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災區應城市:堵口排水并行,全力恢復生產
2016年,孝感市遭受了歷史罕見的特大洪災。其中,應城市農業生產及其它直接經濟損失35.56億元,僅次于天門市,居湖北省第二。確保安置點群眾生活保障、積極自救重建家園是應城市災后重建的重點。
《小康》記者 麥婉華
2016年6月開始,一場又一場的特大暴雨牽動著湖北省孝感市人們的心。入梅以來,孝感市已遭受了六輪強降雨襲擊,造成歷史罕見的特大洪災,比1998年的洪災更為嚴重。其中,應城市農業生產及其它直接經濟損失在孝感市管轄的區域中最嚴重,達35.56億元。
應城,又稱蒲城,是孝感市下轄縣級市,位于江漢平原中部,湖北省中部偏東。應城市境內河港縱橫,西北水庫密布,南部湖泊毗連,塘堰遍布。主要有涢水、漳河、大富水和漢北河4條河流,境內長度114. 7公里,控制來水面積384平方公里。境域東南原有大小湖泊21個,水面約28.5萬畝,其中東西汊湖、龍賽湖、老觀湖3個,面積6.45萬畝。
正因為河流、湖泊眾多,應城市在本次特大洪災中,面臨巨大挑戰。數據顯示,6月18日以來,應城市平均降雨810毫米,比1998年6—8月總降水多321毫米,是歷史同期的3.4倍。全市99座中小型水庫,有60座水庫溢洪,溢洪7650萬m3。全市共有229199人受災,緊急轉移109890人,集中安置10159人。以上數據都創下了歷史之最。
如今應城市的現狀如何?未來的災后重建將怎樣進行?《小康》記者進行了回訪。
洪災回顧:
多項指標超歷史記錄 未雨綢繆轉移群眾
“經過將近一個月的洪災搶險與恢復,仍有一部分地方還沒有退去積水,可見當時洪災多么嚴重。”應城市水利局副局長陳火斌介紹,當時水情迅猛,除應城市降水外,上游荊門、京山、隨州、安陸大量客水匯入,山洪爆發,水庫泄洪,來水遠超河流設計過水流量。
據悉,漢北河設計流量為2000m3/s,然而,僅大富水下泄流量就達2100 m3/s。應城市漢北河、大富水、漳河、府河及老縣河5條河流全部超保證水位、超歷史最高水位,老觀湖水位紀錄更是連續兩次刷新(垌冢水位28.88米潰壩,老觀湖水位29.28米潰壩),短港水庫水位超歷史,水庫溢洪的數量超歷史,創造了8個超歷史的記錄。水情遠遠超出1998年的洪水,類似1954年大洪水。
“幸運的是,應城市委市政府未雨綢繆,在洪水將要來臨之際,迅速轉移群眾,避免了傷亡。”陳火斌說,7月22日下午兩點半,鑒于天門分洪洪水竄入老觀湖的嚴峻形勢,應城市緊急啟動老觀湖、龍賽湖地區轉移預案,梯級緊急轉移陳河、義和鎮55個村4.8萬群眾。
“當時,我們都沒有時間休息,連續1個月沒有放假,甚至有時候就住在泵站的房子里搶險,不斷地搶修排水設備、泵站、水閘,幫助排洪。另外,還有武警、士兵等人員,相互協助,救災搶險。”據統計,洪災期間應城市累計投入巡堤查險及搶險人員18120人次,其中人武部民兵和公安、武警、消防320人,部隊官兵700人。
截至目前,應城市農業生產及其它直接經濟損失35.56億元。其中,農業生產損失13.37億元;61家企業損失3.38億元;倒房和財產損失12.74億元;交通設施受損2.81億元;城區基礎設施受損2.04億元;供電設施、學校、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其他損失1.22億元。
災后現狀:
部分嚴重區域仍需抽水 村民回村曬被淹家具
8月25日下午,《小康》記者來到應城市受災較為嚴重的區域——富水河與漢北河交界一帶。沿著富水河的河堤往南走,只見兩岸的不少樹木都已經向南傾倒,樹上的樹葉全數掉落,僅剩下光禿禿的樹干與樹枝。應城市委工作人員介紹,這些樹木正是洪水沖倒的,可見當時水勢之大。
由于洪水沖到低洼地區后,積水難以退去,如今富水河東西兩岸還有不少水稻田仍在積水當中。積水久聚于此,導致田里植物腐爛,田間彌漫著陣陣的臭味。而在積水與陸地的交界,不少白鷺正在覓食因洪水而沖走的魚,水牛也在水中暢游。
為了更快地使積水退去,《小康》記者看見沿途都有抽水的泵站,每個泵站的抽水管數量從6條到10條不等,根據積水情況而定。
根據沿途巡查的城管工作人員介紹,漢北河臨時排漬泵站共有5個,從北到南分別是張集泵站、移北泵站、王臺泵站、龍湖泵站,以及三臺湖泵站。“這些泵站的管道是經過5個晝夜,300多人次完成安裝的。當時因為被淹了,地面上都是淤泥,甚至沒有地方修建施工平臺,所以大家都沒有時間休息,想辦法把泵站和管道組建好。”
其中,張集泵站后面的房子,門楣以下的墻都已經被洪水淹成土黃色。當地村民張先生回憶,當時水高差不多兩米,他弟弟的莊稼被淹了幾十畝,“當時看到那洪水來的時候,真是苦不堪言,每家每戶起碼都損失幾萬到十幾萬元。”
據了解,村民已經陸續從集中安置點返回家園。在富水河旁邊河堤上的道路兩邊,整齊排放著村民從被淹家里拿出來的家具。70多歲的胡大爺告訴《小康》記者:“村民把東西放在路邊是為了把東西曬干。除此之外,還有些人開始添置新的家具,代替被淹的家具。”
災后重建:
堵口排水并行 全力恢復工農業生產
針對上述災后現狀,應城市委市政府在抗洪搶險轉移安置同時,開始思考謀劃災后重建、生產自救、堵口排澇等工作,努力實現損失比1998年少的目標,為改革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具體的措施有哪些?
首先全力落實“六邊”舉措。一是邊堵口邊排水,讓受災群眾盡快重返家園。黃灘劉垸及楊河鎮、三合鎮等淹沒區的漬水已全部排完,轉移群眾全部返回家園。協同武警水電部隊七支隊實施老觀湖潰口永久封堵工程,同步實施龍賽湖淹沒區搶排方案。
二是邊清洗邊消毒,嚴防區域性重大疫情。楊河、三合、黃灘劉垸及城區退水后累計清運垃圾5000噸;全市累計投放消毒藥物近7噸、完成消殺達500萬平方米;定期進行飲水監測,及時消毒;集中收集病死畜禽,送監利無害化處理中心處理生豬2986頭,家禽41.48萬只。
三是邊進行地質災害隱患排查、邊進行房屋安全鑒定,嚴防次生災害。排查處理地質災害隱患點3處14平方公里,全部樹立了警示牌;鑒定農房倒塌891戶2130間,進水受損6727戶14890間,正向上爭取倒房恢復重建補助資金。
災后重建的關鍵點在于全力恢復生活秩序及工農業生產。三合、楊河、黃灘等地水、電、路、交通、通信、市場全部恢復。61家受災工業企業,已有28家恢復生產,近期30家將復產。
恢復農業生產。除省委組派1個工作組、孝感22個工作組外,應城市及時組建9個“抗災保發展”工作隊、102個工作組450人,趕赴義和、陳河等9個重災鄉鎮110個村,進村入戶開展穩定思想、生產自救、災后重建等工作。已發放《防汛救災手冊》5000冊,落實種子100萬斤,改種補種5.42萬畝。
全力穩護社會穩定也是重要一環。通過層層召開情況通報會,致受災群眾一封信,組織老領導、部分村黨支部書記、種糧大戶到漢川市垌塚鎮和天門市胡市鎮實地查看,播放防汛抗災宣傳片,發放救災手冊等方式,介紹雨情汛情災情及搶險舉措,做到“四個講清楚”:
一是講清“水從哪里來”,來源于天門龍骨湖分洪,經漢川垌塚分王公路進入老觀湖;二是講清“水量有多大”,天門上游降雨量是1998年的3倍,天門河上游來水5.5億方,為百年一遇大洪水;
三是講清決心有多大,7月23日組織武警部隊官兵和干部群眾連夜加高堤防至29.5米,最大限度減輕災害損失;四是講清結果值得慶幸,應城市堅守到最后一刻,及時轉移55個村、4.8萬群眾,無一人傷亡。通過四個講清,還原真相,消除雜音,維護穩定。
另外,群眾安置穩定有序。全力做好安置群眾防暑降溫、清潔衛生、疾病預防等工作,為安置人員提供便利。針對應城市二中、碾屋小學、蒲陽中學、三中集中安置群眾過多(共3300多人,其中食宿都在安置點的群眾1650人),風險不可控的實際,按照小型分散的原則,對集中安置群眾進行分流。目前,應城市直單位設93個安置點、城中設11個安置點、義和設5個安置點,每個單位都組建3人以上專班,駐點服務,群眾思想生活穩定。
全力爭取社會各界支持。應城市組織了“風雨同舟、大愛應城”活動,動員社會各界捐款捐物,支援災區重建。市“四大家”領導帶頭為災區捐款,各單位和廣大干部職工響應號召,踴躍捐款,應城在外成功人士、民營企業慷慨解囊,慈善總會已接受捐款捐物1028萬元。邀請省文化廳、省演藝集團來應舉辦慰問應城抗洪軍民文藝演出暨應城市賑災募捐活動,籌集善款1300萬元。
下一步計劃:
確保安置點群眾生活保障 積極自救重建家園
鑒于目前水位持續回落,汛情進一步緩解,應城市防汛抗災轉移指揮部如今已在全市終止防汛三級應急響應。當前,出梅未出汛,天氣趨勢復雜多變,應城市堅持防汛救災保安全、保群眾基本生產生活、保發展、保穩定“四個一起抓”。堅持水退人進,全力以赴大戰2016下半年,著力補短板、強功能、促發展,確保圓滿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因此,下一步的災后重建計劃尤為重要。
據了解,應城市將繼續抓好“六邊”舉措。重點做好老觀湖、龍賽湖地區邊堵邊排工作,迅速完成老觀湖封堵任務,科學調度六孔閘自排,適時啟動龍湖中心泵站搶排,加快安裝機組提排。8月底9月初,受災群眾陸續返回家園。做好老觀湖、龍賽湖淹沒區王臺、鐵塔等村組邊清洗邊消毒的防疫工作。對陳河、義和進水房屋進行安全鑒定、嚴防次生災害發生。
接下來,應城市還會抓好群眾安置和社會維穩工作。督促義和鎮和陳河鎮及市直107個單位落實包保責任,確保安置點群眾基本生活有保障,確保群眾思想情緒穩定。記者在采訪中,不少群眾都表示現在情緒已經平復很多,下一步他們也會積極配合做好災后重建的工作,希望能讓生產趕緊重新恢復正常。
繼續開展生產自救、重建家園是下一步目標的重點。“抗災保發展”工作組深入一線,組織返鄉群眾排干田間漬水,及時改種補種,確保退水農田不空置一畝。幫助扶持種植養殖大戶恢復信心,恢復生產,修復設施,補種放苗,減少損失。
“現在我們希望能趕上秋冬季小麥、油菜、馬鈴薯等農作物的播種期,做好秋冬播補,確保下半年的農產品有經濟收益。”村民張先生說。
由于特大洪災后導致不少基礎設施受到破壞,應城市策劃做好災后重建項目。目前已策劃包裝重建項目和補短板項目138個、總投資145.6億多元。其中,急需上級支持的重點恢復重建項目12個、總投資6.5億元;重點補短板項目15個、總投資66.26億元。組織發改、財政、水利、農業、水產、林業、畜牧等部門跟蹤跟進,爭取更多項目落戶應城,努力把大災區變為項目建設大現場。
對于災后的反思,《小康》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防汛設施的不足,以及對自然保護的重視不足是日后需要關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應城市今后將提前謀劃秋冬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方案,抓好秋冬農業綜合開發。相關防汛責任單位將修訂和完善防汛調度預案,把防汛標準提得更高一些,為今后防汛抗災打下基礎。
編輯/陳遠鵬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除了干貨,就是走私貨!——掃描二維碼關注新浪雜志官方微信,專注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