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業內傳出消息稱,由財政部委托,工商銀行2460億元損失類不良貸款被等值剝離給華融資產管理公司。
據記者了解,中國工商銀行正在加緊進行不良資產的二次剝離,以便在今年第四季度實現股份公司掛牌。
加快剝離不良資產推動股份公司掛牌
工行對于剝離不良資產的消息拒絕證實,而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則表示確認。華融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這批不良資產正在交接過程中。”記者同時了解到,華融正在積極籌備預定在6月中下旬進行的工行約4500億元可疑類不良資產的競標。
記者獲悉,工行有意在今年第四季度成立股份公司,也就是說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將在四季度掛牌。一位工行內部人士進一步向《經濟參考報》透露,如果剝離不良資產等前期工作順利的話,股份公司能在今年10月份掛牌。
剝離不良資產成為股份公司掛牌準備工作的重要一步,在這個關鍵和微妙的時期,工行不愿對外界多講此次2460億元不良貸款剝離。
據悉,這筆不良貸款是工行已核實完畢的2460億元損失類不良貸款,其中包括700億元非信貸不良資產。這是工行獲得外匯注資之后剝離的第一筆不良資產,此舉也拉開了工商銀行為股改上市而進行的第二次不良資產剝離的大幕。工行第一次剝離不良資產是在2000年,當時國家成立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為四大銀行處置不良資產,華融對口收購了工行4077億元的不良資產。
新“游戲規則”促工行更有效率
專家認為,此次工行損失類不良貸款的處理方式比中、建兩行的沖銷方案更“省錢”,更有效率。因為這2460億元不良資產放在財政部和匯金的共管賬戶中,只是交給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委托處置,預計賬目會在今后數年內陸續核銷。核銷途徑包括工行利潤相應的所得稅、匯金公司和財政部可以獲得的股本分紅、財政部在工行1200多億元的股本金等,這有利于激勵工行改善盈利狀況,相應地約束力比較強。
而2004年中行和建行股改對損失類不良貸款的做法是動用了改制前的資本金和撥備來沖銷損失類貸款。按照貸款五級分類的標準,銀行的貸款一般被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和損失五個等級,后三類為銀行不良貸款,損失類貸款是銀行貸款中資產質量最差的一種。損失類資產一般只能回收大約3%左右的少量現金。
中行、建行是動用了改制前的資本金、撥備和利潤,來沖銷損失類貸款,這個過程中全部所有者權益正好能沖銷損失類貸款,然后匯金公司再注入450億美元。而國家對工行只注入了150億美元,工行動用所有者權益不足以沖銷損失類貸款,這也是工行損失類不良貸款處理方法與中行、建行不同的原因之一。
可疑類貸款的資產質量要比損失類的好一些。依照工行股改方案,對于工行可疑類貸款處置辦法,基本原則是可疑類貸款將按照市場化處置的手段,從工行資產負債表中剝離出來,進行招標拍賣,交給資產管理公司進行處置。
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總裁兼工行副行長楊凱生不久前曾公開表示,不同于1999年四大行向四家資產管理公司等值、定向的政策性剝離,此次工行股改剝離出的不良資產將由央行負責組織在四家資產管理公司中招標。
據了解,較之四大行1999年的政策性剝離和2004年的中、建兩行可疑類貸款的拍賣,招標的“游戲規則”已經發生了變化。據悉,工商銀行大約4500億元的不良資產將在6月下旬面向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進行招標拍賣,屆時以工行在全國一級直屬分行或二級直屬分行為單位組成33個資產包,四家資產管理公司對33個資產包逐一報價。
這種方法的優勢在于,每家資產管理公司都會中標數目不定的資產包,中、建兩行不良資產拍賣過程中資產包被一家壟斷的現象將不會重演。2004年6月,信達以競標方式收購中行、建行可疑類貸款2787億,成為這兩家率先股改的國有銀行可疑類貸款的一級批發商。
而且,這次拍賣并不是誰出價高就賣給誰,而是取四家出價的平均值,和平均值最接近者勝出。專家認為,這可以防止資產管理公司為了得到這筆數目不菲的資產包而報出過高的價格,因為和四大國有銀行一樣,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同屬國有,即使將來處置不理想,虧的還是國家的。(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