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忘掉SOHO吧 現在已經是DUMBO了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8日 07:13 第一財經日報 | |||||||||
紐約SOHO 的房租越來越貴,使得畫廊與藝術家們不得不另覓新址。他們找到了合適的落腳點: DUMBO——布魯克林跨接曼哈頓天橋下的一塊街區。可是,當DUMBO火了的時候,也要面對SOHO同樣的問題 Kappa/文
紐約是藝術家的淘金地,淘金的地點卻一直有變化。格林威治村是紐約最古老的藝術家聚集地,自上世紀初在那里掀起波希米亞風之后,一直是焦點所在,在上世紀50年代隨著垮掉的一代,達到了其歷史的高峰,從70年代開始,漸漸走了下坡路,藝術場所被餐館占據。之后是SOHO (South of HoustonStreet)區紅了,藝術家們租下了霍斯頓街以南的工業建筑,駐扎下來,打響了SOHO的名號。可是藝術市場蓬勃發展后卻導致房租猛漲,畫廊與藝術家工作室不得不另覓新址,最終藝術家們找到了合適的落腳點,便是DUMBO (Down Under the Manhattan Bridge Overpass)——布魯克林跨接曼哈頓天橋下的一塊街區。更便宜的DUMBO 雖然與繁華的曼哈頓僅一橋之隔,但是DUMBO地區向來無人問津、不適合居住,身后是高高矗立的曼哈頓橋鋼梁,腳下古老的鵝卵石街道磨損得厲害。到處都是工廠倉庫、貨棧,而且大半廢棄了,連想買瓶可樂都有問題,方圓15個街區大小的地方,就像是個工業死角。據說,竊車賊們都知道這是藏匿贓車的好地方,人煙稀少到連毒販子都不愿意到此兜攬生意。 然而如今,DUMBO有700多個倉庫建筑成為藝術工作室,共1000多名藝術家駐扎在當地。其中包括許多世界級的視覺藝術家、表演藝術家、藝術組織、畫廊、劇院、設計所,比如雕塑家和多媒體藝術家維托·阿孔奇(VitoAcconci),攝影家尼爾森·漢考克(NelsonHancock),先鋒劇場“圣安妮倉庫”(S t.A n n 's W a re h ou se)等。 維托·阿孔奇,“60年代”行為藝術的先鋒,早在20多年前便搬到DUMBO居住,可算是當地最老資格的藝術家居民。其關注的藝術形式,也從當年大膽的行為藝術,變成了如今以設計公共建筑為主,代表作是在奧地利第二大城市格拉茨的穆爾河中建造的人工島嶼,其中有咖啡廳、露天劇場和游戲場所。他說:“我剛搬到這里的時候,很喜歡這個地方的樣子:在城市的邊緣,有點像是對工業革命的致敬。”但是真正讓他搬到這里的原因是:錢。1980年左右,在DUMBO租一個3500平方英尺的地方,租金只要275美元一個月,可能連SOHO租金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Arts in St.Ann's 劇場在2001 年秋搬到了DUMBO,改名為“圣安妮倉庫”,美國最重要的前衛劇場伍斯特劇團(TheWoosterGroup),藝術家和好萊塢明星們如勞莉·安德森(LaurieAnderson)、比爾·福瑞塞爾(B i l l F r i s e l l)、阿爾·帕西諾(A l P a c i n o)、喬·史楚默(J o e S t r u m m e r)、戴維·鮑維(DavidBowie)都參與演出,使“圣安妮倉庫”成為了紐約首屈一指的演出場所。 Lunatarium 也是DUMBO 的一個夜生活的好去處,身為音樂人的老板將這個倉庫改造成了碩大無比的融合了博物館、舞廳、畫廊、劇院多項功能的場所,可容納1500個人,頗有點安迪·沃霍爾的“工廠”或者是柏林E-WERK之意。充滿新鮮感的DUMBO DUMBO仍然是還沒有被商業吞噬的藝術家原生生態區,從地鐵F線的約克街(Y o r k S t r e e t)站下車,便是D U M B O 地區主要的Jay Street,Lunatarium 和維托·阿孔奇工作室都坐落在此。有幾處是正在施工的工地,街兩旁都是倉庫似的大門,看不出里面是個工廠,還是一個藝術家堆放畫作的地方。從曼哈頓的熙熙攘攘走到這里,仿佛變了天地,最熱鬧的,便是頭頂曼哈頓橋上轟隆而過的地鐵。如此深藏不露,但總有蛛絲馬跡露出讓你嗅到洋溢著的藝術氛圍:水邊的公園會驚現一匹駿馬,印第安式的騎手悠閑而過,身后跟著拿攝影器材的女子——原來是一次攝影師的拍攝活動;路邊的電話亭上貼著幾張告示,印著某藝術家自己得意的作品小樣,附上了地址、聯系方式,希望愛好者前往參觀、聊天——這可謂是最樸素的廣告;一幢不起眼的公寓大門口,貼著一張海報——你這才知道,原來某個國際的舞蹈節就在此樓里演出;廠房式樣的大門門口,不起眼地矗立著一個金屬雕塑——原來是某個藝術家貢獻給街區的特別禮物。 平日里的冷清,到了每年10月的某個周末就會徹底改變,那是DUMBO一年一度的“橋下藝術節”(Art Under the BridgeFestival)。這個藝術節旨在進一步打響DUMBO品牌,希望能夠把原本只在曼哈頓島上參觀展覽的藝術愛好者、收藏家們吸引到河的對岸來。愿望沒有落空,一年一度,數以千計的人群來到DUMBO參觀數百場的藝術活動。冬季12月則是舉辦“冬季拍賣會”,成名的、待成名的藝術家的作品都列入拍賣名單,亦是帶動整個街區藝術家群體聲望的一個舉動。靠近水邊的布魯克林橋公園也是此地的一個活動中心,時常有一些文藝演出或者露天雕塑展覽。夏季的露天電影節,也是一年之中的一個重要節目。 “為什么會有來自各地的收藏家要來DUMBO?因為他們知道會發現一些獨特的東西。”藝術經營商ReneLynch這么說,“去切爾西(注:曼哈頓中城與格林威治村之間的區域,以著名畫廊云集為名),沒有推門進去,你就知道會看到些什么。它們已經在某個雙年展上全世界巡回展出過了,雜志上都是它們的介紹……在DUMBO,你一定要推門進去了,才知道會看到什么。” DUMBO 的憂郁 Sheila Metzner,攝影家,原來住在曼哈頓西區長達30多年之久,現在和丈夫搬到了DUMBO的一個公寓大廈里,并在此地一個很大的藝術家倉庫上班。“我出生在布魯克林,一生都想要逃離這里,但是現在我又回來了,我愛上這里了。” 人人都愛DUMBO,雨后春筍般出現的,除了畫廊,還有餐館、食品店、超市,房價也跟著漲上去了。幾年前,這里的大部分房產由開發商TwoTrees買下,它將一些工業建筑改裝成了適合辦公的地點,也開發了一些公寓樓盤。走在DUMBO的街上,凡是有嶄新、锃亮的窗玻璃的地方,大多都是此家開發商的手筆,與周圍骯臟、老舊的建筑環境截然不同。于是這個原本只適合手工業者和藝術家的地區,開始吸引網絡公司、律師事務所、會計公司,在WaterStreet上還可以找到一家聞名美國的高檔巧克力店。這里成了白領房客們青睞的地點。房產中介會告訴你,經改造過的Sweeney大廈,這個月就有87套公寓出售,推開窗戶,臨河勝景,盡在眼前。如此河景樓盤,價錢怎么會低?三分之一的公寓售價高達100萬美元。DUMBO開始成為房地產新聞中頻頻出現的熱門詞,在非藝術領域,吸引了觀察家們的關注。 對于居住在此的藝術家來說,這可不是什么好事。雕塑家TomOtterness就不得不搬出華盛頓大街(W a s h i n g t o n S t r e e t)上的家,因為有家網絡公司愿意以三倍的價錢租下他的工作室。“在這里住了15年了,卻不能得到任何優待。”他埋怨道。 這正是美國城市發展中普遍的中產階級化(Gentrification)現象。對于藝術家聚集地來說,這一現象更為明顯。藝術家聚集的地方,總是顯得鮮活、年輕,于是吸引著商場、餐館、咖啡店等商業機構進駐,房價也越炒越高,直到最后藝術家被迫搬出,另覓住所。 SOHO就是被一家家咖啡館、品牌店給搞砸的。最近的一次DUMBO藝術家聚會中,有個藝術家憂心忡忡地說:“我聽說,星巴克要進駐這里了。”DUMBO是個正在變化著的藝術家聚集區,它活生生地展現著一個藝術家聚集區從產生、發展、興旺到被商業化趨勢影響的過程。或許過個幾年,DUMBO的藝術家們就會開始默默尋找下一塊聚集地。所幸的是,現在人們還可以在這荒涼、寂寥的街道上徜徉,一睹星巴克還未來臨時期的DUMB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