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糧大合并 中國最大糧油流通企業誕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5日 14:00 《財經時報》 | |||||||||
寧高寧相信,一個整體的企業才是一個大企業。許多分割的小單元、小公司組成的企業,資產再大也稱不上真正的大企業 □ 本報記者 王婷 3月17日,國資委對中國糧油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糧)合并中谷糧油集團公
國資委的官方網站上,兩家企業合并的消息赫然在目:中谷并入中糧的重組事宜已經國務院批準,中谷糧油集團公司將成為中糧集團全資子公司。由此,中糧集團資產規模將增加100多億,達到約700億元。 做大主業 中國最大的糧油流通企業就此誕生。 正式合并后的第一次雙方討論會議,發生在中谷的會議室里。本周一(3月19日)的整個上午,中糧董事長寧高寧,總經理劉福春,中谷總經理張建輝,還有中糧其他高層都坐在了這里。 對于坐在主席位置的寧高寧來說,在他來中糧后,其“并購、并購、還是并購;整合、整合、依舊是整合”的企業戰略并沒有發生任何改變。 寧高寧相信,一個整體的企業才是一個大企業。許多分割的小單元、小公司組成的企業,資產再大也稱不上真正的大企業。 他用IBM的案例來印證他的大企業戰略。很多年前,IBM遭遇經營困難,將原因歸結于產業鏈過于分散,下屬企業過多,公司曾研究過是否應該把公司分拆成幾個不同的公司。但IBM最終不但沒有分拆公司,反而在這幾年大力推出“ON DEMAND BUSINESS”,主旨就是想讓IBM真正實現一體化,隨時在各個業務層面上共同為客戶服務。 中糧,寧高寧的一個新戰場,他受命而來,埋頭研究,希望挖掘出這家國有糧食集團的潛力。 具體而言,擴大規模、再造一個網絡、并保證有限度的相關多元化、增強主業實力,仍是寧高寧要做的事情。 國資推手 寧高寧提到這次兩家企業合并的不易,記憶猶新。 2005年1月,國資委確認并公布首批49家中央企業主業,明確要求中央企業應集中力量做好主業,李融榮甚至放出狠話——“央企進不了前三名就重組”,這意味著央企開始了一系列大規模整合。5家中央企業開始重組,由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由181家調整為178家。 在這場變革中,同屬國資委管理的央企——中糧和中谷,啟動合并并非偶然。 “從去年上半年,我多次和張總(張建輝)非正式地提到國資委的想法,一直到去年差不多10月份,國資委才有了比較明確的意見。”寧高寧回憶說。 從構思到最后實現合并的9個月時間中,寧高寧坦言過程的曲折,合并得以實現依靠相關部門兩家企業的共同努力,也是包括國務院、國資委大力協同和支持的結果。“ 到2005年年底,國資委主任李榮融才公開表示,中谷糧油和中糧集團兩家公司的主業有很多重合,有必要重組,而且重組的效果也會很好。 按照寧高寧對國資委主導的這次重組意圖的具體理解,“國資委確定這個事情,就是為了促進中國糧食市場的流通模式的建立,真正建立新型的中國糧食市場上糧食流通,提高各種食品,研發、營銷的整體性。這兩個公司重組可以帶來中國這個產業的進步。” “網”羅天下 對于這次重組的具體規劃,寧高寧提到的更多的還是他對于企業物流和市場網絡建設的期待。 中糧和中谷都具備較為完善的產業鏈,“目前我們這個企業里,還沒有真正實現價值鏈的循環。”寧高寧認為。 在寧高寧看來,最為關鍵的是掌握整個糧食流通的整體價值鏈,“任何價值鏈里面不具備真正的競爭力的,或者是價值鏈里面組合不合理的公司,最終一定會出問題。” 在長期的市場競爭與兼并過后,歐美國家以倉儲為基礎、工業為支柱、貿易為龍頭、物流為延伸的大型糧食跨國公司和糧食企業集團,已成為當代糧食現代物流的主要代表。我國的糧油行業如果還分散作戰,將很容易被跨國巨頭侵占中國市場。比如ADM、邦基(Bunge)、嘉吉(Cargill)、路易?達孚(Louis Dreyfus)等國際四大糧食集團等。 具體而言,中糧雖然承擔了我國95%以上的糧食進出口貿易業務,但由于國內糧食內、外貿的舊體制,中糧內、外貿一體化經營一直難以實現,在國內缺少糧食專用碼頭、倉儲等基礎設施,導致中糧集團的糧食物流體系嚴重滯后。 而中谷在國內有珠江、長江、黃河流域和東北、內蒙古、京津塘地區五大重點經營區域,存在購銷網絡、倉儲運輸、糧油加工和科技開發四大運營體系,營銷網絡覆蓋全國。 這正好與中糧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互補。 細分而言,寧高寧的感覺很樂觀,比如小麥的內銷怎么搞,這是中谷做的事情;但將來可能要和中糧結合。中谷的玉米加工比較強,出口比較弱,這就需要中糧的出口渠道。 中谷釋壓 中谷糧油集團公司的總經理張建輝,在這次會議上提出由于個人的健康原因,需要退出中糧的接管工作,修養一段時間。 接替他的是從中糧物流部調任過來的栗明,這位時任中糧集團總裁助理的新中谷掌舵人,似乎和中谷有著不小的淵源。連他自己也多次說,“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今年52歲的他,種過6年的地,在糧食國家管理機關工作了18年,從商業部、內貿部、國家糧食儲備局和糧食局,轉了一圈,隨后,栗明從公務員變成國企干部。之后5年,他來到中糧,今天又到中谷。栗明對糧食這個行業的熟悉程度,并不亞于張建輝。 這或許也是寧高寧放心將兩家企業一大攤子的事情交給他的緣故。而他的到來,也讓許多中谷人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一直以來,由于中谷的一些部門來自于行政機構改制,下屬的分支機構規模并不大,想要做大規模,做成中國糧食內貿企業的旗艦,就需要掌握更多的糧源。 中谷的高管曾提出,除了低成本的擴張以外,要在產區選擇十個商品糧基地大縣,收購當地縣級糧食公司。 “這樣做的目的在于直接控制網絡。但過去苦于沒有資金。”他說。 換言之,中谷的資金基本源于銀行貸款,但是由于其凈資產規模有限,加上中谷的負債率85%左右,所以并不能從銀行貸到足夠的錢。 而中糧的入主,將對緩解中谷的資金壓力,大有好處。截至2004年底,中糧集團總資產598億元,凈資產152億元。旗下有中糧國際(在香港上市)、深寶恒A、新疆屯河三家上市公司。對于寧高寧這樣一個資本高手來說,未來要將中糧各種優質業務打包上市融資,也非難事。 鏈接 中國糧油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糧集團",英文簡稱"COFCO")成立于1952年,是中國最大的進出口公司之一,也是中國最大的食品生產企業。旗下擁有擁有2家境內上市公司(深寶恒和ST屯河)和1家香港上市公司(中糧國際),截至2004年底總資產高達598億元。 目前,中糧集團主要業務包括農產品貿易、食品加工、地產開發、酒店經營和金融服務,形成了以糧油食品加工業為主體,兼顧相關行業的發展格局。旗下設6大業務公司。 中谷集團是1994年由原糧食部、商業部、內貿部等部門的國有糧油經營實體改制而來,以糧油經營為主業,業務范圍涉及國內外貿易、糧油食品和飼料加工、倉儲運輸、設備工程、期貨資本市場;從事房地產開發等經營。中谷糧油集團公司擁有21家全資、控股子公司及海外機構,總資產超過100億元,是目前我國最大的國有糧油流通企業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