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是中國的鏡子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21日 21:28 《財經時報》 | |||||||||
1847年12月31日,老施特勞斯在維也納郊外舉行了一場盛大的露天音樂會,一直持續到新年鐘聲響徹人們耳畔。從那時算起,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已經有150多歲了。 90多年后,1939年12月31日,淪陷在德國法西斯手中的奧地利人民把音樂當做武器,維也納愛樂協會在這一年舉行了新年音樂會,真正奠定了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風格。
維也納是唯一的,因為這座城市本身就是凝固的樂章。德國音樂家勃拉姆斯曾經對奧地利做過這樣的評價:“在維也納走路,請千萬留心腳下,別踩著音符! 在這個版圖就像一把小提琴的國度,人們把能入場觀看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作為一種榮譽。因為那個金色大廳只有1744個座位,其中大部分屬于世襲的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會員,一般人則要提前一年提出申請。 在藝術上,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有固定曲目,就是施特勞斯家族的圓舞曲。每一次,指揮還要接受一枝來自意大利“陽光之城”圣雷莫的鮮花。在商業上,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也是各種高端演出的楷模,良好的票房收益,面向全球超過20億人的轉播權,以及唱片錄像等出版物都為這個號稱世界第一的盛會提供了絕好的經濟支持。 因為文化差異和審美習慣的不同,中國不可能將維也納的形式完全照般過來,而在市場運作方面,也并不具備維也納那樣的環境。但是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是一面鏡子,能折射出中國的新年音樂會在藝術和商業上的成功與缺失。(楊時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