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銀行披露中期業績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3日 19:14 新浪財經 | |||||||||||
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本銀行”)及其附屬公司(“本集團”)截至2005年6月30 日止六個月(“期內”),根據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頒布的國際會計準則第34 號-“中期財務報告”編制未經審核的綜合業績(“中期業績”)。 2005 年中期業績摘要
截至2005 年6 月30 日,本集團實現稅前利潤人民幣68.84 億元,比2004 年同期增加人民幣43.67 億元,增長173.50%。 截至2005 年6 月30 日,本集團凈利息收入為人民幣149.42 億元,比2004 年同期增加人民幣35.56 億元,增長31.23%。 截至2005 年6月30日,本集團減值貸款合計余額為人民幣209.44億元,比年初增加人民幣17.51億元,占比2.83%,比年初下降0.17個百分點;貸款減值撥備為人民幣103.09億元。 截至2005年6月30日,本集團資本充足率為11.29%,核心資本充足率8.68%。 截至2005年6月30日,本集團資產總額為人民幣12,925億元,自2004年12月31日以來增加人民幣1,485億元,增長12.98%。 業務回顧 (一) 各項主要業務繼續取得良好發展 本集團實施整體營銷策略,充分發揮總分行聯動、境內外行聯動以及企業銀行業務、零售銀行業務、機構業務、資金業務、資產托管業務聯動的優勢。上半年,在重點客戶營銷上取得進展,先后與多家重點客戶簽訂銀企合作協議,總行級重點優質客戶由年初的56 戶增加到6 月末的86 戶。在中央預算單位中央財政授權支付業務中取得新進展,又成功代理了4 部委近40 多家預算單位的中央財政授權支付業務。 本集團積極應對零售銀行業務市場變化,重點發展太平洋卡、消費者融資和個人理財三項重點業務,在保持快速發展的同時進一步提高業務創利能力。 本集團注重收費業務的發展。凈手續費收入和傭金收入增幅21.94%,展現出較好的發展前景。支付結算業務收入和銀行卡業務收入較快增長,是收費業務收入的主要來源。此外,本集團還首批獲得保險資產托管資格,成功取得中國兩家著名保險機構托管業務;首批獲得設立基金公司試點銀行資格,發起設立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公司,國際結算業務也取得快速發展。 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本集團各項主要業務均衡較快發展,一些業務的市場占比進一步提高,從而為未來發展創造更多的機會。 (二) 貸款結構進一步優化 上半年,國內分行行業結構有所優化,支持類行業的貸款占比有所上升,維持減持類行業的貸款占比下降。客戶結構持續向好。按10 級分類,1-5 級優質客戶的貸款余額占比由年初的62.29%上升到67.46%,6-7 級客戶的貸款余額占比由年初的32.20%下降到29.70%,8-10 級客戶的貸款余額占比由年初的3.20%下降到2.72%。 (三) 產品創新取得積極進展 上半年,本銀行成功推出帶有本銀行和匯豐銀行標識的雙幣種國際信用卡;先后推出兩期三個品種的人民幣理財產品;在同業中率先推出人民幣“雙利賬戶”;完成了無追索票據貼現、信貸資產買斷等一系列新產品的開發推廣;報關一點通、現金管理系統功能也得到升級。同時,本銀行還不斷增強品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提高盈利水平。本銀行即時到帳的“全國通”等品牌在市場上具有較明顯的比較優勢。 (四) 風險管理進一步加強 本集團采納國際先進模式建立的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架構運作良好。董事會風險管理委員會充分發揮對本集團總體風險的監督評估和策略建議作用。行長領導下的風險管理委員會負責確定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及操作風險管理政策及重大事項。風險監控部、授信管理部、授信審批中心、資產保全部及法律合規部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審計部負責獨立審查和評估本集團的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狀況。 作為加強信貸風險管理的舉措,本集團最新制定了鋼鐵、電信、轎車、紡織、房地產等行業授信政策,并針對34 家省直分行和4 家海外分行分別制定了指導意見,對本集團的信貸組合的行業結構和客戶結構起到了良好的導向作用。本集團利用匯豐銀行引入的多種方法,有效監控信貸風險,如風險過濾模式(Risk Filter)、風險監察名單(Watch List)、風險遷徙分析(Risk Migration)、風險容忍度測算(Risk Tolerance)等工具,以將信貸風險維持在可接受水平之內。獨立、專業的風險經理制度開始在信貸業務領域推行,不斷加強信用風險信息的收集和風險提示工作。此外,本集團還建立的風險資產應急處理機制,在大額資產保全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本集團已開始按照風險管理委員會領導下的業務單元和雙線報告相結合的模式,對市場風險管理架構實施改造,以反映中國銀監會最新頒布的政策指引。 本集團加強制度控制、崗位控制、流程控制、授權控制等關鍵環節的管理,完善內控管理體系,嚴防操作風險。上半年,本集團在全行范圍內開展了一次覆蓋前中后臺、重點針對基層機構內控管理的風險排查工作,有效提高了內控水平。同時,本集團還根據中國銀監會案件專項治理工作部署,加大了對違規案件的查處力度。 (五) 盈利能力顯著增強 從今年開始,本集團運用經濟資本管理理念,以經濟利潤和經濟資本回報率等指標為核心內容進行考核,大大激發了全行健康發展、提升創利水平的積極性。本集團在努力增加營業收入的同時,較好地控制了成本費用。上半年,本集團成本收入比例大幅下降,為48.06%,比上年同期下降10.71 個百分點。上半年,本集團凈利差較上年度全年提高9 個基點,為2.70%。 (六) 信息化建設不斷完善 本集團穩步推進信息化建設,經過歷時兩年半的開發和測試,數據大集中項目一期工程于2005 年6 月24 日在本銀行所有分支行投產。此項工作的完成,大大提高了本集團的經營管理水平、風險防范水平和綜合競爭能力。同時,數據大集中項目二期工程、管理會計系統、綜合報表系統、定價管理系統等也正在按計劃開發。 (七) 與匯豐銀行的業務合作日益深入 本集團與匯豐銀行實施的技術支持和協助計劃不斷深入,在包括風險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六個核心領域的技術援助和技術合作取得明顯進展。匯豐銀行的一些先進的管理辦法和工具已經開始在本集團使用,如引進匯豐銀行風險導向審計的理念和方法以增強審計的效果,引入多種工具以有效監控信貸風險等。雙方合作的信用卡業務單元運作良好,雙方聯名的雙幣國際信用卡在功能上具有國內領先地位。隨著葉迪奇先生就任本銀行副行長,雙方將不斷加深在企業銀行業務、零售銀行業務等領域的合作。 (八) 組織架構改革和業務管理流程改造穩步實施 本銀行總部的組織架構調整已基本到位,分行層面的財務和風險板塊職能整合正著手進行。以“垂直化、專業化、獨立性、權威性”為目標,授信和審計條線的改革有序推進,總行授信審批中心已經正式運作,華東、華中、東北審計部已經成立。本銀行計劃于9 月底前設立其余3 個地區審計部,計劃在10 月底前建成5 個地區授信審批中心。 財務表現 截至2005年6月30日,本集團稅前利潤人民幣68.8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人民幣43.67億元,增長173.50%,稅后利潤人民幣46.0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人民幣65.10億元,增長341.73%。成本收入比率48.06%,總資產回報率0.36%,全面攤薄的股本回報率6.17%。 (一) 凈利息收入 凈利息收入為149.4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5.56億元,增長31.23%。 下表列示了本銀行在所示期間的利息收入、利息支出及相關的凈邊際利率和凈利差的主要組成部分: (人民幣百萬元,以百分比列示者除外) 截至6 月30 日止半年度 2005 2004 利息收入 存放于中央銀行的款項 926 866 存放于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的款1,470 931 交易證券 84 3 借予客戶的貸款及放款 16,879 13,464 投資類證券 3,810 2,093 其它 109 31 利息收入合計 23,278 17,388 利息支出 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存放和拆入 866 413 客戶存款 7,470 5,589 利息支出合計 8,336 6,002 凈利息收入 14,942 11,386 凈利差(1) 2.70%(3) 2.61%(4) 凈邊際利率(2) 2.70%(3) 2.59%(4) 1. 指本集團平均生息總資產的平均收益與平均生息總負債的平均成本間的差額。 2. 指凈利息收入與平均生息資產的比率。 3. 年度化指標即根據上半年收支計算的利率乘以2。 4. 年度指標。 本集團的凈利息收入受本集團生息資產收益與計息負債成本的差額以及這些資產和負債的平均金額所影響。平均生息資產比上年度增加人民幣1,344億元,凈利差擴大9個基點至2.70%。 (二) 凈手續費和傭金收入 本集團的凈手續費和傭金收入從2004年6月30日的人民幣7.20億元增至2005年6月30日的人民幣8.78億元,增幅為21.94%。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來源于本銀行的銀行卡服務、結算服務的手續費和傭金收入增多。 (三) 交易業務收益減損失 本集團的凈交易業務收入包括匯兌收入和利率工具收入。匯兌凈收入包括即期和遠期合約以及外幣貨幣性資產和負債兌換成人民幣資產和負債的盈虧。利率工具的凈收入主要包括緊貼市場利率和貨幣掉期及其它衍生工具調整為市價產生的收益。 本集團的凈交易收入從2004年6月30日的人民幣3.07億元增至2005年6月30日的人民幣4.68億元,增幅為52.44%。 (四) 投資類證券的收益減損失 投資類證券的收益減損失主要反映本集團出售投資類證券所產生的收益。 本集團的投資類證券于2005年6月30日產生人民幣4.26億元的凈收益,而2004年6月30日的凈損失則為人民幣0.04億元,凈收益是由于上半年證券買賣頻繁,市場利率下降導致銀行投資證券價格上漲,出售增加收益。 (五) 貸款減值撥備支出 本集團貸款減值撥備包括減值貸款和借予客戶的墊款的減值撥備(減去原先核銷的貸款的償還額)以及為存放于同業及其它金融機構的款項及轉售協議項下購入的證券提取的撥備。 貸款減值撥備支出從2004年6月30日的人民幣26.30億元減至2005年6月30日的人民幣19.18億元,減幅為27.07%。 (六) 稅前利潤 由于上述因素,稅前利潤從2004年6月30日的人民幣25.17億元增至2005年6月30日的人民幣68.84億元,增幅為173.50%。 (七) 所得稅 下表列示了本集團在所示期間的本期稅項及遞延稅項的明細: (人民幣百萬元) 截至6 月30 日止半年度 2005 年 2004 年 本期稅項 144 108 遞延稅項 2,135 4,314 本銀行及其于中國成立的子公司于截至2004年及2005年6月30日期間按33%的中國法定稅率繳納稅項。本銀行香港分行和香港子公司于截至2004年6月30日及2005年6月30日期間內的稅率均為17.5%。本銀行其它海外分行的收入,則按其各自所在司法管轄區的所得稅稅率繳納所得稅。 (八) 資本充足率 本次公開發行截至2005 年6 月30 日,共募集資金142.61 億港幣,進一步提高了本銀行的資本充足率, 于2005 年6 月30 日本銀行資本充足率為11.29%,核心資本充足率8.68%,資本充足率在國內同業中處于領先水平,為本銀行業務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分部經營業績 (一) 按地區劃分 地區劃分指提供潛在風險和回報的特定經濟環境,與本集團經營所處的其它經濟環境有別。 下表呈述本集團所示日期各個地區分類的凈利潤和總收入。 2005年6月30日 2004年6月30日 凈利潤總收入(1) 凈利潤 總收入(1) (人民幣百萬元) 華北區(2) 970 4,144 149 3,005 東北區(3) (88) 2,049 (684) 1,625 華東區(4) 2,811 13,464 (2,295) 9,275 華中及華南中部(5) 499 4,768 1,014 3,743 中國西部(6) (166) 2,223 (310) 1,830 海外(7) 579 1,963 225 1,120 對銷 - (3,158) (4) (1,970) 總計 4,605 25,453 (1,905) 18,628 1. 包括利息收入、手續費及傭金收入、股息收入、交易活動產生的收益減虧損、投資類證券產生的益減虧損及其它營業收入。 2. 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及內蒙古自治區。 3. 包括遼寧省、吉林省及黑龍江省。 4. 包括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及本銀行上海總行。 5. 包括河南省、湖南省、湖北省、廣東省、江西省及海南省。 6. 包括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區、陜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自治區及新疆自治區。 7. 包括香港、紐約、新加坡及東京。 (二) 按業務劃分 本集團的業務主要分成四類:企業銀行、零售及私人銀行、資金業務和其它。 下表列示本銀行按業務板塊劃分的業務于所示日期的經營業績: (人民幣百萬元) 來自對外客戶的總收入(1) 2005 年6 月30 日 2004 年12 月31 企業銀行 16,606 26,226 零售及私人銀行 2,574 4,187 資金業務 6,040 10,324 其它 233 701 總計 25,453 41,438 1. 包括利息收入、手續費及傭金收入、股息收入、交易活動產生的收益減虧損、投資類證券產生的收益減虧損及外間客戶的其它營業收入。 資產負債狀況 本集團資產截至2005 年6 月30 日的總資產為人民幣12925 億元,較2004 年12 月31 日的人民幣11440 億元增長12.98%。本集團資產的四個主要組成部分,包括借予客戶的貸款及放款、投資類證券、現金及存放于中央銀行的款項及存放于同業及其它金融機構的款項。截至2005 年6 月30 日,本集團借予客戶的貸款及放款、投資類證券、現金及存放于中央銀行的款項及存放于同業及其它金融機構的款項分別占本銀行總資產的56.42%、19.17%、10.30%和10.76%。下表列示在所示日期本集團總資產中重要組成部分的余額: (人民幣百萬元) 2005 年6 月30 日 2004 年12 月31 日 借予客戶的貸款及放款 對公司貸款(1) 584,110 509,011 零售貸款(1) 97,809 85,777 貼現票據(1) 56,318 43,996 應收利息 1,347 1,274 未計減值撥備前的貸款及放款總額 (或貸款總額) 739,584 640,058 減值撥備 (10,309) (8,446) 借予客戶的貸款及放款 729,275 631,612 交易性資產 2,934 2,495 投資類證券 247,762 246,728 現金及存放于中央銀行的款項 133,193 128,501 存放于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的款項 139,041 88,923 其它資產 40,327 45,746 總資產 1,292,532 1,144,005 1. 對公司貸款、零售貸款及貼現票據金額未扣除減值準備。 (一) 按地域劃分的貸款集中度 下表列示在所示日期本集團按地域劃分的貸款總額(除應收利息): (人民幣百萬元) 2005 年6 月30 日 2004 年12 月31 日 華北區(1) 129,726 105,139 東北區(2) 55,078 50,423 華東區(3) 300,920 260,251 華中及華南(4) 141,268 126,306 中國西部(5) 67,604 60,213 海外(6) 43,639 36,452 貸款總額(除應收利息) 738,235 638,784 1. 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及內蒙古自治區。 2. 包括遼寧省、吉林省及黑龍江省。 3. 包括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及山東省。 4. 包括河南省、湖南省、湖北省、廣東省、廣西自治區及海南省。 5. 包括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區、陜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自治區及新疆自治區。 6. 包括香港、紐約、新加坡及東京。 本集團較著重經濟較發達的地區,特別是長江三角洲、環渤海經濟圈和珠江三角洲。 授予長江三角洲、環渤海經濟圈和珠江三角洲借款人的貸款分別占本集團截至2004年及2005年6月30日貸款總額(除應收利息)的63.45%和64.11%。本集團向長江三角洲、環渤海經濟圈和珠江三角洲授出的相應貸款增加主要由于本集團側重這些地區所致。 (二) 貸款質量 本銀行計劃通過分散貸款組合,使貸款質量得以改善及創造穩定的利潤,同時維持信貸風險敞口于可接受的水平。本銀行已建立綜合信貸風險管理系統,制訂各種政策及程序,以識別、估量和監控本銀行的整體信貸風險。 減值貸款屬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的概念。倘有客觀憑證證明一項貸款不能按原合約條款全額收回到期款項,該貸款即屬減值貸款。 下表列示截至所示日期本銀行個別確定的減值貸款和逾期90天或以上的貸款的部分資料: (人民幣百萬元) 2005 年6 月30 日2004 年12 月31 日 個別確定的減值貸款 20,944 19,193 逾期90 天或以上的貸款 15,108 11,178 減值貸款占貸款總額的百分比 2.83% 3.00% (三) 貸款減值撥備 所有貸款和墊款均在現金被貸予借款人時記錄。如果有客觀證據表明本銀行將無法按照原先貸款條款收回所有到期金額,本銀行將計提貸款減值撥備。撥備金額為帳面金額與可收回金額之間的差額,可收回金額是通過評估借款人或擔保人的償還狀況的預期現金流量的現值,包括從擔保和抵押品中可收回的金額,以原始有效貸款利率折算。貸款虧損撥備還用來抵償有客觀證據表明在資產負債表結算日存在于貸款組合某些組成部分中的損失,盡管該等損失尚未被單獨列示。該等損失按照每個組成部分損失的歷史模式、授予借款人的信用評級以及借款人經營所處的當前經濟環境予以評估。 下表列示于所示期間貸款及放款減值撥備的變動情況: (人民幣百萬元) 2005 年6 月30 日2004 年12 月31 日 期初余額 8,446 33,268 本期撥備 1,969 3,041 本期貸款注銷 (106) (928) 出售減值貸款撥回 (26,935) 期末余額 10,309 8,446 注:截至6月30日,本銀行對公眾比較關注的格林柯爾系企業貸款余額人民幣44,458萬元,已計提減值撥備人民幣9,842萬元;對普爾斯馬特-諾馬特系企業貸款余額為人民幣14,781萬元,已計提減值撥備人民幣5,590萬元。 (四) 不良貸款 本銀行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制定的五級貸款分類指引管理本銀行貸款組合的品質。根據該指引,中國的商業銀行將其貸款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和損失五種資產質量類別。如貸款屬于次級、可疑或損失,則該項貸款為不良貸款。 下表列示截至所示日期本銀行的五級貸款分類: 2005 年6 月30 日2004 年12 月31 日 金額 占總額百分比金額 占總額百分比 (人民幣百萬元,以百分比列示者除外) 正常 614,477 83.69% 521,203 81.67% 關注 101,777 13.86% 98,395 15.42% 次級 11,106 1.51% 11,742 1.84% 可疑 6,699 0.91% 6,582 1.03% 損失 202 0.03% 226 0.04% 貸款總額(1) 734,261 100.00% 638,147 100.00% 不良貸款比率 2.45% 2.91% 1. 按中國公認會計準則計算。 負債和資金來源 截至2005年6月30日,本集團的總負債為人民幣12,178.39億元,較截至2004年12月31日人民幣10,919.02億元,增長11.53%。本集團的客戶存款占本銀行總負債94.23%。 本集團透過包括國內及海外多種途徑為借款及投資業務取得資金。主要資金來源于企業及個人存款。本集團資金操作模式確保資金來源穩定及有效流量管理,不斷地調整本集團的資金運作以減少融資成本,并努力使貨幣和到期時間與本銀行的貸款組合保持一致。 下半年展望 從7 月開始,本集團的經營管理出現了一些新的積極因素。作為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內地商業銀行,本集團形成了一定的經營管理優勢;8 月2 日,本集團獲得了國家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帳戶管理人和帳戶托管人資格的批準,開始經營企業年金業務;8 月11 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同意本銀行將IPO 募集的港幣資金結匯;作為銀行設立基金公司的三家試點銀行之一,本集團發起設立的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公司已于8 月12 日正式成立,并將發行首只基金產品;8 月18 日新設立的漢城(首爾)分行正式開業。這些舉措使本集團在市場上的影響力增強,為穩健發展業務、繼續調整和優化業務結構帶來了良好的機遇。下半年,本集團還將重點推進管理會計、內部評級體系等重點項目的建設,這些重點項目將對本集團加強基礎管理,增強穩健發展能力和風險防范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盡管如此,本集團也面臨諸多市場環境變化的不利影響。利率市場化改革穩步推進,對本集團定價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措施已經公布并實施,由于缺乏市場化的避險工具,規避人民幣匯率風險所能采取的措施有限,匯率風險將對本集團盈利造成一定負面影響。存款保險制度改革的步伐不斷加快,可能會增加本集團成本。日趨激烈的同業競爭給本集團的業務、人才和盈利造成一定的壓力。 本集團減值貸款金額略有增加,風險防范還需要更加努力。 簡要合并損益表(未經審核) (除另有標明外,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百萬元列示。) 截至6 月30 日止半年度 2005 2004 利息收入 23,278 17,388 利息支出 (8,336) (6,002) 凈利息收入 14,942 11,386 手續費及傭金收入 1,048 861 手續費及傭金開支 (170) (141) 凈手續費及傭金收入 878 720 股息收入 12 41 交易活動所得收益減損失 468 307 投資類證券所得收益減損失 426 (4) 其它經營收入 221 35 貸款和墊款的減值撥備 (1,918) (2,630) 其它營業支出 (8,145) (7,338) 稅前營業利潤 6,884 2,517 所得稅 (2,279) (4,422) 凈利潤/(虧損) 4,605 (1,905) 每股基本及攤薄盈利/(虧損)(人民幣元) 0.12 (0.11) 簡要合并資產負債表(未經審核) (除另有標明外,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百萬元列示。) 2005 年6 月30 日 2004 年12 月31 日 資產 調整后 現金及存放中央銀行款項 133,193 128,501 存放于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的款項 139,041 88,923 用於交易的金融資產 2,934 2,495 客戶貸款 729,275 631,612 證券投資-貸款及應收款 30,516 31,205 -可供出售之證券 217,246 215,523 固定資產 23,575 23,863 遞延所得稅資產 2,109 5,739 其它資產 14,643 16,144 資產總額 1,292,532 1,144,005 負債 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存放及拆入 36,079 31,711 用於交易的金融負債 6,644 5,086 客戶存款 1,147,509 1,029,941 其它負債 14,998 12,457 應交稅金 149 39 遞延所得稅負債 377 393 次級債 12,083 12,275 負債總額 1,217,839 1,091,902 所有者權益 股本 44,926 39,070 資本公積 20,073 10,872 重估增值儲備 5,235 2,307 未分配利潤/(累計虧損) 4,459 (146) 所有者權益合計 74,693 52,103 負債及所有者權益合計 1,292,532 1,144,005 這些簡要合并中期財務信息已于2005 年8 月22 日由交通銀行董事會批準,并由以下代表簽署: 董事長:蔣超良 首席財務官:于亞利 簡要合并股東權益變動表(未經審核) (除另有標明外,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百萬元列示。) 股本 資本公積 法定盈余 公積金 任意盈余 公積金 法定 公益金 可供出售 之證券重估 增值儲備 固定 資產重估 增值儲備 未分配利潤/ (累計虧損) 合計 2004 年1 月1 日余額 17,108 11,035 4,598 5,403 972 242 481 (21,758) 18,081 重分類至可供出售之證券 - - - - - 121 - - 121 2004 年1 月1 日余額,追溯調整后 17,108 11,035 4,598 5,403 972 363 481 (21,758) 18,202 與政府進行的重組交易 13,556 1,681 - - - - - - 15,237 可供出售之證券公允價值損失,扣除稅項 - - - - - (1,945) - - (1,945) 凈虧損 - - - - - - - (1,905) (1,905) 2004 年6 月30 日余額,追溯調整后 30,664 12,716 4,598 5,403 972 (1,582) 481 (23,663) 29,589 2005 年1 月1 日余額 39,070 10,872 - - - 178 3,579 (146) 53,553 重分類至可供出售之證券 - - - - - (1,450) - - (1,450) 2005 年1 月1 日余額,追溯調整后 39,070 10,872 - - - (1,272) 3,579 (146) 52,103 發行股票 5,856 9,330 - - - - - - 15,186 發行費用 - (129) - - - - - - (129) 可供出售之證券公允價值增值,扣除稅項 - - - - - 2,928 - - 2,928 凈利潤 - - - - - - - 4,605 4,605 2005 年6 月30 日余額 44,926 20,073 - - - 1,656 3,579 4,459 74,693 簡要合并現金流量表(未經審核) (除另有標明外,所有金額均以人民幣百萬元列示。) 截至6月30日 2005年 2004年 經營活動現金流量: 稅前凈利潤: 6,884 2,517 計提貸款減值撥備 1,969 2,416 (沖回)/計提的存放同業壞賬準備金 (18) 306 計提其它應收款呆帳準備金 148 312 抵債物資減值 246 179 固定資產折舊 1,204 1,169 員工住房遞延支出攤銷 15 46 預付房租支出攤銷 88 84 土地使用權攤銷 3 10 軟件開發費攤銷 49 33 證券投資(凈收入)/損失 (426) 4 固定資產處置凈收入 (15) (8) 發行債券利息支出 277 7 調整稅前利潤 10,424 7,075 存放于中央銀行款項的凈增加 (6,122) (9,024) 存放于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的凈增加 (22,272) (11,013) 用於交易的金融資產的凈(增加)/減少 (439) 1,213 客戶貸款的凈增加 (99,632) (65,631) 其它資產的凈減少/(增加) 1,452 (3,163) 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存放和拆入的凈增加 4,368 14,200 用於交易的金融負債的凈增加 1,558 1,393 客戶存款凈的增加 117,568 88,715 其它負債凈的增加 2,242 6,136 應交營業稅的凈(減少)/增加 (4) 227 支付的所得稅 (34) (647)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9,109 29,481 投資活動現金流量: 購入證券投資 (141,366) (85,132) 出售或贖回投資類證券 145,028 39,948 軟件開發支付的現金 (33) (75) 預付房租支出 (84) (109) 購入土地使用權 - (10) 出售土地使用權 - (240) 購建固定資產 (1,150) (1,610) 處置固定資產 308 1,476 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 2,703 (45,752) 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 增發新股 15,057 18,000 發行債券支付的利息 (469) - 發行次級債券 - 10,400 支付的股利 (2) (5) 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14,586 28,395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 26,398 12,124 期初現金及現金等價物 75,757 77,288 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 102,155 89,412 主要非現金交易 自其它資產轉撥入固定資產 57 215 補充資料 已收利息 23,205 17,393 已付利息 (6,856) (5,684) 補充信息 編制基礎及會計政策 本集團的簡要合并中期財務信息是根據國際會計準則第34 號的相關規定編制,本集團合并的簡要中期財務信息應該參照2004 年年度報告閱讀。除部分提前采納的經修訂的國際會計準則外,其他應于2005 年1 月1 日起適用的國際會計準則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相關規定也在本簡要合并中期財務信息得到采納。由于會計政策變更造成的影響請詳見本集團的簡要合并中期財務信息。 除部分追溯調整的以及在2005 年1 月1 日開始采用的國際會計準則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外,其余合并的簡要中期財務信息的相關會計政策和編制基礎與編制2004 年年度報告的編制基礎一致。 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報表與中國會計準則報表差異調節表 (人民幣百萬元) 凈資產 凈利潤 2005年6月30日2004年12月31日2005年上半年 2004年度 追溯調整后 中國會計準則審定數 72,080 52,489 4,680 915 調節項目: 1.證券投資利息收入確認差異 495 643 (148) 525 2.固定資產和投資性物業重估增值差異 3,478 3,543 (91) (291) 3.轉讓給信達資產管理公司的不良貸款交易產生的差異 (875) (966) 91 1,243 4.衍生金融工具計價確認差異 (161) (310) 149 (225) 5.可供出售之證券重估升值/(貶值) 2,448 (1,898) - - 6.合并調整 (1,152) (1,018) (108) (308) 7.遞延稅項確認差異 (1,336) (249) 88 (60) 8.其它 (284) (131) (56) (195) 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審定數 74,693 52,103 4,605 1,604 調節項目說明 (一) 證券投資利息收入確認差異 在中國會計準則下,對于短期投資不需暫估計提投資利息。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對于生息資產需按權責發生制下的實際利率法暫估計提投資利息。 (二) 固定資產和投資性物業重估增值差異 在2004 年,本集團按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對所有的固定資產和投資性物業再次進行了評估。由于該次評估不屬法定評估,也沒有得到財政部的批準,因此該次評估所產生的重估增/減值只反映在按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制的報表中,而未反映在按中國會計準則編制的報表中,故形成一項準則差異,并在以后年度逐步折舊。 (三) 轉讓給信達資產管理公司的不良貸款交易產生的差異 于2004 年6 月27 日,本集團向信達資產管理公司轉讓不良貸款,并取得了相應的央行票據。該次轉讓貸款金額超過央行票據公允價值部分,在扣除遞延稅項的影響后,計入資本公積,而在中國會計準則下轉讓所得的央行票據按面值計價。該等確認的公允價值折價在本集團持有票據的期間內逐步攤銷轉入利潤表——證券利息收入。 (四) 衍生金融工具計價確認差異 根據國際會計準則第39 號,衍生金融工具最初按成本計價,然后按公允值重估。 交易性衍生工具的公允值變化計入凈交易收入。但是在中國會計準則下該類衍生金融工具仍然屬于表外項目。 (五) 可供出售之證券重估升值/(貶值) 根據國際會計準則第39 號,可供出售之證券投資按公允價值入帳,其公允價值的變動金額計入所有者權益——可供出售之證券重估儲備金。于2005 年1 月1 日,本集團因采納更新后的國際會計準則第39 號,將部分源生貸款重分類至可供出售之證券并確認相應的重估貶值和相應的遞延所得稅資產。于2005 年6 月30 日,全部的可供出售之證券的重估儲備為增值人民幣24.48 億元。而在中國會計準則下無需確認該等證券投資的公允價值引起的變動。 (六) 合并調整子公司,包括本集團直接或間接控制的公司和其它實體(包括為特殊目的成立的實體),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需合并報表。但在中國會計準則下,不需合并在近期有出售意愿的該類子公司。 (七) 遞延稅項確認差異 在中國會計準則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本集團均以會計報表上所列示資產和負債數與稅基間的暫時性差異按負債法計提遞延稅款,因此所有的準則差異都會導致遞延稅項的不同。 (八) 其它 所有其它差異都屬于金額較小的準則差異。 其它資料 (一)董事權益 截至于2005年6月30日,本銀行全部19名董事概無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第ⅹⅴ部7及8部分,須要知會本銀行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的權益及淡倉(包括其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視作擁有的權益及淡倉)或依據證券及期貨條例第352條須予記入該條文所述登記冊的任何權益或淡倉。 (二)主要股東 本銀行于2005 年6 月23 日在香港聯合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后,截至2005 年6 月30 日,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第336 條而備存的登記冊,載錄下列公司及機構擁有本銀行5%以上的權益(按照該條例所定義者)如下: 序號 股東名稱 持股數 持股比例(% ) 1 財政部 9,974,982,648 22.20 2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 8,236,658,580 18.33 3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 5,555,555,556 12.37 4 香港中央登記結算(代理人)有限公司 5,164,039,000 11.49 5 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3,000,000,000 6.68 合 計 31,469,519,784 71.07 注:7 月4 日,本銀行聯席全球協調人行使超額配售權,共涉及878,344,000 股H 股,占本銀行初步全球發售股數的15%(已于7 月4 日在香港聯交所發布該公告)。行使超額配售權后,(1)財政部持有本銀行9,974,982,648 股,占總股本的21.78%;(2)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持有本銀行9,115,002,580 股,占總股本比例為19.90%;(3)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持有本銀行5,555,555,556 股,占總股本的12.13%;(4)香港中央結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持有本銀行5,184,016,000 股,占總股本的11.32%;(5)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持有本銀行3,000,000,000 股,占總股本比例為6.55%。 (三)購買、出售或購回本銀行股份 于報告期內,本銀行及其任何附屬公司概無購買、出售或贖回本銀行任何股份。 (四)企業管治常規守則 本銀行致力建立高水平的企業管治,并相信完善的企業管治對本銀行實現股東價值的最大化至關重要。為了堅持高水平的企業管治,本銀行設有專責、專業而具有問責性的董事會及經驗豐富的高級管理層。本銀行的企業管治結構包括董事會及監事會,其成員(除職工監事由本銀行員工選出作為本銀行監事會的員工代表外)均在股東大會上選出。本銀行亦在董事會下設審計委員會、風險管理委員會和人事薪酬委員會三個專門委員會。本銀行無任何董事知悉任何資料可合理顯示本銀行由2005年6月23日上市至2005年6月30日止期間內之任何時間,未有遵守上市規則附錄14所載的企業管制常規守則。 (五)董事遵守董事進行證券交易的守則 本銀行采納香港聯交所有限公司(“香港聯交所”)之證券上市規則(“上市規則”)附錄十所載上市發行人董事進行證券交易標準守則(“標準守則”)。本銀行已向全體董事作出特定查詢,而他們已遵守該標準守則內載列的所須標準。 (六)審計委員會 本銀行已根據香港聯交所證券上巿規則附錄14所載列的最佳應用守則成立審計委員會。審計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審核本銀行內部及外部審計工作,審核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及其效率和合規性。審計委員會由許浩明獨立非執行董事、李澤興非執行董事、謝慶健獨立非執行董事和陳清泰獨立非執行董事等四名成員組成,許浩明獨立非執行董事擔任主任委員。審計委員會已與高級管理層一起審閱本銀行采納的會計準則及慣例,并探討內部監控及財務匯報事宜,包括審閱本銀行的簡明中期財務信息。 (七)于聯交所網頁公布之資料 載有根據聯交所上市規則附錄十六第46(1)至46(6)所規定的資料,將于限期前呈交聯交所,并在其網址www.hkex.com.hk 上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