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爾森:我們都應成為中國問題專家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09日 01:48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特約記者 李力 本報記者 雷帆 發自布魯塞爾北京 當歐盟終于為8000萬件壓港紡織品解下繩索時,52歲的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長舒了一口氣。 4個月來,這位出身于工黨世家、畢業于牛津大學、政治幾度沉浮的英國人,為了中歐
“民意”與靈活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貿易集團對外貿易政策的掌門人,曼德爾森一直被認為是“最有實權的人物之一”,但他曾坦言,這個職務“既是榮譽,更是挑戰”。 在上任不足一年,曼德爾森不僅因波音和空客的政府補貼糾紛面臨著世貿組織歷史上最大的官司,而且還深陷中歐紡織品的貿易摩擦。 今年年初,中國輸歐紡織品出現較大增長,歐盟紡織品生產國和企業陷入極度恐慌。曼德爾森辦公室的官員告訴本報記者,自今年3月起,歐洲紡織服裝組織的代表每隔一天便會到曼德爾森辦公室抗議。盡管當時歐盟內部在是否對中國紡織品設限的問題上意見不一,以法、意、西為首的“設限派”與以英、北歐國家為代表的“反設限派”存在分歧,但由于進口國和零售商利益分散,因此一度出現輿論“一邊倒”,“設限”聲四起的情況。 曼德爾森辦公室的官員稱,曼德爾森作為英國籍委員,雖然一直主張貿易自由化,但不愿被劃入“反設限”一方,受到南方國家的指責。作為一位“有前途”的政治人物,有媒體從業經歷的曼德爾森關注輿論的反應,希望成為歐洲“民意”的代言人。在此背景下,曼德爾森5月17日建議對中國紡織產品啟動正式磋商程序。 然而,世事難料。當曼德爾森和被他稱之為“強硬談判對手”的中國商務部長薄熙來歷經數十小時的談判達成新協議后,壓港事件接踵而至。好在政治生涯一波三折,屢經宦海沉浮的曼德爾森并不缺少處理問題的“靈活性”,在強大的“反設限”聲浪中,曼德爾森再次掉轉風頭,承認壓港問題可能導致紡織品價格上漲,使歐洲小企業蒙受嚴重經濟損失。 媒體形象欠佳 外界始終認為,曼德爾森作為英國首相布萊爾最信任的好友,其政治抱負仍在英國國內,因此在英國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對他未來的發展尤為重要。但壓港事件發生后,曼德爾森卻遭到了英國媒體的強烈批評。 《金融時報》8月23日公開了布萊爾與曼德爾森之間的一封電子郵件,布萊爾在郵件中敦促曼德爾森在兩周內解決中國輸歐紡織品壓港問題,以確保中歐首腦會晤的良好氣氛。布萊爾在郵件中稱,歐盟對中國紡織品重新設限,不過是過時的保護主義而已。 隨后《泰晤士報》也對曼德爾森在意大利度過“悠長假期”表示了批評。 曼德爾森迅速作出反應,他在8月底接受BBC采訪時表示,將立即向歐盟各成員國提出解決方案,并許諾有望在9月中旬得到解決。 其實,曾在媒體工作過的曼德爾森在英國媒體的形象一直欠佳。1998年12月,他就任貿工大臣僅半年后,便因購房借款問題受到質疑而被迫辭職。1999年10月,布萊爾任命他為主管北愛爾蘭事務的大臣,但2001年1月,曼德爾森又因被指控幫助印度一名億萬富翁申請英國護照而再次被迫辭職。2004年布萊爾再次力排眾議,力挺他成為歐盟貿易委員。也正因為此,曼德爾森與布萊爾密切的私人關系經常遭到輿論的批評。曼德爾森也被英國輿論稱為“擊不沉的船”。 1998年,曼德爾森還一度遭遇“同性戀話題”。公開的同性戀者、英國下議院前議員馬修·帕里斯接受英國電視訪談節目采訪時曾表示,“曼德爾森肯定是個同性戀。”隨后,這一話題就成為熱點。 “務實的樂觀主義者” 在身邊工作人員的眼中,曼德爾森是一位“能力超群,體貼下屬的好委員”,“對敏感的話題總是持開放的態度”。 曾任電視主持人和制作人的曼德爾森風度翩翩,衣著考究,一絲不茍。由于他從1985年擔任工黨傳播主任起的表現,曼德爾森是英國第一批被冠以“忽悠大師”(spindoc-tor)頭銜的政壇明星。 在9月來京談判期間,曼德爾森面對記者的窮追猛打,始終保持著笑容。為了躲避記者,他曾在電梯中笑容可掬地向外面的記者做勢飛吻,隨后翩然而去。 出任歐盟貿易委員以來,曼德爾森對中國十分關注。2004年10月對英國48家集團發表演講時,曼德爾森說:“當我初入政壇時,許多人對中國漠不關心。而今,來自中國的商品擺滿世界各地的商場,許多歐盟國家的公司到中國投資辦廠。近年來,我對中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中國不僅是中國問題專家的事,我們現在都應當成為中國問題專家,因為中國特別是中國的未來同我們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 在中歐紡織品摩擦中,曼德爾森始終與中方一起通過協商解決貿易糾紛的做法,受到了外界的普遍贊賞。他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中國和歐洲的關系正在快速成熟。我們都想進一步加深雙方的關系,我們不允許紡織品影響雙方關系,更不允許出現貿易戰,因為我們的共同利益太多了。” 曼德爾森常常把自己稱作“務實的樂觀主義者”。他認為,盡管中國的崛起給歐洲帶來痛苦,但如果歐盟能正確應對,中國給歐洲帶來的將不是威脅,而是機會。 “面對中國帶來的競爭和機會,歐洲不能用毯子包住自己的頭,像鴕鳥一樣逃走,鴕鳥政策不是歐洲的出路。”曼德爾森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