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長有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6日 17:53 時代人物周報 | |||||||||
本報記者 孫彥德 這是過去數年來從未有過的現象:一群政府部長或副部長們以個性十足的方式,不約而同地集體出場,頻密地被媒體聚焦于公眾面前,并以非常個性化的發言成為中國老百姓日常的談資。而部長們的一舉一動,不僅彰顯著自身的魅力,也深刻影響著他們各自主管領域的現狀和未來。
在“以人為本”和“和諧社會”的時代注解下,2005年,民生議題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其中教育、環保、安全、對外貿易、醫療衛生等話題像火山一樣集中爆發,矛盾日益凸顯。主管官員或被動或主動地坐上了火山口,在接受烈焰炙烤的同時,他們開始向積弊多年的沉疴開刀,希冀以一己之力挽狂瀾于既倒,他們的努力,無形中也增加了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和信心。 充滿正義、思維敏捷、疾惡如仇,是這些個性部長們的共同特征,這既是他們自身的性格使然,又可能或多或少與他們中多數人出生的那個時代有關。同樣生于上世紀四十年代的國家安監總局(正部級單位)局長李毅中和教育部副部長張保慶無疑是其中的代表。 今年2月,在礦難頻發、責難四起的時刻,李毅中可謂“奉命于危難之間”。半年多來,他不得不在全國各個事故現場疲于奔命,如履薄冰的安全生產,使李毅中多次雷霆震怒,痛批“官商勾結、官煤勾結”現象。只是,東奔西走千里萬里之后,礦難卻似乎依然勢如猛虎,宏觀管理和體制方面的問題,是否會讓李毅中成為與風車搏斗的堂吉·訶德,不由得不讓人擔憂。 雖然不是人命關天,但教育的問題卻關乎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在中國教育面臨拐點之時,教育部副部長張保慶挺身而出,這位出身貧寒、敢于直言的官員,每到新學年開始就會成為眾人矚目的明星。今年更是不分時間場合,頻頻發飆,反對前幾年流行一時的“教育產業化”,點名嚴詞斥責8省(市、自治區)政府沒有落實國家助學貸款,聲言家庭貧困學生不能入學可以給自己寫信。 富貴不忘本,張保慶對貧困生的天然情感,或許源于他自己上大學就是靠國家資助才得以完成的特殊經歷。相比之下,同樣在政府中擔任副職的國家環保總局(正部級單位)副局長潘岳,卻幾乎是主動將自己推上了火山口,被很多人認為是可有可無的環保單位,在今年年初聲勢浩大的“環保風暴”中終于得到了正名的機會,風暴的發起者就是年僅45歲的潘岳。 與上述三人一樣,衛生部部長高強和商務部部長薄熙來今年也是重任在肩,前者一方面要在“醫療改革失敗”的風口浪尖上掌舵下一步改革方向,另一方面還成功應對了夏秋之際發生于四川的豬鏈球菌感染事件——這是繼“非典”之后中國面臨的又一次大規模公共衛生危機;后者則在中歐、中美紡織品貿易談判中身先士卒,在維護國內紡織企業利益和解決對外貿易糾紛中輾轉騰挪,尋求著最佳的平衡點。 火山口上的部長們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多數履新的時間都不長,除教育部副部長張保慶外,2003年到國家環保總局任職的潘岳去年12月才接手環評工作,商務部長薄熙來也是去年2月上任,李毅中和衛生部長高強則是今年2月和4月才分別走馬上任。 此外,外交部長李肇星、審計署長李金華,在這一年中也頻頻在媒體上公開亮相,本報曾有過多次關于他們的報道,他們肩膀上的擔子也同樣并不輕松。 不管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部長們的個性言行,已然成為中國政壇2005年的一道新風景。他們對民生問題的憂心忡忡和仗義執言,不僅關乎百姓福祉,也使他們自己成了公眾關注的明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