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磊:銀行改革的邏輯起點應該是自主創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5日 15:51 新浪財經 | |||||||||
2005中國國際金融論壇于12月15日至16日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本次論壇主題為“開放合作、創新發展與風險監管——中國金融迎接2006年”。圖為財經雜志首席研究員陸磊演講。(圖片來源:新浪財經) 2005中國國際金融論壇于12月15日至16日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本次論壇主題為“開放合作、創新發展與風險監管——中國金融迎接2006年”。論壇主要活動包括開幕式暨中國金融改革與發展主題報告和金融產業、中國證券市場峰會、企業與金融、金融與區域經濟發展等專題論壇和新浪網友“最信賴銀行”及“最滿意銀行卡”頒獎等。新浪財經對本次論壇進行全程圖文直播。以下為財經雜志首席研究員陸磊在論壇上的精彩發言:
陸磊:謝謝論壇的主辦方、謝謝主持人 ,今天我主要是提出一些論點,還有一些論題,這些問題也是到現在沒有解決的問題,大家知道咱們的商業銀行改革還在繼續,首先關于銀行改革的問題是銀行的邏輯起點是什么? 我認為銀行改革邏輯起點應該是自主創新,前一陣銀監會關于信用社改革在七月份發表過一個階段性總結報告,說2004年信用社改革實現了全行業贏利,這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現象。 因為這不太符合銀行改革的基本邏輯,大家知道改革是一個結構調整,結構調整是中期的問題是三到五年的問題。因此從這個邏輯起點出發我們要觀察中國銀行改革欠缺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圍繞這個農信社改革我曾做過一個調研,贏利的結果是去年央行給予了比較高的利率貸款,這就是他能夠享受到比較高的利差,這個利差本身體現了一種補貼,你的安全性、效益性、流動性如果是依靠補貼獲得的,顯然不是我們銀行改革需要的結果,因此就回大這個問題,銀行改革的邏輯起點應該是自主創新,如果可以自主創新,就可以在風險來臨時有自主的風險管理能力,這兩者決定了今天我講的基本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為什么談治理?我發現論證銀行創新問題,治理是影響銀行創新的核心因素,自主創新是需要壓力的,這種壓力應該是來自市場權責對稱的安排,這種權責對稱的安排是要解決中國銀行面臨的兩大治理結構難題,第一個就是內部人控制,我們在銀行業不良資產研究的過程中可以發言銀行不良資產嚴格按省分布。這就導致一個問題,我們會發現它在很大程度上,他的總行作為一個法人,底下的分值機構多大程度上能體現法人的特點呢?這就是一個中國式法人治理的難題之一。 第二個問題是外部干預,就是外部的很多力量強加在所有者身上。 當我們觀察到某些金融機構的改革是以官員的方式進入銀行家市場,我們的銀行改革只能是叫撞大運,我知道今天可能要評選一個優秀的銀行家,當中不乏是原來的政府官員或者是銀行官員退下來成為銀行家的。我認為這是一種撞大運的方式,不是機制上的保證。 第二個對國家而言,是一種成本收益的變化,如果銀行改革所追求的目標是用補貼的方式實現三性的話對公眾儲蓄者無疑承擔著比較高的成本,當外資進來的時候,我們國家沒有必要再對機構的不良資產、安全性承擔相應的成本。 我們發現進入中國的外資的投資者,他們是多元化的,他們的多元化會使得中國的金融市場在城市地區的寡頭競爭、到信用社在農村地區的完全壟斷發生一定的改變。由此可以延伸三個話題: 一個話題是外資與金融熱的問題,在這里我提出三點,第一點金融安全是一種權衡取舍,你是選擇持續封閉條件下風險的逐漸累計,通過2700億資本金的補充,450億美金的注資,還是選擇第二種,我選擇開放條件,開放的時候我不再注資,但是我要承擔來自國際金融市場的風險,因此沒有相對安全。 這樣我提了一個產業層面的經驗,就是給市場選擇權,就是給公眾儲蓄者選擇權,這在一定程度上比你剝奪他的選擇權,對國家的金融或者對國家的產業發展要好的多,下面最后一點金融安全是一種政策安排,什么意思?就是微觀投資行為的宏觀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金融安全的體現,這是針對金融安全的判斷,有人認為外資入股以后很大程度上可以帶來人民幣的升值以后又會貶值,我個人認為這是不成立的。最后作為一個總結叫金融安全是全民利益的體現。 延伸的問題是外資的選擇性,關于外資對于中國參股中資商業銀行是不是存在問題,有一個判斷是,業績我們是沒有選擇的,是外資選擇我們,我認為這是一種謬誤,是經不起實證檢驗。任何一種模式它的所有者包括國家都是具有選擇權的,現在正在進行的廣東發展銀行引進外資投資者的過程可以發現,選擇權就方在廣東發展銀行的所有者這一方。 延伸問題之三是一個新監管要求,外資參股中資銀行以后,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概念就會逐步淡出。如果外資擁有了某一家中國的大型商業銀行的控制權,是不是我們要轉為反壟斷。系統性風險歸誰管?隨著創新的出現,銀行證券、保險的相互交叉會在事實上發生,這種增強改革必然會時中國的綜合經營或者是金融控股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出現,我們在這個領域的監管有沒有跟進,這是今后要考慮的問題,F在名字上出現金融控股公司的只有一家,以后可能會出現更多。 最后是一些問題性的結論,就是改革進入當前一步,還有很多問題是需要在改革進程中加以認識和解決的,第一是否中行和建行的改革模式是唯一的模式。這里大家有各式各樣不同的觀點,我個人認為至少工商銀行和農業銀行,特別是農業銀行要采取改革模式。如果農業銀行屬于農村改革那么信用社屬于什么改革也要考慮。第三是在金融資源主要依靠商業銀行體系配置的前提下,是否需要考慮地區和產業間的公平。 商業銀行法人治理如何最終擺脫中國式難題,“抽水機”效應的強化需要關注 最后一點商業銀行創新對監管體制和貨幣政策的挑戰,隨著商業銀行的創新,大家觀察到無論是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都將在一定程度上弱化。 就說這些,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