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一年一度的高考季,正進入最牽動人心的階段:各省(區、市)相繼公布各批次錄取分數線,近1300萬考生的高考分數正一一揭曉。
“不管什么分數,也不論后續填報志愿是否如愿,孩子盡力了,我們家長也一樣無怨無悔。”6月24日傍晚,記者電話采訪了多位金融系統“家有考生”的家長,雖然此刻全家人正處在等候孩子高考分數及其全省名次公布的“歷史性一刻”,心態已經放平,只待結果出爐。
此時,經歷過無數次大小考驗的考生及其家長們,想必有太多的“過盡千帆”之感慨,而家長們,是否也能如己所愿,“肩上的擔子終于可以卸下來了”?
“熱愛,始終是第一位的”
“高考,是結束,更是一個全新的開始,我很開心看到,兒子在自己所熱愛專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家有一名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直博生”的人民銀行新余中心支行高級工程師劉秋根告訴記者,從小到大,孩子喜歡什么、想學什么、學到什么樣的程度,基本上是他自己做主,身為家長,除了安排好全家的生活日常,余下能做的,就是呵護好孩子心中那簇基于興趣和熱愛而投身其中的火苗,當好他的引路人,做他的知心伙伴。
據劉秋根介紹,兒子劉松睿打小就是個興趣廣泛的孩子,愛讀書,也愛圍棋、繪畫和乒乓球,在他小學階段,自己就時常帶著他前往全國各地參加圍棋比賽,2011年被中國圍棋協會授予“圍棋業余五段”稱號;2012年獲國家體育總局授予的“二級運動員”稱號;2017年獲北京大學全國優秀中學生暑期學堂活動“優秀學員”稱號;2018年獲北京大學“博雅人才培養計劃”A+資格,經面試等選拔,最終獲得北大高考錄取降至一本線資格。
“當然了,學習成績一直都好,并不代表高考必能折桂。”劉秋根坦言,5年前,兒子在高考中的發揮略有閃失,但基于一貫的優異表現,高考后被保送進北京大學工學院,而進入北大的他,持續奮發,銳意進取,在2022年本科畢業后,被保送進他本人一直心儀的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成為一名碩博連讀的“直博生”,也是同學們眼里數理根基深厚、待人友善真誠、勇于擔負責任的“學術大佬”。
相比“學術大佬”家長的乘勝搏擊者心態,更多的家長們,盡管自認為已經陪伴著孩子在高考這場人生大考中“順利闖關”,對未來,對前景,依然持有著不確定性。
“女兒喜歡新聞專業,曾經想過要成為一名出色的記者,但基于就業前景更好、發展平臺更廣等綜合考慮,可能還是會選擇金融專業作為第一志愿,日后若興趣不改,可再報考新聞專業研究生,畢竟,能同時擁有財經、新聞專業背景,符合當下的復合型人才發展趨向,也能了卻個人心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今年高考生家長說,高考已經落下帷幕,擺在眼前的,是根據尚且不錯的分數來填報志愿,這讓自己和孩子一時糾結、舉棋不定。
“按說,填報什么志愿、想學什么專業,不就是問孩子,你喜歡什么、今后想干什么嗎?!實話說,這些年來,我們還沒有一個特別明確清晰的答案,沒能付諸太多時間和精力去思考這問題,說到底,好不好找工作,仍然是最后的指揮棒。”前述家長說,以女兒目前的認知能力和社會閱歷,過早下結論,眼下學什么、今后就從事什么,并不現實,只能是邊學邊看邊摸索,在大學乃至未來的就業過程中,去發現真正熱愛、能激發出熱情與創造力的專業領域。
“尊重孩子,也成就了我自己”
對無數家長來說,有個類似劉松睿那樣早慧的孩子,無疑是幸運的。但對中國金融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朱曄來說,有個一歲多就展露出語言天賦、中學階段已被學校展示個人文學成果、現如今行文作詩自帶古風、公開發表了眾多詩詞佳作的女兒,反而是一件特別考驗家長心智的事。
“她并非一名全能型選手,專業特別強,喜歡的,非常投入;不喜歡的,讓人提心吊膽。”當朱曄提到他那就讀于首都師范大學中文系大三年級的女兒朱承彧,話里話外,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是一位眼看著愛女在掌心呵護下一歲歲成長起來、孰料成長為眾人眼里一枚“文學奇才”的“迷爸”心態。
正如他通過個人社交平臺推介《中華辭賦》2022年第9期所刊朱承彧兩首古體詞的前言自述中,這位作家父親如是自嘲:“本想點評幾句,無奈術業有專攻,還是不要拿自己的愛好去挑戰孩子的專業。”
“我一直希望她多創作、多投稿,但孩子現在的興趣還是在研修上,其實,這是做學問人的一個基本素質,只有甘于寂寞,才能涵養真功夫。”朱曄這一番話,道出了他骨子里潛藏著的對女兒的真正期許,也傳遞著很多家長都有的對于子女是安心做學問還是直面競爭大潮的深刻反思:“裝在肚子里的學問,如何讓伯樂賞識呢。這是個問題。”
發現孩子天賦后,能夠遵從其本心、依著愛好去讀書成長,家長的這番選擇,何嘗不是對初心的一份堅守?幸運如朱承彧,有著賞識她、愿意尊重她在文學道路上一騎絕塵的家長,但這份堅守的背后,少不了能夠無視旁側、澄心遣欲的超強定力,以及日復一日的堅持和付出。
“回過頭看,難得有這份堅持,自女兒上學到現在,我也學著搞文學創作,原本在40歲之前,不知何為作家,沒想到,一路陪伴下來,女兒成了大學生,我也成了作家。”朱曄說。
“我最驕傲的,是孩子的三觀超正”
“兒子是別人眼里的優秀生,尤其數學、物理成績相對突出,去年通過高考進入了一所985大學,讀著自己喜愛的電子工程專業,但令我最驕傲的,是他選擇這個專業的初衷和立場。”說起自家那個既耿直又熱忱的“理工男”孩子,供職于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的一位家長向記者介紹說,她兒子投身這一領域,是希望與無數同行者一道,追隨著前人的步伐,換來我們國家更多高新技術的研發與專利技術的增長。
據這位媽媽介紹,孩子早在小學和中學階段,就愛讀歷史方面書籍,對時政大事尤其關注,經常參與到家庭討論中,發表個人觀點與想法,對中國數千年歷史與文明成果如數家珍,也以自己歷經寒窗苦讀、終成“天之驕子”為榮。在親戚朋友們眼里,都覺得這孩子骨子里流淌著熾熱的愛國之情,有著“超正”的三觀覺悟。
“他對我們說,中國古代就有四大發明,過去能遙遙領先,今天和將來也一樣能在科技領域迎面趕上,占有一席之地,因為我們都不笨……”這位媽媽有感于孩子的這番赤誠話語,對他在學業乃至未來擇業方面的各種選擇與構想,都給予了高度認同和支持。
“父母和孩子之間,能建立起這種絕對的信任感,源于彼此,更離不開過去這十年寒窗與高考的歷練,只因這一路,我們彼此相伴、一同走了過來。”這位媽媽說,她更希望,在求學路上沐風櫛雨后的孩子,能在大學這座象牙塔內、在社會這座大熔爐里,進一步接受洗禮和錘煉,不僅練就一身本領,還能更客觀地看自己、看中國、看世界,既不盲從,也不偏狹,以赤子之心和驕子之力,讓自己的人生與國家的發展,同呼吸、共命運、俱成長。
(金融時報)
責任編輯:宋源珺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