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微評
■唐福勇
在整體銀行業利潤增長仍有兩位數的大背景下,中信銀行3月29日報出的年報讓市場有些意外,其歸屬本行股東的凈利潤310.32億元,同比僅增長0.69%,成為近年來首只年度業績利潤接近零增長的銀行股。
這一接近零增長的凈利潤數據在筆者看來,恰恰是某種警示或提醒。即未來幾年銀行業利潤高增長面臨艱難的形勢,或將步中信銀行后塵,逐步回落甚至跌至零增長的結局。
作為一家企業,一家上市公司,業績利潤零增長甚至負增長、虧損都是常態的事,但在中國,銀行似乎是個只能賺錢不能虧錢的“主”。在此前幾年,這種印象深入人們心中,但在未來,銀行不轉型改革,不論是國有銀行還是股份制銀行,或許都會面臨業績利潤零增長甚至負增長的問題。
從中信銀行的例子來看,2012年利潤增速過低的一個原因是該行主動增提了撥備。年報顯示,截至2012年末,中信銀行撥備覆蓋率達到288.25%,比上年末提升15.94個百分點;貸款撥備率首次突破2%,達到2.12%,比上年末大幅提高0.5個百分點。但與此同時,中信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不良率都有微升也是不容忽視的事實。2012年末,該行不良貸款余額122.6億元人民幣,比上年末增加37.1億元;不良貸款率0.74%,比上年末上升0.14個百分點。
不可否認,2012年銀行業業績增速較大下滑與當年的全球經濟形勢嚴峻有關,這一點也正如中信銀行董事長田國立所說,2012年,全球經濟繼續緩慢增長,美國財政問題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形勢依然嚴峻,新興經濟體增長普遍放緩。但筆者認為,外部環境對業績的影響只是一時,國內銀行業利潤下降未來更多會受國內市場環境與政策影響、更受銀行自身轉型成功快慢與否影響。
其一,利率市場化是新一屆政府不得不繼續加快推進的。這一進程對于直到今天仍受益于巨大息差收入的銀行來說是致命的一個因素,一旦利率市場化程度與國際化真正接軌,國內銀行利潤的來源將真正要靠自身經營與業務服務來獲取,如果銀行自身轉型不及時,業務擴展與服務未能跟上腳步,賺錢還是虧錢就是一目了然的事。
其二,在回歸實業的今天及未來幾年,金融服務于實體經濟的好壞直接影響其利潤獲得,可以顯見的是,一旦實體經濟再次受到嚴峻的考驗而沒有有效的增長,則銀行業的不良貸款就會面臨新一輪的危機,這一點當前已經能夠看到一二。光伏行業無錫尚德的破產與江浙地區諸多企業陷入發展困境以及資金鏈斷裂等,已經讓一些銀行受到沖擊與影響。筆者在中信銀行第三屆董事會第九次會議決議公告中看到,該行董事會同意將無錫、溫州、佛山、泉州分行劃歸總行直接管理。這表明包括中信在內的一些銀行已經注意到沿海發達地區發生的一些信貸風險正在上升,這從另一層面也提醒銀行,在國內外經濟形勢嚴峻時,大量企業經營風險帶來的信貸風險是成正比上升的。
其三,國內對房地產的持續深入調控,其對銀行的信貸影響將日漸明顯,比如居民購房信貸增速在未來幾年增長將趨緩甚至下降;銀行對房地產(除保障房建設)的投資信貸增速也會有較大萎縮;對基礎設施的建設步伐也會趨于相對穩定;以上這些信貸的增速下降和萎縮對于銀行的利潤增長而言,可以說有著巨大的影響。
因此,如果銀行業無法在非利息凈收入增長方面有所轉型與突破,則在下一個年度,利潤零增長或許就不是中信銀行一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