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新浪財經

警惕對外貿易的兩大誤判(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5日 13:31 21世紀經濟報道

  匯率利率對貿易平衡的作用有限

  為了避免經濟發展由偏快轉向過熱,政府在2008年將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更加嚴格地控制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幅。這可能會使進口增速有所下降。就出口而言,雖然加息和升值適當增加了出口產品的成本,但由于中國生產要素價格已被嚴重扭曲,儲蓄率過高、對外貿易以加工貿易為主等結構性問題一時難以解決,因此,中國的出口在2008年將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貿易順差也將持續大量增加。

  在貨幣政策方面,利率主要是調節資金及宏觀供求關系的手段。中國的出口主體以外商投資企業為主,這些企業的自有資金比中資企業要相對充裕一些,加息一、二百個基點對企業的壓力是有限的。何況目前中國的通脹率已達到6.9%,即使2008年的加息幅度是2007年的二倍,達到270個基點,一年期存款的利率升至6.57%,由于實質利率仍然為零或接近于零,企業在出口生產方面所受影響也是比較小的。

  就匯率而言,本幣升值確實可以增加出口產品的匯兌成本,但日本、臺灣等國家或地區的升值歷史已經證明,不去調整經濟結構、不去解決導致貿易順差大幅增加的深層原因,單單從匯率升值入手是無法解決貿易失衡問題的。從1971到1987年,日元累計升值166%,但同期日本以貿易順差為主的經常項目順差卻從幾十億美元攀升至870億美元,增幅高達20多倍。自2005年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的名義匯率已累計升值12%,但中國的貿易順差同樣不見減少反見其漲:匯改前的2004年只有320億美元,2005、2006、2007年已分別急升至900億、1774億和2650億美元。這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國調整外貿增長方式、解決結構性經濟問題、推進生產要素價格改革的步伐比較緩慢;而單靠

人民幣升值手段,不僅無法減少貿易順差,還會因升值預期明確,導致境外資金混入貿易項目及其他經常項目。盡管混入出口收匯的資金規模遠沒有渣打某經濟學家所說的那么大,但在跨國公司之間及跨國公司內部的貿易在中國出口格局中占大頭、跨境關聯交易比較頻繁、轉移價格的真實性和合法性很難核實的情況下,境外資金假借貿易名義流入境內的渠道從理論上說是存在的,而且這一渠道不是靠海關、外匯或貿易監管所能堵得住的。不僅如此,中國的貿易結構以境外企業主導的加工貿易為主,還使整體貿易呈現出大進大出的特點,并使匯率升值在以進口原材料及半成品為主的加工貿易面前失去原有的對貿易順差的調節作用。

  順差攀升的根本原因

  在能源、原材料價格持續大幅上漲的情況下,中國企業的出口商品在價格上仍有很強的競爭優勢,最根本的原因是生產要素價格已被嚴重扭曲:包括企業在環保方面的投入較低,農民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安全生產方面明顯不足,多數職工沒有享受到正常的加薪機制,土地、水、電、油的價格沒有反應正常的市場供求關系,以及加工貿易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的稅費負擔較輕等。

  生產要素價格不合理,不僅不利于保護民工、保護環境,不利于建設和諧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還會導致企業應有的出口產品成本外部化和社會化,導致中國出口產品成為全球廉價商品的代名詞,導致貿易順差激升、貿易摩擦大幅增加、流動性問題也難以得到根治。在生產要素價格遠未市場化的條件下,有些人主張用人民幣大幅升值的手段來調節貿易失衡問題,確實有點本末倒置,而且有違購買力平價理論及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前提條件。由于生產要素價格的合理化需要比較長的一段時間,而且在通脹情況下推進的步驟不可能過于急促,因此我們認為,2008年中國的出口仍會因生產成本低而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

  以加工貿易為主的外向型經濟結構以及與此相關的全球產業轉移是出口持續增長的另一重要原因。由于長期以來中國政局穩定、市場龐大、熟練勞動力的供給比較充足,加上生產要素價格被人為壓低、外資稅負比較輕,因此外商投資企業和加工貿易在中國的發展比較迅猛,全球制造業向中國梯度轉移的趨勢非常明顯(目前外商投資企業和加工貿易出口的比重已分別達到59%和53%)。這一輪規模宏大的產業轉移,迄今仍未看到轉向或放緩的任何痕跡,反而其轉移的總體規模在本世紀已經因產業范圍從勞動密集型大量擴散至資本密集型的重化工業及高科技產業而有明顯擴大的趨勢。2007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將超過6700億美元,高科技產品出口也將達到3600億美元,以至西方國家的輿論都驚呼中國制造業已越來越有競爭力,其產品正在向價值鏈上端發展。實際上,出口產品結構的變化,雖然有科技進步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相關產品加速向中國轉移的結果。據發改委外經所的調查報告,目前出口的高科技產品中,有97%是外資生產的,而且涉及中國的貿易大部分都屬于跨國公司之間及內部的貿易往來,放在中國的環節基本上只是最后一道加工或裝配工序。有關調查還表明,93%的中資企業一般都不搞自主創新,國有企業高科技產品的進出口貿易目前也處于逆差狀態。以上情況既可說明中國外貿占全球的比重迅速上升至8%、貿易依存度高達72%的原因,又可揭示外貿順差和流動性的主要根源。由于加工貿易的權重比較高,新一輪產業轉移目前正方興未艾,因此我們認為,中國總體的出口規模在2008年仍會呈現比較快的增長勢頭。需要我們注意的是,中國的出口結構是以全球產業轉移及加工貿易為背景的,而日本、德國在上世紀60-80年代的貿易崛起是以民族工業成長為背景的,這就決定了中國貿易順差的規模將比歷史上任何國家都要驚人得多。

  最后,中國深層次的經濟問題,包括三農、住房和醫療、社會保障等問題的徹底解決還需要較長一段時間。相應地,儲蓄率偏高、消費增長低于投資和出口、整體供求關系產生溢出效應的局面一時也難以得到扭轉。這種局面會推動外貿出口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 新浪財經吧 】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對話城市》直播中國 ·新浪特許頻道免責公告 ·企業郵箱換新顏 ·郵箱大獎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