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閃付:京東的時尚新裝 銀聯的攻伐之矛
文 | 本刊記者 彭慧文 本刊特約記者 張莉興
對于京東金融來說,借助NFC支付,起碼穿上了一件時尚新裝,有機會和支付寶、財付通在秀場上一較高下;對于銀聯來說,非銀機構的加入,讓其爭奪移動支付市場的力度又大了幾分。
7月19日,京東閃付上線,在支付圈引發了一場大論辯。
這款支付產品由銀聯北京分公司與京東金融合作開發,業務流程并不復雜,用戶在京東APP中開通京東閃付功能,并將生成的京東閃付虛擬卡添加到蘋果錢包、華為錢包、小米錢包等錢包APP,便可以在支持銀聯云閃付的POS機上使用該功能完成支付。
論辯的焦點在于,銀聯有沒有通過這款產品向京東違規發放銀行卡?按照中國人民銀行規定,銀行為客戶開立銀行賬戶,非銀行支付機構為客戶開立支付賬戶,支付賬戶的宗旨是“為社會提供小額、快捷、便民小微支付服務”,功能要弱于銀行賬戶,這次京東閃付首次將支付賬戶直接納入到了銀聯轉接清算網絡,銀行人士認為,這相當于給京東閃付賬戶賦能,是違規操作;但銀聯不以為然,稱并未向京東發放真正的銀行標識代碼,京東閃付賬戶只是一個連接用戶銀行賬戶與銀聯清算系統的通道,它不沉淀資金,并會將完整的支付信息透傳給發卡銀行和銀聯;也有金融專家為京東閃付做“說客”,認為其資金來源和流向都是銀行賬戶,維護了銀行賬戶在支付領域的主體地位,同時還幫助銀行補充了獲客渠道。
這場論辯的實際意義有多大,值得畫上一個問號。在移動支付時代,非銀行支付機構一路高歌猛進,數據分析機構艾媒咨詢發布的《2017上半年中國移動支付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支付寶、財付通雙寡頭市場格局初定,二者市場份額合計達94.1%。與之相比,京東金融的市場份額少得可憐,以銀行和銀聯為代表的傳統支付體系幾近被擠出這一市場。在此背景下,即便賦予京東金融發卡權,就像是給了時裝模特一件去年的新款套裙,注定圓不了她在T臺上大放異彩的夢想;即便增加一家發卡行,對銀聯又有多大價值?
京東閃付的真正意義,是銀聯與京東金融借助NFC支付在移動支付市場分一杯羹的戰略企圖。尤其是對于銀聯,在網聯平臺即將上線的當下,留給它的時間已經不多。
遭遇監管,錯失先機
改造支付技術、布局移動支付,銀聯起步并不晚。早在2011年便推出了基于NFC技術的閃付,省去了用戶刷卡的麻煩,只需把具備閃付功能的銀行卡或NFC手機貼在POS機上便可實現讀卡,然后輸入密碼完成支付。2013年年底,掃碼支付在國內市場興起,銀聯也進行了系統的研究與開發。當時,支付寶、財付通力推正掃模式(移動用戶端掃商家的二維碼),銀聯則在開發反掃模式(商家掃移動用戶的二維碼),后者以銀聯線下收單體系為基礎,在POS機中植入掃碼功能,可以掃取各家銀行APP中生成的二維碼。當時銀聯還計劃開發一個電子錢包APP,綁定多張銀行卡,用戶在支付時可以選取任意一張銀行卡完成支付。然而2014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以安全性不足為由叫停了掃碼支付,銀聯被迫暫停了掃碼系統的推廣,聚焦于NFC支付技術。
NFC支付的安全性比掃碼技術要高,在國外受到了主流支付機構的青睞,但在國內推廣的最大難題是成本過高,采用該支付技術,需要商家擁有內嵌NFC模塊的POS機,費用比購買掃碼器甚至只需貼出一張收款二維碼高得多,很難得到中小商戶認可;而且當時嵌入NFC模塊的手機還未普及,銀聯推廣NFC移動支付,只能與移動網絡運營商合作,將NFC模塊嵌入手機SIM卡中,雙方曾經就技術標準問題僵持不下。
在最初推廣階段,銀聯循規蹈矩的行為模式不改,以安全第一與規范運作為由,并不是所有支持閃付的銀行卡和支持NFC的手機都能使用閃付功能,用戶首先要把銀行卡里的錢圈存到一個用于NFC支付的電子賬戶,才能支付,該賬戶非實名、不掛失、不計息,體驗很不友好;而要想把錢從該賬戶提出,必須要到柜臺銷戶。種種復雜的操作,讓閃付的便捷性大打折扣,難以與支付寶和財付通的掃碼支付相抗衡。
雖然被叫停,但支付寶和財付通卻并未放棄掃碼支付,暫停半年之后重新開始布局,并迅速占領了移動支付市場。
面對非銀支付的攻城略地,銀聯曾在2015年12月推出了閃付升級版——云閃付。升級之后,用戶可以直接在手機(需具備NFC功能)的銀行APP中生成一張與銀行卡對應的虛擬卡,即云閃付卡,然后便能夠在云閃付POS機上揮手機支付。云閃付卡與主卡共享同一個賬戶,終于讓用戶擺脫了圈存的煩惱,體驗性得到大幅提升。然而,推廣成本依然是一個障礙,對POS價格敏感的中小商戶清一色地倒向了掃碼支付。
再出發,未必沒有機會
在2016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最終認可掃碼支付的存在價值之后,銀聯再次踏足這一領域,2016年12月發布銀聯二維碼支付標準,此后時隔半年,2017年5月底正式推出了云閃付二維碼支付產品。值得一提的是,銀聯不僅聯合了40余家商業銀行,還將京東金融、美團等非銀機構拉進了該二維碼支付體系。看來,銀聯有意向做聚合支付,整合分散的小型移動支付機構,以增強話語權。
但是,本來就已經失了先機,被允許推廣后還如此縮手縮腳,“先出規范、再出產品”的推廣模式并不被市場看好。相比較而言,銀聯對NFC支付的推動要顯得更為積極。
如果不考慮成本問題,NFC支付的優勢還是相當明顯的。近年來,掃碼支付遭盜刷的新聞屢見報端,在艾媒咨詢的調研中,超七成網民對移動支付安全性表示了擔心。根據艾媒咨詢預測,中國移動支付市場已經漸趨飽和,增長勢頭將大幅度放緩,支付機構將從拼擴張速度階段進入拼服務質量階段,安全是銀聯手中一張不錯的牌。除了安全性,用手機進行NFC支付時無需連接移動網絡,適用范圍更廣;NFC技術還可以在移動設備鎖屏狀態下被激活,省去了手機解鎖、打開APP、點擊掃碼等多個環節,便捷性方面也要勝掃碼支付一籌。
2015年年底,銀聯在發布云閃付的同時,和蘋果公司在中國推出了Apple Pay,并稱這是一種“讓移動支付煥然一新的簡單、安全、私密的支付方式”。
當前,NFC技術越來越成熟,硬件成本逐年下降,更多手機廠商推出支持NFC功能的手機,NFC支付的“群眾基礎”越來越扎實。對于NFC支付來說,最艱苦的日子已經熬了過去,銀聯曾經因為領先一步差點成了先烈,如今等市場向前走了半步,NFC支付的春天或許正在到來。
慢了,窗口期就過了
京東金融與銀聯的聯手,始于2016年9月,這個組合對兩者來說都是不錯的選擇。作為中國互聯網巨頭之一,京東在線下移動支付領域落后了很多,依靠推廣掃碼支付追趕支付寶和財付通,目前看來不太靠譜,轉投銀聯的NFC支付,便一次性地完成線下支付布局,獲得了超過1000萬臺云閃付POS機入口。反觀銀聯,守著一群銀行發展移動支付具有天然的短板,它需要非銀行支付機構的支持,讓支付寶或者財付通自毀長城來跟自己合作也不現實,在互聯網領域有技術、有影響力的京東是一個很好的拉攏對象。
于是二者一拍即合,新產品開發效率也相當高。2016年9月推出白條閃付,銀聯允許京東的白條用戶使用云閃付POS機進行刷卡消費;時隔不到一年,變革幅度更大的京東閃付上線。對于京東金融來說,NFC支付起碼讓它穿上了一件時尚新裝,有機會和支付寶、財付通在秀場上一較高下;對于銀聯來說,非銀支付機構的加入,讓NFC支付爭奪市場份額的力度又大了幾分。
合作的緊迫性一方面來自于時不我待的市場變化,另一方面來自于網聯(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清算平臺)帶給銀聯的壓力。8月4日發布的《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關于將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由直連模式遷移至網聯平臺處理的通知》明確要求,自2018年6月30日起,非銀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賬戶的網絡支付業務全部通過網聯平臺處理。目前,網聯尚未真正落地,網聯與銀聯的勢力范圍與業務邊界還沒有最終敲定,這給了銀聯一個爭取更多可能性的窗口期。這個窗口期很短,銀聯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這次終于擺脫了“先出規范、后出產品”的四平八穩的推廣思路,頂著銀行的反對、市場的爭議甚至政策的壓力,推出了京東閃付。
作為一個移動支付市場的“后來者”,這種果敢的行事風格,正是銀聯所需要的。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