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財富·人物 > 正文
 

溫氏兄弟:投行雙子星 雙劍合璧深入內地市場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6日 12:03 《商務周刊》雜志

  以“雙劍合璧”之勢深入內地市場的溫氏兄弟,正在發力下一浪上市和收購的熱門行業

  □記者 張婭

  一對孿生兄弟,都畢業于國際著名大學的研究院,分別成為跨國投行的中國區負責人。這聽起來像是某本小說的主人公故事,卻真實存在于被國內及香港稱為投行“雙子星”的
溫氏兄弟身上。

  “雙子星”中的哥哥溫天納作為軟庫(軟銀)金匯執行董事暨投資銀行負責人,過去一直忙于國內的企業重組和上市業務,近日又要飛到湖南長沙接受一家國資委直屬企業的獨立董事的委任。與此同時,身為麥格理集團中國區投資銀行業務創辦人的弟弟溫天絡,去年把這家澳大利亞最大的投資銀行帶入中國發展。在投行界以房地產投融資和風險投資見長的他,目前奔波于上海和北京等地,其領導的團隊在國內參與了多項收購。

  閑暇時,溫氏兄弟的共同興趣是抬著一臺六七十鎊的天文望遠鏡到野外觀星,就如同他們工作時的雙劍合璧一樣。但兄弟倆所走路線也有不同的地方:溫天納的業務一半在香港,一半在內地,除企業上市外還專攻債務重組,做得“廣”;溫天絡專注于國內市場,在投融資領域做得“深”。

  雙子魅力

  18年前間接參與朋友公司的上市工作,啟發了今天香港投行業的“雙子星”。1987年,還是高中生的溫天納與溫天絡,第一次接觸到了招股說明書上市盈率、投資者關系等投行方面的名詞,感覺“陌生而又有趣”。

  1993年,主修國際金融學的溫天納懷揣碩士學位從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溫天絡則從美國斯坦福大學拿到了電腦和咨詢管理的碩士學位。回到香港后,自稱并沒有“心靈感應”的溫氏兄弟卻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投行工作。溫天納加入當時最活躍于市場的英國渣打亞洲投資銀行,溫天絡則進入歐洲歷史最悠久的洛希爾父子投資銀行(N M Rothschild & Sons )。隨后,溫氏兄弟參與了大量的香港、新加坡、B股和H股的上市工作,以及可轉債和收購兼并的財務顧問工作。

  然而,兄弟倆初涉資本市場,便遇到大環境的考驗。中國1993-1994年期間的宏觀調控,不僅直接拖累上證指數從1993年的1558點一路下跌至1994年最低的325點,國內的經濟情況也嚴重影響到香港資本市場,香港資本市場的冷清局面一直持續到1996年。

  對于當時的市場低谷,溫天絡至今記憶猶新,但這段時間也成為他們寶貴的經驗積累期。1998年,溫天絡被邀請加入參與京華證券收購日資四大券商山一證券后的京華山一的大中華區業務,和團隊一起創建了投資銀行業務,其領導的團隊是自1998年至今在香港資本市場最活躍的上市保薦人。順理成章,溫天絡本人也被市場稱為“保薦王”。2003年第一季,溫天絡領導的團隊更被國際財經雜志《亞洲金融》(FinanceAsia)評為2002年最佳的IPO投資銀行團隊(1億美元以下)。他在2004年4月更獲得“中國卓越風險投資家”的個人大獎。

  2004年7月,在完成對ING霸菱(ING Barings)亞太區證券業務收購之后,溫天絡出任麥格理集團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也成為了該公司中國區投行業務的創辦人。在高盛等投行全力爭奪中國的大型國企的時候,他把目標定為中等壟斷企業的承銷市場。他的加入打破了老團隊在中國區業務的發展悶局。2005年上半年,溫天絡帶領的團隊的融資額位列亞太地區前5名,融資額逾15億美元。

  溫天納曾經對媒體分析認為,弟弟溫天絡做事勇于嘗試、有沖勁,對自己要求高,做事充滿信心,待人真誠;而自己則較為保守,更注重細節,事事做多方位考慮及做不同的打算,待人細心。盡管有性格差異,兩兄弟在投行業的發展一直并駕齊驅。

  1990年初,溫天納就參與中國國企的第一批赴港上市。在出任現任職位之前,溫天納曾任職法國東方匯理旗下投資銀行及擔任新鴻基國際有限公司董事等職務。因為成功處理過眾多不同性質的大型國內外企業的上市、重組和改制工作,他被內地及海外媒體稱為“公司醫生”。其領導的團隊在2004年11月份及2005年5月份獲得了《亞洲貨幣》(Asiamoney)香港最佳本土券商及融資商的獎項。

  “在參與國內 B 股及其后 H 股市場發展的過程中,我們都是埋頭苦干。”溫天納回憶到,“整個中國投資銀行業在這一時間也正好完成了從無到有的突破,目前‘春秋戰國’已經成了市場的一個寫照。”

  未來熱點

  2005年6月,溫氏兄弟同時被中國人民大學委任為榮譽講座教授。這為他們“空中飛人”式的生活又增加了一項新內容。過去幾年,他們一直積極推動投資銀行業界的專業教育的工作。2004年,溫天絡被委任為香港證券專業教育委員。他們覺得,投資銀行業作為在經濟和金融領域中的“國防工業”,在引進外資金融機構的同時,也應該發展國內自身的投行產業,以分享整個投資銀行產業鏈中增值的所有利益。

  但相對于待人接物時的熱情,溫氏兄弟對于公司的運作始終保持投行業慣有的低調。作為第一批參與大陸國企改革的香港金融專家,他們遇到過很多極有中國特色的現象,并且深入了解國內政治及經濟的作業模式。這顯然更有利于他們在內地市場的攻城拔寨。

  “中國的國企到了關鍵的時刻。”溫天納對《商務周刊》表示,“試想,假如政府希望加快審核、重組國有企業及改組成立股份制公司,又同時希望加入市場化元素的話,政府公務員未必是處理這等繁復工作的最佳人選,海外專業人員及專家倒是合適的人選。”

  經過國內市場十幾年的打拼,溫氏兄弟對中國市場未來的判斷依然保持著樂觀。在他們看來,中國市場的魅力在于她處于較早期的經濟發展,對于一些錯過了其本國早期高速發展的跨國企業來說,中國市場絕對不可以錯過。傳統發達國家已經缺乏的推動新一輪企業增長的動力,在中國市場卻有突出顯現。

  “對于外資來說,這個市場需要用大量的資源(時間、金錢和物力)去開發。愿意開發的將會成為贏家,不愿意的就在這個市場的周邊徘徊,不斷錯過新的機會。”溫天納表示,正因如此,新進來的外資企業需要的是中長期的策略,而不可能在一到兩年內賺到大錢。

  10多年來,兩兄弟合計保薦了超過70間企業在內地、中國香港、臺灣地區、新加坡、美國和其他亞洲市場上市,保薦企業的融資金額超過200億港元,參與經辦和包銷的融資金額更超過1800億港元。

  “目前我們不得不承認,就整體而言,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中并沒有獲得像歐、美、日等先進地區企業的高估值水平。”溫天納坦言,上市融資、特別是海外上市融資是國內大型國企改造的最重要工具,這方面速度會不斷加強,而對于民營企業而言,盡管其發展已經實現了“三級跳”,但其公司管制的透明度、賬目管理方面依然存在不少問題。

  2004年被稱為中國銀行業的上市年。“今年有不少的國有和民營銀行已經和將會在香港上市,其次有房地產的企業通過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REITs) 的形式套現屬下的商業性資產,但除此之外,還有幾方面是深深吸引外資關注的。”溫天納指出,新興的產業(有關互聯網、媒體等)、商業性房地產的投資、大型基建項目的收購(籌組基建項目的基金等)、傳統具有品牌和銷售網絡的老牌企業、銷售零售性企業、大型能源企業的投資等,會是下一浪上市或收購兼并的熱門。

  繼續加速

  相對于幫助國內企業上市所引發的公眾關注而言,溫氏兄弟在房地產投融資方面的影響力則少為行業以外的人知曉。他們在亞太地區房地產投資和房地產投資信托方面都十分活躍,溫天絡所在的集團旗下“第一中國房地產發展集團”,就是一個發展較早并投資于上海房地產的海外基金。

  人民銀行上海分行的統計數字顯示,2004年1—11月,海外基金流入上海房地產市場的總量超過222億元。而溫天絡所在的集團以8億元從凱德置地手中收購上海新茂大廈,被認為是具有標志性的動作。

  與其他投資中國房地產業的海外基金一樣,7月21日人民幣對美元升值2.1%是溫氏兄弟均要面對的一個問題。此前曾有專家指出,人民幣升值所導致的成本加大因素很可能放緩境外基金進入中國市場的速度。但在7月底,溫天絡的團隊表示將繼續在中國內地展開一系列地產收購。

  “人民幣的匯率調整將會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溫天絡對《商務周刊》說,“未來的三五年,海外基金投資都將處于人民幣升值的大環境中,海外基金對于內地房地產市場的投資不會減弱。從投資類型來看,還將維持以二手商業地產物業為主的現狀。”

  溫天絡對《商務周刊》透露,從實際操作來看,海外基金對商業地產的偏愛主要源于穩定的回報率。海外基金選擇的標準主要是地點位置、租戶背景以及物業水平。他特別指出,對于投資基金來說,非常看重租戶本身的背景。在租金一樣的情況下,租給大企業和租給小企業,價值是不一樣的。對于房產信托基金來說,租客的素質、地點都將影響到投資未來的收益。

   在溫氏兄弟看來,未來幾年海外基金對于內地商業地產的投資方向應當不會產生很大變化,投資商業地產項目不是用人民幣購買資產,但是從租金等方面可以直接收益人民幣,在風險上相對較小。而目前只有個別的海外基金在內地市場投資住宅,并且一定是和國內非常大的發展商合作的,海外資金還不可能單獨進入。

  “從現在的趨勢來看,美元有貶值的可能,因此這種投資商業地產的情況將會持續。”溫天絡預測,保守估計,未來三年至少有三四百億海外基金進入內地商業性地產,而且這個數字是指一些金融類、投資類的投資者,不包括發展商。

  REITs能否拯救國內房地產業?

  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可以解決部分商業地產發展商的資金問題,但住宅不受惠于此

  八月流火,履霜冰至。受宏觀調控和人民幣升值雙重打擊,房價只漲不跌神話終于被打破。隨著開發商與投資者之間僵持的持續,現金流已經成為開發商的死結。甚至有業內人士判斷,到今年10月份,將有30%開發商因此出局。在此背景下,6月16日香港證監會撤銷香港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REITs)投資海外房地產限制,或許會成為內地開發商們的“救命稻草”。

  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是以信托方式組成、主要投資于房地產項目的集體投資計劃,基金向持有人提供來自房地產的租金收入的回報。

  據麥格理集團中國區投資銀行業務的創辦人溫天絡介紹,尋求香港上市的認可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必須具備下列特點:專注投資于可產生定期租金收入的房地產項目;收入的較大部分必須源自房地產項目的租金收入;收入的絕大部分必須會定期以股息方式分派給持有人;訂明其最高借款額;關聯人士交易必須獲得持有人的批準等等。

  溫天絡的團隊是繼新加坡凱德置地之后,第二家宣布將內地商業物業打包整體上市的海外公司。此外,溫天絡團隊管理的基金還將今年在香港購買的多座工業樓宇組成基金,兩支基金都將在明年上市,總額達到70億—80億港元之間。

  2004年11月,溫天絡帶領的團隊曾協助新加坡A-REIT(房地產投資信托)完成了3億美元的增發。據他透露,目前已經有多家開發商就以REITs方式赴港上市一事與其進行接觸。但并非所有開發商都能受益于此種融資方式。

  雖然已允許國內發展商成立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然后注入其在內地的商業地產項目,繼而在港上市,香港證交所對這些企業制定了嚴格要求。同樣在國內房地產投融資領域十分活躍的軟庫(軟銀)金匯執行董事暨投資銀行負責人溫天納則指出,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的資產必須要以信托形式持有,必須要有清晰的法律形式及擁有權結構,由受托人進行有效監管,受托人在職能上必須獨立于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必須要有一個合資格的管理公司去管理,管理公司必須在廉潔穩健、市場操守、公平交易及公司管治方面都遵守高標準。

  他進一步介紹到,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必須訂立顧及其投資目標、風險因素及資金流通性的投資局限及借款限制,該等局限及限制必須在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的銷售文件內清楚披露。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的有意投資者及現有持有人,必須獲得有關該基金的全面、準確和及時的資料,以便可以完全了解該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的投資及風險因素,從而有助他們在掌握充分資料的情況下作出投資決定;所有可能會造成利益沖突或會使人認為會造成該等沖突的交易、委任或活動,應向投資者及持有人披露;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的廣告不得載有虛假或誤導的資料,亦不得以欺詐的方式表述。

  “目前住宅(除非是租賃的公寓性住宅)是以一次賣斷性的方式來經營的,因此不受惠于 REITs,但REITs 可以解決部分商業地產發展商的資金問題。”溫天納認為,REITs 的投資策略是針對收購一些已經完成的商業地產項目,這些項目的檔次、地段、人流、租客的素質、空置率、租金的增長等主宰了它們被收購的可能性。第一輪的放進 REIT 的地產項目以位于一線城市為主,一些較低檔次的項目則很難獲得垂青。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