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時旸
日前在北京舉辦了中國首次LOMO攝影展,展覽云集了來自全國數千幅LOMO攝影作品。策展人阿羚接受了本報專訪。
《財經時報》:舉辦這次展覽的契機和原因是什么呢?
阿羚:我們LOMO CHINA成立了一周年,各地的朋友們都很支持。而且LOMO攝影這門藝術在中國發展得很好,我們覺得是時候做一次展覽了,也是為了能讓更多的人們更好地了解LOMO攝影吧。
《財經時報》:舉辦這樣的活動,其資金來源如何呢?
阿羚:我們和展覽的舉辦場地有合作,柯達公司也有贊助,那些膠卷桶就是他們贊助的。另外這次活動最主要的資金來源還是我們自己籌集墊付的。我們會在展覽中發售一些LOMO攝影畫冊以及一些周邊產品,希望能有所回報。
《財經時報》:現在在中國喜歡LOMO攝影的主要是哪些人群?和國外有什么區別呢?
阿羚:因為LOMO相對來說還是挺費錢的,它畢竟需要用膠片。而且這種機器的功能單一,所以其實性價比并不高。在國內玩LOMO的大多是25歲以上的收入穩定的人群,像醫生、律師,還有互聯網、媒體的從業者。和國外也差不多,我們一般也會奉勸別人只有當你真的喜歡LOMO的時候再去購買,如果只為了趕時髦,過不了多久,你就會后悔的。
《財經時報》:LOMO精神在你們看來意味著什么?
阿羚:我們這次展覽的主題是“不標榜,不喊口號,但是我們要炫耀”。LOMO精神就是自由、隨性和打破框架。
《財經時報》:目前中國大概有多少人在玩LOMO?
阿羚:現在我們的會員有五六千。目前中國發展得比較平穩。全國玩LOMO的人目前還沒法統計出具體的數據。因為相對來說,LOMO的價格比較高,所以能一直堅持的都是非常喜歡的,將來LOMO肯定有更好的前景。
何為LOMO
一種獨特的相機品牌,當然如今它還代表著一種態度和生活方式。這個古怪的名字,來自于一個有著軍方背景的光學工廠——列寧格勒光學機械學會。這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就已經存在的工廠幾經變遷重組于1965年,最終定名為LOMO。這種古老的看似傻瓜機的相機還有著神秘的歷史,據說它是50年代時蘇聯專門為間諜制造的微型相機。因為它獨特的鏡頭設計,便使得它對于紅黃藍三種顏色異常敏銳,所以拍出的照片也就鮮艷無比。這臺毫不起眼的設備,1991年被一個去布拉格旅游的學生帶回了維也納,從那以后它竟然成為了歐洲文化藝術圈的新寵,在歐洲掀起陣陣熱潮并逐漸向其他國家蔓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