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明善近來很郁悶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1日 13:34 《商界名家》 | |||||||||
文/劉志明 盡管高任重慶市政協副主席,但并沒有給他從摩托車到汽車的行業準入帶來來自高層政策方面的絲毫“方便”——不是尹明善沒有力度,而全是汽車惹的禍。 發誓要在2005年趕上汽車大集的力帆摩托掌門人尹明善最近很郁悶,原因是沒有領到
靠摩托車起家,有著18億身價的尹明善,因為他傳奇般的經歷,因為他神話般的創業史,因為他對中國摩托車工業的卓越貢獻,在給人們帶來無數的驚喜之余,更令大家產生了太多的期許——秀才造反,10年功成名就,百年力帆,真的就此揚帆遠航了? 第二桶金遭遇十面埋伏:尹明善式智慧考 增長有術,也有弊。一些在資本運營上頻頻出招的資本獵人,在令人眼花繚亂之后交上來的答卷,竟然是涂滿了灰色。 尹明善是個私營企業家。這個鼓吹家族制還能先進50年的“私鐵桿”的最大特點是敢于向極限挑戰:54歲下海;20萬元起家,十載奮斗積累了18億身家;自2000年起,年年躋身《福布斯》"中國內地50位富豪排行榜";65歲步入政壇;66歲又開始了他職業生涯中的最大冒險——造車。 藝高人膽大。靠智慧也就是靠頭腦的聰慧,尹明善發現了重慶“摩幫”必然崛起的經濟規律,然后大膽操盤,乘勢而上,將摩托車一把火燒向全國,燒向海外,令日本車望而生畏,令國際市場的格局發生了改變。 然而,智慧的尹明善也面臨了大考——力帆的下一把,玩啥? 從2001年到2004年,除摩托車主業外,力帆先后涉足發動機、重柴動力、足球、期貨、媒體、房地產、服裝、酒類、礦泉水等產業,進行多元化擴張。 四年間,力帆左突右殺,尹明善上天入地,結果是——遭遇十面埋伏。其中,最為成功的酒業“探營”,只因質量的一道硬傷便鎩羽而歸。 同樣是靠搶奪空白先聲奪人,然后是靠貼牌推出產品,最后是依托摩托銷售渠道賣酒,在力帆白酒正式上市的2001年底,首月銷售額達到100多萬元,隨后的3個月中更是一舉突破1000萬元,創造了酒業銷售的一個奇跡。 市場、產品、渠道,將這三樣組合起來的力帆白酒旗開得勝。質量、信譽和服務,這里面任何一樣出了毛病,都遭致一招棋錯,滿盤皆輸的大敗局。果然,僅是消費者一次舉報,經省和國家兩級主管部門監測為不合格產品的力帆白酒從此偃旗息鼓,尹明善遭遇滑鐵盧。 尹明善的出發點很明確,運用力帆品牌資源及強大的品牌輻射力,推行品牌行銷戰略,靠力帆品牌嫁接其它行業,打市場的空當,賺力帆的二桶、N桶金,走世界上優秀品牌延伸的道路,來個天女散花般的大豐收。 但是,這里的問題有兩個。第一是“器官移植”的“排斥反應”;第二是“乾坤大挪移”時那腳底下的功夫。說到底,企業多元化,試水可以,猛砸不成。因為例子明擺著,力帆在海外注冊商標和公司,然后以外煙企業身份在國內進行貼牌生產,迂回進入國家壟斷的煙草行業,但至今沒賣出一包力帆煙。 沒有自主知識產權,不具有“兼容”其它行業的硬件,靠品牌輸出就渾然天成,這樣的成功先例太少,失敗的陷阱則比比皆是。短短四年,從涉足到退出,從終點回到起點,以進入酒業為標志的力帆的“多元化突圍”最終以全線收縮告終。 在這一圈輪回里的尹明善,是個立定跳遠冠軍,但不是三級跳選手;是個勇氣十足的“18歲小伙兒”,而遠非老謀深算的常勝將軍。原因其實很簡單——同樣是一夜暴富后的利令智昏,一如史玉柱等人昨天的作為。 像李嘉誠那樣在N桶金中游刃有余,尹明善做不到。除了客觀上不允許這一條以外,主觀上的差距是另一條。從塑料花到地產到銀行再到實業直至互聯網,那里面是一條“可持續賺錢”的合乎企業內部成長和業績增長的“利潤鏈”。而尹明善給我們看到的這種“增長”,沒有規律可循,沒有路徑可通,沒有辯證法的聯系可講。 于是,尹明善錯了。 但是,他沒有倒下。 第三條路走入山窮水盡:尹明善式思維辨 “獲利路有三,壟斷我無權,投機我沒膽,創新求發展”。這句被朱钅容基所稱道的話,是尹明善自創的座右銘。 1992年的一天,當他站在轟達車輛配件研究所不足40平方米租來的車間里,向手下的9名員工宣布:我要造出全中國、全世界沒有的發動機時,沒幾個人拿它當真。 沒有國企的資源依托,沒有先入者的品牌優勢,55歲入行的尹明善,要在夾縫中殺出條生路,只有劍走偏鋒:他沒有重復其他小企業為大廠做邊角料的老路,一開始就直指摩托車“心臟”——發動機的生產。尹明善的判斷是:做摩托車盡管市場空間不大,但技術空間很大,創新空間更大,因此利潤空間也不小。 曾幾何時,面對“摩托車行業將要成為夕陽產業"的預言,尹明善信心十足:只有夕陽的技術,沒有夕陽的產業,只要創新不斷,制造業永遠是不落的太陽。談起未來,尹明善逸興橫飛:今后力帆將致力于摩托車的數字化和信息化,為適應世界環保潮流,目前力帆已生產出世界首臺電噴摩托車,摩托車空調、摩托車防抱死系統、衛星定位、數字導航、車載手機等一系列數字化產品正在加緊研制。“也許不久的將來,我們會給摩托車裝上一對翅膀。” 然而,當人們為這位老企業家的“年輕”心態以及敢于創新的“朝氣”所感動之后,尹明善式思維在創新中回歸了保守。 新思維,老行當。尹明善判斷準確,尹明善膽識過人,一躍而成摩托幫主。 新行當,老思維。尹明善窮途末路,尹明善無力回天,再次慘遭汽車紅牌。 2004年9月21日,尹明善宣稱,在該年年底以前要推出重慶市首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轎車。 向汽車行業大舉進軍的民營企業奧克斯,近日黯然退出了這一炙手可熱的行業,此前涉足汽車業的波導也低調退出。然而,尹明善在民企造車轉入低潮的關頭,毅然率力帆果敢殺入,既令人欽佩其勇氣,又令人擔心其前途。對此,尹明善顯得很是從容。他表示,其它企業退出汽車行業,有其自身的發展策略考慮。力帆的企業性格、產業資源決定了進入汽車行業會有良好發展空間。 問題,也就發生在這里——單憑力帆的企業性格和產業資源,就決定進入汽車產業,這是不是有點太主觀?而一個企業的良好發展空間,如果一不能從該行業的全球化資源大視角著眼、二不能從該產業的國家政策層面上著手,豈不是不客觀? “先進的家族企業主”尹明善主觀地設想,到2010年,力帆汽車有限公司將年產微型汽車、客車各10萬輛,駿馬工貿集團年產卡車、工程車30萬輛。換一個角度看,力帆汽車將在4年后達到年產50萬輛以上的規模,并推動集團年產值在目前基礎上翻兩番,最終達到200億元。 善于設想的尹明善有一個習慣動作,就是掐著指頭算賬。做摩托時,他掐著指頭猛算;做白酒時,他掐著指頭硬算;做香煙、礦泉水、地產和服裝時,他掐著指頭瞎算;這一次,他算好了的是,就中國現階段而言,不少企業達到2萬輛的生產規模就能過得挺滋潤,遠遠低于汽車的盈虧平衡點是年產30萬輛的規模。 會算賬的尹明善還有一個高招兒,就是將摩托車論斤賣。這一次,他將摩托車和汽車一起算,得出的結論是,“現在市場上的汽車如果說是50塊錢1斤的話,將來很可能就是20塊錢1斤。” 善于設想的、會掐著指頭算賬的、要做“20塊錢1斤”汽車的尹明善堅定地認為,中國生產的自主品牌轎車最終會像摩托車那樣實現產量和出口雙料世界第一,在時間上中低檔車只需用5到8年,高檔車也許要用30年。 到這里為止,我們都無權指責尹明善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為。第一,企業是人家的。第二,人家想想有什么錯?第三,這樣的想法沒準兒卻能使力帆再創輝煌呢! 但是,主觀想象如果和客觀實際發生哪怕是一絲一毫的脫離,后果是什么? 這是個老掉牙的論調。但是,對眼下許多中國企業家來說,不是太有新意嗎? 結果,就是國家汽車產業的一個制度性規定,就將尹明善的全部如意算盤即“尹式假說”打入了另冊。 第一基因添加多染色體:尹明善式人格論 施瓦辛格競選州長,皇馬全球掘金,電視主持流行反串,超級女聲的短信投票挖到了富礦。于是,尹明善玩起了足球,而且越玩越大。尹明善開始從政,而且樂此不疲。 尹明善的第一種身份是力帆集團董事長,這是他的第一基因。增加了那么多的染色體,如果能為力帆企業的贏利奠定基礎,何樂而不為? 但是,先是力帆足球的敗落,再是力帆汽車沒有進入國家目錄,這兩件事情反映出來的是一個問題——企業家的人格特征是什么?應該是什么?應該怎么樣? 倘若尹明善憑自己的“省部級”領導人身份為力帆汽車進入目錄做些手腳,第一,那不為他的人格追求所允許;第二,關乎一個國家產業政策的事,恐怕是只有像國外的財團才能染指并一定是所謂的黑幕。 既然如此,尹明善的“步入政界”為了什么? 無利不起早,這是句被批評的話。但是,MBA中將“企業家是價值的創造者”作為第一條使命,說的是——賺錢和持續穩定地賺錢,是企業家的天職。 如果我們拋開尹明善的“動機”不談,單是他從政的時間安排上也有問題。力帆,正在巨大轉型中面臨千鈞一發之際,力帆集團,作為中國民營企業不可多得的成功案例之一,尹明善一言一行和一舉一動都因為他同時肩負企業和公司的使命而變得極為神圣的時候,他卻輾轉于文山會海之間,徘徊于從政和經商之際,獲得了的“邊際效應”是否回報了企業的經濟效益?也就是說,任何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他的個人選擇、志趣和價值取向,已經平添了“公眾”的“公社”的和“公共”的性質,盡管他領導的是個“私企”。 “盡管我有那么大的企業,我現在大概是拿三分之二的時間來參政議政,三分之一的時間經商,一般地講,星期一到五的白天基本上是參政議政,晚上和星期天、星期六還可以處理一點商務"。當尹明善面對媒體侃侃而談到這些話時,我們聽著的人卻難以“侃侃然”起來。 再來說力帆足球。 2000年8月,尹明善以5580萬元買下寰島足球俱樂部,改名為重慶力帆。媒體稱之為"尹明善拎著錢箱殺進甲A"。尹明善承認,投資足球,是與他希望重慶人民可以為自己的球隊吶喊助威,以及他本人對足球文化的熱愛有關,當然也有重要的商業考慮。 2003年12月底,絕不言退的尹明善斥資3800萬收購了云南紅塔足球俱樂部的中超參賽資格及22名球員,盡管人們對這招借殼還魂毀譽參半,尹明善畢竟將重慶足球帶回了中超。 在足球場上大把燒錢的力帆,最近遭遇了造車的“資金短板”。當融資成為瓶頸,在足球上繼續投資是否明智。而如果力帆汽車上市,遭遇球隊的輸贏與股票的收售兩頭施壓的尹明善怎樣抽身?其結果是,一方面,足球的商業化運作不會和尹明善的社會責任感如出一轍;另一方面,即使足球和汽車雙贏,足球和汽車哪個輕,那個重,不是要分個清楚明白嗎? 2004年,是中超元年,也是重慶力帆的轎車元年。買殼,造車,力帆掌門人尹明善誓將足球產業與汽車業進行到底。然而,中超豪門燒錢運動愈演愈烈,玩了三年多足球,花費超過兩億的力帆能否承受?目前中國的汽車整車制造企業已達123家,轎車產能已達250萬輛以上,競爭環境日趨激烈,力帆投身造車運動有幾成勝算?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后第一位走上省級領導崗位的民營企業家,尹明善從政的業績如何? 我們在無法回答這些問題的同時,對尹明善式的人格特征卻感到了特別的熟悉——好大喜功的傳統文化遺傳,尹明善并沒有躲過。這位年輕時被打成右派、年過不惑才落實政策的另冊人,這個曾當過大學老師、出版社編輯,做過書商,年過半百開始創業,花甲之年躋身億萬富豪;在干部應該退休的年齡又當選省部級高官,人生境遇充滿傳奇的“歷史性老人”,盡管他自己一再聲稱“永遠18歲”,但透過他滄桑的臉龐,我們還是讀到了一種無奈。 尹明善的不同之處,在于他身上的文化人特質。一個通曉古今的文人,一個靠文化產業起家的商人,一個將足球和摩托車“玩飛了”的文化巨將,人們之所以對他抱有更多的期待,是希望他比那些“沒文化”的“老粗商人”走得更遠。然而,尹明善至少在過去和現在,沒有滿足人們的期待。于是,我們只好把希望的目光再一次放遠,對尹明善再善良一些,把批評和期許同時送給他。 編輯/孫海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