅會影響其他關聯行的利益,而且還會在信息披露方面遇到較大的挑戰。 中國工商銀行的負責人也多次表示,工行爭取在2006年完成整體上市。現在存在變數的是中行,建行以及工行未來上市地的選擇。對此,銀行方面沒有給出明確的回答。 鑒于四家國有商業銀行資產規模龐大以及目前國內證券市場的容量有限,許多人士建議,應按照先國外、后國內的順序進行上市,采用這種選擇的意義在于:可以避開國內證券市場容量的限制,防止由于融資數量巨大對國內證券市場產生沖擊。 不管是中行還是建行,即使確定了在國內證券市場上市,也要等到股權分置改革取得階段性明顯成效后展開。另有觀點認為,國有商業銀行實現國外上市后,可根據需要并視當時國內證券市場的情況在國內證券市場發行上市。 作者:本報記者 尤越 發自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