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為何難找工作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7日 17:46 第一財經日報 | |||||||||
牛智敬 這不是一個今年才出現的話題,只不過這兩年更明顯而已。對于這個問題的解答,輿論大概給出了兩種解釋:一是擴招太多了,供大于求;二是大學教育存在問題,不能滿足企業需求。
第一種解釋的確是現在的大背景,因為“產業化擴招“,大學生在經歷了自習室爭搶后,四年后開始大量爭搶飯碗。 第二種解釋,在我看來,不過是企業不想招人的另外一種說辭。中國大學教育近10年來一直在向社會靠近,真正做學問者并不多。以往不少外商投資企業不是照樣在大學里招到了合格員工嗎,現在的中層哪個不是這樣的教育背景呢?現在說大學教育不行了,有把包袱完全扔給大學的嫌疑。 為什么大量的大學生很難找工作?我們不妨先將中國企業的實際情況作一分析。 2004年,國有企業、國有聯營企業、國有獨資公司共19.2萬家;集體企業、集體聯營企業、股份合作企業共45.6萬家;其他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共40.6萬家;私營企業198.2萬家;其他內資企業6.2萬家,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15.2萬家。 2005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6447億元;集體企業實現利潤551億元;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7420億元;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3967億元;私營企業實現利潤1975億元。 兩組數據,簡單對比,數量最少的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成為利潤大戶,而作為吸收就業最大比重的私營企業則均攤利潤寥寥。 這兩年,由于煤、石油、電力等資源價格的調整,造就了對這些資源壟斷的國企利潤不斷集中。而另一方面,作為能源上升的承受者,大量民營企業不得不接受資源價格的攀升,提高成本。由于成本難以轉移到消費者身上,企業利潤不斷下降。利潤下降的必然后果便是企業控制人力資源成本,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大量企業不景氣,勞動力市場必然緊張。受到能源價格影響最大的是制造業(單位就業39%),而這恰恰是就業市場最大的吸收者。 所以,打破央企壟斷,實現資源價格充分市場競爭;企業轉型,技術革新已成為勢在必行的選擇。(作者為本報綜合新聞中心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