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理財 > 行業動態 > 《全球財經觀察》2005 > 正文
 

重點發展核心銀行業務 花旗轉讓旅行者的背后(2)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3日 19:06 《全球財經觀察》

  混業經營模式需謹慎對待

  當時在美聯儲任職的孫博文至今記得,1998年美聯儲第一次看到花旗金融超市新模式時的情形。聯儲會的第一反應是“噢?”,孫博文稱,“美國政府對監管這種所謂金融超市
的金融機構的經驗也并不是很多。”

  “同一集團下面又有保險,又有銀行,又有證券,雖然分屬不同法人,但背后都由一個集團控制,這里面有很多文章可做。”伍永剛對《全球財經觀察》表示,盡管金控集團大都采取集團混業、法人分業的模式,但從風險監管的層面來看,肯定存在風險和漏洞,一些內幕交易很難監督。

  監管層的顧慮或許制約了花旗在保險領域的拓展,但花旗退出保險市場的主要原因,主要還是投資回報率的問題,孫博文強調。花旗賣出保險之后,并不意味著經營模式有根本改變,在一個網點里面可以買賣證券,保險、資產管理、理財等許許多多業務,網點的業務影響并不大。

  “混業經營是一種趨勢,目前很難改變,”郭金龍認為,“花旗事件對我國金融監管的啟示,是在發展混業的時候,要根據自身特點和優勢去選擇,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混業模式。”

  這兩年混業經營的趨勢在加快。中信、平安、光大、上海國際等一部分銀行和保險公司都希望成為金融控股集團。“在這種情況下,首先要看混業經營與自身發展戰略是否匹配,是否能夠使得資源發揮最大效應,應當專注于自身業務優勢,以求更有效率,”郭金龍說,“每個公司都要認真考慮,全能金融的模式是否適合自身發展。”

  上海花旗人壽處境尷尬

  花旗集團這次將除墨西哥以外的英國、比利時、大洋洲、阿根廷等地的國際保險業務全部轉讓出去,包括日本和中國香港地區的合資企業以及設在中國的辦事處。眼下在中國內地,轉讓交易最直接的影響,是將籌辦勢頭如火如荼的上海花旗人壽置于尷尬境地。

  2004年6月,旅行者保險獲中國保監會批文,開始與上海國資委旗下的聯和投資有限公司合資籌建花旗人壽,雙方各出資50%。本來計劃于今年年初正式啟動,眼下卻晾在一邊等待大都會收編,處境頗為難堪。

  花旗人壽在上海的籌辦模式,有別于在全球其他許多地區的拓展模式。花旗的保險本身并不強勢,因而主要是針對花旗銀行的高端客戶資源,采取銀行保險的方式,通常是做電話行銷而非找代理人。可能是看好內地保險市場的開發前景,這次花旗在上海改而采取代理人的傳統保險行銷策略,大舉建立自己的代理人隊伍,因而直接引發一場涉及太平洋安泰人壽的保險代理人之爭。

  “這跟花旗人壽發展代理人渠道的策略有關系。”安泰人壽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臺籍高管稱, “我們只是覺得意外,花旗以營銷代理人的方式在內地操作,是一個意外;現在還在籌辦就賣掉了,是更大的一個意外。”

  美國大都會去年在北京開了一家合資保險公司,此次順利獲得花旗人壽的一票人馬,免去了先期籌備的許多煩惱,且很可能成為第三家擁有兩張保險牌照的外資壽險公司。不過業者指出,花旗人壽在上海的行為明顯損害了花旗的聲譽,或許也是花旗出售旅行者的一個注腳。

[上一頁]  [1]  [2]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花旗新聞 全部旅行者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彩 信 專 題
雙響炮
詮釋愛情經典漫畫
東方美女
迷人風情性感姿態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