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中藥現代化需要在差異中協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9日 18:11 《商務周刊》雜志 | |||||||||
和記者握手的前一秒鐘,李文的手還揮動著跟上一位客人道別。他當天早上剛從長春趕回,第二天又要去南京。和所有上市公司一樣,天津天士力制藥股份公司現在最急迫的工作就是股權分置改革。作為公司的董事、總經理,李文過著空中飛人的生活。 本科就讀于成都中醫藥大學的李文主攻中藥,在英國伯明翰ASTON大學商學院學完MBA后,曾經擔任英國葛蘭素·威廉制藥公司高級商務經理、英國Technomank管理顧問公司項目
我很早就想出國,一直很好奇,想出去看看別的國家人民怎么生活,政府怎么管理,學生怎么學習。30歲那年,我原來工作的英國公司正好提供了這樣一個出國機會。我在英國工作學習了兩年時間,學到很多東西,不單純是知識的積累,更重要的是一些生活中的細節,讓我開始思考中英兩個社會的不同。 比如開車讓道,我剛去英國的時候不懂得讓道,有人給我讓我就心安理得地開過去,但時間長了我也開始學著給別人讓道,并慢慢成為習慣。這并不是我刻意去做的,而是周圍的環境和氛圍使然。在英國,讓道才是社會的常態,橫沖直撞被視為異類。 回到國內,我對開車搶道、排隊夾塞很不適應,但因為有了出國經歷,我反而開始理解中國人的這種行為。中國向來就缺少private(私有)的觀念,中國人習慣了什么東西都是國家的、集體的、公共的,很少有東西是公民自己的。沒有尊重私有權的觀念,當然無所謂尊重私有利益、私人空間,人與人之間保持適當距離的意識。 所以我在想,從事知識性的工作的人,比如管理、研究、教學,早年如果有國外生活的經歷,不管是留學、居住還是參觀考察,見識一下不同的社會形態,都會對日后的生活工作大有幫助。倒不是說別人的社會一定多先進,而是通過差異比較,可以反過來更理解國內的現象。理解并不是贊成,但只有理解別人,理解差異性是多樣性世界的客觀表達,你才能學會在差異中協同。而把握了這一點,就是把握了社會生活最基本的規律。 天士力這些年來致力于中藥現代化的探索,也是在差異中求同的探索。我們國家幾千年的歷史,只有近150年才出現了化學藥,中國人的生命長河99%靠中醫中藥保護傳承。中藥能治中國人、亞洲人的病,也能治歐洲人的病。我們的工作就是要把中藥的內在價值用科學的方式清晰地表達出來,讓人民認識、接受。 中藥的現代化,其實道理很簡單,幾千年來中藥能涵養中國人、亞洲人的生命,其中的原理是什么?能不能用現代醫藥科學的語言來解釋中藥的治病原理?換句話說,能不能用西醫西藥的話語解釋中藥的治病原理?我們現在開發的中藥,和西藥一樣,要分析處方里面最有效的成分是什么,分子結構和成分組合是什么樣的,藥代動力學實驗是怎樣的。我們要做藥理、毒理分析,做一二三期臨床。我們理解的現代中藥,名字叫中藥,能用中醫藥理論解釋,也能用西醫藥理論解釋,讓受西方科學教育的人也能接受。 我們還采用一系列現代的方法控制草藥的種植和質量管理,遵循國際認可的中草藥種植規范標準(GAP)和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在提取方面,天士力制定了嚴格的中藥提取規范(GEP),我們還引進了豐田、IBM和戴爾的生產管理模式。在中藥這個傳統行業來說是不可思議的,但我們做到了。 有人質疑我們的創新,說我們不中不西,篡改了中藥的精髓。我覺得這還是中國人不能容忍差異性。老外有他觀察世界、理解世界的一套邏輯,你不能強求他接受你的邏輯。你想讓老外接受中醫中藥,首先得翻譯成他聽得懂的語言,中藥說“清熱解毒”,你如果不能對國外的科學家、藥學家、醫學家們解釋什么是“熱”,什么是“毒”,就無法改變他們對中藥是“巫醫”、“巫術”的觀念。而且,中藥如果不現代化,不僅難以推廣,還面臨著被我們自己遺忘、滅絕的危險。如果不用現代科技的手段,用“超女”的推廣方式,用“超酷”的邏輯去改造它,幾十年或幾百年以后誰還會記得它?還有勇氣去嘗試它?亦或是讓我們的后人從世界遺產保護的名錄去翻尋它?它還有延續生命的動力嗎?沒有了生命,精髓又從而談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