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收藏熱該降降溫了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3日 01:02 財經時報
本報記者 劉恒濤 現在的專家多如牛毛,我前幾年認識的一些人,那時候也就講講課,講講文物知識,這幾年都變成專家了,什么某某協會專家,某某博物館專家。你去潘家園古玩市場看看,周圍貼滿了這專家那專家的鑒定廣告。 “有人統計目前中國搞收藏的人已經達到了7000萬,把所有的古董打碎,一人一片也分不過來啊。”文物玩家白明穿著一件老式的對襟衣服,身材精瘦,眼神靈活犀利,整個人透著利落。也許是長期從事古玩收藏的職業習慣使然,談起對目前收藏熱的看法,他的聲音顯得有些急迫。 近期,白明根據自己和周圍朋友的經歷,寫成了一本名為《打眼》的圖書,書中記錄了自己在收藏古玩中“打眼”的經歷。 “打眼”是古玩收藏家們的一句行話,意思類似于“走眼”,就是把假古董當真的買了。白明“抱著犧牲精神”,在書中“把自己那許多年來吞進肚子里的牙,一點一點給‘吐’了出來”。 自曝“打眼”經歷 白明印象最深的一次“打眼”,是2000年他最春風得意的時候。他那會兒剛剛在北京南城開了一家中國古代陶瓷標本博物館。一位名叫老康,自稱“祖籍山西,曾是一戶晉商,晚清時期落戶北京,在南城一帶開過金行”的“冒兒爺”(北京話,指看起來很憨厚的男人)找到他,說家里有一堂的紅木椅子要出讓。為確保萬無一失,白明帶著一位懂木器的朋友一起,去對方家里看看。 一見到那把椅子,白明就喜歡上了。無論從制式還是從線條上看,它都很像一件“真玩意”,那位朋友驗證之后也表示這是個真貨。白明害怕朋友也看上這件寶貝,就找個借口把朋友支走了。 老康不在屋子的時候,白明又發現了椅子旁邊的一個小柜子,憑著粗淺的木器知識,他認定這是明代的“影子木”。他在心里打起了小算盤,一口價買下椅子,要求老康再“搭”上那個小柜子。老康起急,說那是祖宗留下的寶貝,“貴著呢”,還說這把椅子現在還賣不了,因為是一套,另外幾件還在幾個兄弟那里。白明最后一咬牙,花三萬元買下了那個“影子木”。 因為惦記著買那把椅子,白明時不時就要去老康家一趟,每次老康都會讓他發現一些“好玩意”。白明依次從老康家買走了一件箱子、兩把軍刀,到最后還是沒有買到那套椅子。 后來經朋友一看,他買的這些東西都是“瞎活”(贗品),前前后后他一共搭進去小四萬塊。 “這都是愿打愿挨的事,人家也沒說是哪個朝代的,是你自己看準了要買的,怪不得別人。這是這一行內的規矩。”白明說,他一開始還去找老康理論,后來也想通了,現在和老康還成了朋友。 “我還真佩服他,演戲演得那么好,把我都給蒙了。”白明說。 專家也“不靈” “幾乎每個古玩玩家都會有‘打眼’的經歷,只不過有的人不肯說罷了,怕現眼唄。”白明說,很多人買到“瞎活”,往床底下一塞,得了。“不過也有人不甘心,再接著忽悠別人,把它賣出去。” 白明告訴記者,現在的專家也不可信,他有一個朋友買一件古董,自己怕走眼,特地找到一位專家來鑒定,專家認定是真品。朋友于是花了近百萬元買下,還付給專家價格不菲的鑒定費。最后多次到別的地方鑒定,認定這是贗品。但賣主已經溜之大吉。朋友一怒之下把專家告上了法庭。最后法院裁定專家無罪。“鑒定這東西,完全就是憑個人感覺,專家個人認定這個是真的。你有什么辦法?現在也沒有相關法律來規范這個,也不好規范。” “現在的專家多如牛毛,我前幾年認識的一些人,那時候也就講講課,講講文物知識,這幾年都變成專家了,什么某某協會專家,某某博物館專家。你去潘家園古玩市場看看,周圍貼滿了這專家那專家的鑒定廣告。” 白明說,現在買古玩要鑒別真偽,找專家也要鑒別真偽,因為專家的水平良莠不齊。“就像電視上的文物鑒定節目一樣,專家鑒定那些文物值多少多少錢,不能算數,到時候要還是要看物品的實際情況,那上面的專家鑒定也只能是做個參考。曾經有個人給我說他的東西在電視上被專家評定值多少錢,我告訴他,那你找專家買去。” 白明和很多專家打過交道,他說自己將會出版一本名為《片面之瓷》的圖書,專門講講專家鑒定的事情。 鑒寶類節目就是一個娛樂 對于目前在電視上走紅的鑒寶類節目,白明覺得在某些方面還是值得肯定的。“這些節目普及了文化知識,弘揚傳統文化,給觀眾帶來了樂趣,這都是值得肯定的。”但他對上面出現的所謂“撿漏兒”(古玩行里的一句行話,指買主以極低的價格買到珍貴的古玩,其真實價值遠遠高于報價)持懷疑態度。 “很多人都喜歡看這類電視節目,覺得一個人花幾千塊錢買了個東西,到電視臺來一鑒定,哇,值十幾萬元,甚至上百萬元。這某種程度上迎合了人們的投機心理,覺得很戲劇性,很刺激。其實哪有那么多漏兒讓你撿啊,況且即使碰到真寶貝,也需要你豐富的文化知識和經驗才行。” “王剛熱愛文物,是一個很喜歡收藏、很用心的人。” 白明和王剛認識,對于王剛節目里“砸贗品”的環節,白明有自己的看法,“說白了,那也就是一個電視節目,既然是電視節目,就有表演的成分,觀眾看了一樂也就完了。” “文物贗品分兩種,一種是尊古,就是仿照以前的文物做一個仿品,我的博物館就有過景德鎮仿品展;還有一種是欺世,造出來就是為了騙人的。但這錯在人而不是錯在物。再說了,那么多贗品,你砸得過來嗎?” 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現在科技發達了,文物鑒別也有了一些科技手段,比如近年來出現的熱釋光鑒定,根據古玩輻射來推斷年齡斷真偽;還有成分分析,根據光譜來分析文物成分鑒別真偽。白明告訴記者,這兩種方法剛出來的時候確實非常管用,但是過了幾年,造假者就找到了對付的方法。“真古玩因為時間久遠,接受的宇宙輻射多,有的造假者就把贗品帶到醫院,做個透視,贗品的輻射就和古玩的輻射一樣多了。至于成分分析,造假者了解了真品的成分,然后把那些成分摻到贗品里,就鑒別不出來了。” “中國現在是歷史上第五次收藏熱,而且規模空前。有統計數字說現在有7000萬收藏家。”白明說,“這當然和我們現在的經濟發展有很大關系,很多人希望通過投資古玩獲取收益,其實這個是很不現實的,古玩是一個長線投資,我希望我的書能夠帶給大家一些對收藏熱的理性思考。” “我們的文物只有千萬分之一的遺存,留下來的少之又少。就那么多東西,有那么多人買,造假者當然要投機取巧了。”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