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保慶:我的憤怒是有原因的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6日 18:03 時代人物周報 | |||||||||
本報記者 劉俊 一次憤怒的發言,把張保慶這位很少在媒體露面的教育部副部長推到了前臺,使他當之無愧地成為近兩個月里最熱的政治人物之一。 教育部2005年第11次新聞發布會于8月29日下午兩點召開,由副部長張保慶介紹以國家
按照慣例,領導講話程序無非是先擺成績、提出問題,再拿出一個解決方案。可是張保慶卻一反常態,在四十五分鐘的發言里,他矛頭直指某些地方政府,對它們的不作為提出了嚴厲批評,令很多在場的媒體記者大吃一驚。 為什么憤怒? “有的省委領導的腦子里,根本沒有品學兼優的概念……搞一個大項目,幾十億都出去了,遇到困難學生,這個、那個理由就出來了。現在有8個省沒有動作。我們一天到晚喊,他就不動,是不是他省里這么困難呢?我看不是這個問題。” 批評了地方政府后,張保慶似乎仍意猶未盡,他開始把炮口轉向一些高校和銀行:“我對銀行行長說,以前沒有助學貸款呆壞賬的時候,其他的呆壞賬幾千億元,你怎么不說呢?我就說這些人好像是對國家很負責的樣子,如果真要這么負責的話,我國的金融機構會好極了,哪到今天啊……高校又變過來了,高校的亂收費主要是高校的責任,高校的領導在變相亂收費。” 在教育部,還從來沒有哪位官員有過如此強硬的表態,可以說,日趨惡化的教育問題讓這位副部長到了不得不憤怒的時候。作為教育部分管財政工作、直接負責高校助學貸款已經6年的副部長,對中國高等教育的收費和資助貧困生問題,張保慶比任何人都有著更多的思考。 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從1999年施行國家助學貸款起,至2004年6月,5年時間實際發放貸款僅52億元,全國約80萬學生享受了貸款,與有關部門最初的預計相去甚遠。 針對這一情況,2004年7月,國務院轉發了《關于進一步完善國家助學貸款工作的若干意見》,對原有政策做出了調整。但教育部的統計表明,實行新機制的2004至2005學年里,全國新增審批貸款學生65萬多人,審批合同金額51.5億元,雖然較之前有很大進步,但距離每年100億元的基本理想目標仍有相當差距。 看著仍有無數的學生因交不起學費而徘徊在大學校門之外,這位出身貧寒的部長怎能不痛心疾首。 “有點無可奈何,但還得干” 在接受采訪時,張保慶用“憤怒、憂慮、無奈、不解”來形容自己復雜的心情:“資助高校家庭貧困的大學生完成學業,這應該說是我們國家一個大政策,這個事情應該做好,也是我們政府必須要履行的責任。該做好的事情沒有做好,我就不知道為什么這么個東西就落實不下去呢。所以我確實感到很生氣,也有點無可奈何,但還得干,還得說,不說可能更糟糕。” 話雖這么說,但是某些教育問題的糟糕狀況并不見得他說了之后就會有所好轉,執行起來也很難見成效。 以高校亂收費為例,全國2400所高校,亂收費的就有400所,張保慶給出的答復是:每年都查,凡是查出嚴重違規的,有些校長是要撤職的,所有的收費全部沒收。但是卻很少出現哪個校長因為亂收費被撤職的實際例子,原因就在于“有一些收費項目是打擦邊球的”。 雖然,張保慶有26年的教育部工作經歷,但有些東西不是他個人所能左右的,比如國家對教育的投入不足,在 他看來,仍然是制約當前教育發展的一個最關鍵的因素之一。 盡管如此,張保慶的出現還是增加了人們對解決中國教育問題的信心。除卻那場“憤怒”的發言之外,9月初,他還有一連串的表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堅決反對教育產業化、貧困生都應得到助學貸款。這位曾公開直言自己“反正也要退(休)了”的教育部副部長,真可謂用心良苦。 2005張保慶怒發沖冠 ◆“大學學費已經超過了老百姓的經濟承受能力,短期內絕對不能再往上提了。我和我夫人兩個人的工資加在一起,也只供得起一個孩子上大學。” ◆“越一般的高校,或者差一點的高校收費越高。” ◆“我就不相信,我們培養的、接受教育層次最高的大學生反倒是一個最不講信用的團體。” ◆“反正我就要退了。” ◆“教育太重要了,把教育搞好太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