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濤 發自北京
前天,記者從中國銀行了解到,該行已擺脫“大發展-大不良-大剝離”的經營圈,并建立起隨時處置不良資產、隨時追究責任的良性機制。
據介紹,中行通過密切關注宏觀經濟形勢及地區、行業變化對自身資產質量的影響,
及時提出授信業務指引,及時調整地區、行業信貸政策,提示相關風險。中行同時加大了對大額授信、關注類授信、集團授信等高風險特征授信的監控力度,根據客戶變化情況及時采取對策;另外,進一步加強了貸后管理工作,加大了對抵、質押品的管理力度,提高了不良貸款形成后的變現能力與處置成效。根據近年票據業務增長迅速可能帶來的風險,中行還完善了對產品授信的風險指引,加強了對票據業務的風險監控。
另外,中行實現了公司客戶授信集中審批和消費信貸集中審批。從授信審批、貸后管理、不良資產管理三個關鍵環節入手,啟動了信用風險管理體系的改革。中行還推進了市場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完成了市場風險管理組織架構的建立,制定了符合監管要求的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序,并理順了報告路徑。此外,加強操作風險管理,出臺《操作風險管理指引》,建立識別、監測、控制和防范操作風險的長效機制。
中國銀行還依據國家制定的銀行不良資產處置的新的政策和制度,結合自身實際,不斷完善資產處置辦法,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并建立隨時處置不良資產、隨時追究責任的良性機制。在處置每一批不良資產的同時,對授信資產進行風險分類審核,嚴格五級分類把關,對不良資產按實計提足夠的準備金。同時,加大對不良資產的清收力度,規范抵債資產處置和以物抵債管理流程,積極探索資產證券化、打包處置、債務重組等創新手段。進一步加強對關注類貸款實施細分管理,加強監控和預警,加大責任認定與責任人處理力度,從而確保新增授信資產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