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惕對外貿易的兩大誤判(3)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5日 13:31 21世紀經濟報道
非貨幣因素入手 除非國家采取激進的、綜合性的調控手段,否則,2008年中國貿易順差的規模將進一步攀升至3200億美元以上。對外貿易的快速增長,從好的方面說,是有利于經濟發展,有利于國際貿易地位的提高,有利于促進就業。但是,貿易順差規模過大也是升值預期強烈、流動性過于充裕的根源。而且,以加工貿易為主的外貿格局,既不利于民族品牌的發展壯大,又進一步推高了國民經濟的對外依存度,招致針對中國的反傾銷調查急劇增加(2006年針對中國的反傾銷調查占全球的比重已高達37%)。要解決國際收支失衡問題,必須先解決進出口貿易嚴重失衡的問題。為此,我們應當做到:第一,在推進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適度調節人民幣匯率的同時,更加重視生產要素價格的合理化改革。第二,在穩步推進生產要素市場化改革、增加企業本來就應當承受的成本的同時,采取從緊的貨幣政策及有針對性的財政政策(比如補助低收入人士、增加對糧食生產及養殖業的直接補貼等),推動企業建立正常的加薪機制,以有效減緩通貨膨脹的壓力。第三,在堅持對外開放、提高外資質量的同時,更加重視自主創新,更加著力地扶持民族品牌及中資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壯大,以逐步改變對外貿易過于依賴加工貿易的局面。第四,在繼續與歐盟國家及美國政府對話、協調的同時,更加重視做歐美企業和民間團體的溝通、解釋工作。因為歐美企業和廣大消費者才是全球產業轉移和中國廉價商品的最大受益者。 除此之外,我們還應當利用財政收入形勢很好的局面,加快解決三農問題以及醫療和住房保障問題的步伐,更加積極地保護廣大農民工的權益,以有效提升中下階層的消費能力,促使進出口貿易及國民經濟的發展逐步趨于平衡。 (本文作者系中國國際金融學會理事)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