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財富·人物 > 正文
 

許小年:文化革命后的文化沖擊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9日 17:06 《商務周刊》雜志

  

許小年:文化革命后的文化沖擊

許小年 圖片來源:商務周刊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52歲的許小年清瘦冷峻,眼神似乎具有穿透力。作為“文化大革命”后中國的第一批研究生,他于1991年在美國加州大學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此后,許小年先后任職麻省Amherst學院經濟學助理教授、世界銀行顧問、美林證券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1999年加盟中國國際金融公司主管研究部后,“中國股市千點論”就一直讓他身處市場漩渦中心。2004年2月,許小年離開中金,到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任經濟學和金融學教授。

  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文化大革命”浪費了整整10年的光陰,這一代人因此特別渴望學習。1978年恢復高考重返大學時,正趕上改革開放初期,從當時得到的一些零散材料和信息,感到這10年間國外的文化、教育、社會、經濟都在突飛猛進,而我們是停滯的10年,中國教育也中斷了10年,盡管大家為有機會上學而高興,但都感覺所學知識的陳舊,還有很多新的東西在我們的學校里是學不到的。

  我作為“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批研究生,畢業之后進入國務院技術經濟研究中心工作,在其他人眼中這是個非常好的工作機會,但我更希望有機會接觸到世界上最先進的東西。碰巧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鄒至莊教授聯系了一些美國大學,在中國選拔學生到美國去念博士,我很幸運地通過了鄒至莊項目的考試,被推薦到美國

留學

  海外學習最大的收獲是什么?文化沖擊。我們這一代的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內,長期處于一個封閉的社會中,當我們第一次看到西方世界、看到市場經濟的時候,我們被驚呆了,市場經濟的繁榮和國內經濟的落后有如天壤之別。在經歷了初期的震蕩之后,開始冷靜下來思考問題,為什么人家這樣發達而我們如此落后?結果是遭遇了第二次也是更為深刻的文化沖擊:發現東西方價值體系的差異甚至比經濟發達程度的對比反差還要大。

  我們從小接受的是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的教育,個人從屬于集體,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這也難怪,中國自“鴉片戰爭”以后的100多年積貧積弱,長期面臨亡國亡種的危險,盡快實現工業化以保證國家的獨立,成為壓倒一切的任務,由此產生了一個高度集中的中央計劃體制,利用強有力的行政手段把如同散沙一盤的中國人和資源組織起來,為了富國強兵的共同目標而努力。再看美國,那是個人至上的國家,不存在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強制性地要求所有的美國人在一個統一的目標下工作,那里的哲學是“人人為自己,上帝為大家”。但就是在這樣的價值體系下,美國還是建成了世界上最強大的經濟體,依然是全球極具影響力的國家。這對我的觸動非常大,在國內也讀過亞當·斯密,只有在美國學習時,教授們用非常嚴格的數學形式證明了斯密的論斷——“無形之手”是配置資源最有效的手段時,才認識到斯密的偉大,才理解了為什么個人主義是實現社會利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徑。

  1997年我回國工作,發現我們的體制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在國內工作時間越長,這種感覺就越強烈。鄧小平是一代偉人,1978年他提出改革開放,這是中國幾千年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的甚至可以說是最重要的轉折點,我們接受了市場經濟,決定了要在中國建設市場經濟。經濟基礎變了,上層建筑一定要跟著變,現在的問題是上層建筑的變化落后于市場經濟的發展。上層建筑就是現代經濟學所講的制度,包括思想觀念和意識、產權、法律體系、監管體系、治理機制等等。就說觀念吧,個人主義、個人的權利在市場經濟中是天經地義,但受儒家“小人喻于利”的影響,我們到現在還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市場經濟要求法治,我們是人治了幾千年,一直延續到今天。我們有著沉重的歷史包袱,制度的變革、新制度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改革開放到現在已經27年了,將來可能還需要兩個、三個甚至10個27年,并且能不能過渡到比較成熟、比較健康的市場經濟現在還不知道。

  我們這代人接受過正統教育,包括了古代知識分子的“先天下憂而憂”,自己圖個溫飽以外,思考中國未來的人不在少數。我在工作過程中也思考一些問題,寫文章跟大家交流,希望引起討論,能夠使我們向市場經濟過渡得更順利一些。即使做這樣的事,也碰到文化沖突,中國人信奉中庸之道,講話不可過激,語氣稍強就會有人覺得難以接受。從我個人來說,不愿意聳人聽聞,嘩眾取寵,但碰上麻木的聽眾,有時也不得不提高嗓門。

  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有自己的角色定位,我認為自己還是知識分子。知識分子應該是自由的、批判的、獨立的、先行的,這就決定了他們注定會被人們誤解,起碼在初期,注定會在很長時間內無法為社會所接受。

  在回國以來的經歷中,我最看重的是在中金公司工作時所提倡的價值投資理念。價值投資現在作為

證券市場投資的主流思想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今后也會主導市場的走向。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