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新浪財經

赴一場精神盛宴的狂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3日 01:02 財經時報

  本報記者 楊時旸

  音樂節這種露天狂歡的方式,把聚集在都市人心中的激情釋放了出來。伴隨著音樂節開始的,不僅有時尚的展示,還有小吃、唱片等商業出現,尤如美國的“伍德斯托克”,成為都市人的精神盛宴

  5月1日,長假第一天,對熱愛搖滾的樂迷們來說,這才是他們節日的開始。2007第八屆迷笛音樂節也在這一天正式開幕。中午剛剛開始售票入場不久,平時冷清的北京海淀公園門口就被幾百米的隊伍環繞住了。很快,所有的套票銷售告罄。“沒想到這一屆音樂節這么火。”一些樂迷嘟囔著說。

  從音樂到生活方式

  現場,演出已經開始。主舞臺上,年輕的樂隊“后海大鯊魚”正在掀動著高潮,舞臺下三面搖動的紅旗上寫著幾個著名搖滾樂網站的名字,迎風招展的旗幟和上百雙高高舉起的手臂,襯托在藍天白云和轟鳴的音樂下。

  側面的小舞臺又是另一番景象,幾位低調的電音DJ用筆記本和數據線制造著一個只屬于他們自己的小世界,時而迷離時而狂躁的電子音符吸引許多同好者坐滿舞臺前面的草地,和主舞臺的瘋狂不同,這里的樂迷顯得更加內斂。

  圍繞在周圍的跳蚤市場也聚滿了人。各類的唱片、影碟、充滿創意的袖標和體恤,各類有趣的小玩意,鋪滿了通往舞臺的幾條小路。

  公園的中央,一片空曠的草地上支滿了五顏六色的帳篷,打扮各異的青年在陽光下彈著琴打著鼓自娛自樂,有時也能吸引一小群人跟著他們一起舞蹈。玩著飛盤的,躺在草地上曬著太陽的,這里的一切顯得如此悠閑自在,就像某個小攤上的一條標語:所有熱愛音樂的人們團結起來!

  如果說七年前那個還不成規模的迷笛音樂節帶給人們的是全新的音樂展示的話,那么今天,這個由眾多國際品牌提供贊助,門票單天50,大小五個舞臺,持續四天的露天演出更多的是帶給了人們一種與平日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體驗。

  中國樂迷的音樂“結”

  迷笛音樂節的創辦人是迷笛音樂學校的校長張帆,這個把無數無名樂隊推向前臺的“搖滾校長”身上充滿著謙和的氣息,甚至有人評價說他“看上去像個理工科的小知識分子”。當他站在臺上聲音輕柔地說“我是張帆,這次音樂節的總指揮”時,那些桀驁不馴的朋克們都站起來大聲叫著“校長!”

  “說實話,我一直覺得這個音樂節是大伙推著我做到今天的。2002年的時候,我實在太累了,跟我的同事說,不行咱們歇一年吧。結果他們跟我說,要不你歇著,我們來干!”張帆告訴記者,很多朋友見到他都會問,今年音樂節什么時候開始啊。“我真是很感動,于是就這么一直做下來的。”

  2004年,北京石景山政府邀請張帆他們在雕塑公園做一場戶外演出。當時公園門口有個孩子問他的爸爸,“這是什么節日啊?”那個人告訴孩子說,“這是雕塑公園的瘋子節。”就是這個“瘋子節”讓“迷笛”第一次走出自己的校園。“后來第六屆我們在北京海淀公園做,其實有很大阻力,我們準備了無數的報告、安全預案,開了好多次會才做成。”對于最初“創業”的艱難,張帆至今仍記憶猶新。“現在已經好多了。有了品牌的贊助,我們主舞臺的設備都是頂級的。”

  然而相對于迷笛最早的免門票到現在收取票價,有人開始抱怨迷笛變得商業了。對高票價的詛咒在各個音樂論壇上屢見不鮮。張帆對此顯得很平和,“我們的音樂節一直沒變的就是概念本身,一直是一個不太商業的,有一種獨特風格。但是我們也想和商業結合好,我們也想有贊助有投資,商業贊助是要服務于音樂節的,而不是倒過來,這個度是我們一直在把握的。”

  商業與藝術的博弈

  策劃人黃燎原組織的音樂節是少數幾個能賺錢的音樂節之一。他曾組織的賀蘭山音樂節和雪山音樂節,均以盈利凱旋。甚至在后來知道黃燎原策劃了新的音樂節,音樂人汪峰主動給他打電話說,“賀蘭山那場我玩得很爽,這次我不能落下,錢不錢的無所謂。”仔細分析一下黃燎原策劃的音樂節,不難發現,他所做的活動都是大牌老牌的樂隊帶著新樂隊一起演出。前者能帶來穩定的受眾,后者能注入新鮮的血液。

  “用商業的眼光去做音樂節也沒什么錯誤。你必須考慮為投資人賺錢,才會有人給你投資,才能做大,要不誰沒事陪著你玩啊。”黃燎原說,“別總以為有商業投資,有商業化的考慮,音樂節就不純粹了。沒人想拿錢非得去奴役音樂,人家就是想收回投入,那對你做的內容沒什么影響。”

  而單蔚策劃的北京流行音樂節走的是另外一條路子,方法是引進國外的大牌樂隊來華演出。但是這些大牌在一些資深樂迷看來大多已經過氣。

  早在籌備階段的時候,單蔚就想邀請國外的一線大牌樂隊過來,可是最終還是選擇了面對現實,一步一步地來。“我們可以請鮑伯·迪倫,可以請Radio Head,可是國內能有這么大的市場接著他們嗎?”甚至,單蔚都已經和著名的OASIS樂隊認真討論過來中國演出的事情,但最終還是放棄了。他說,“如果我把像那樣的大牌請過來,我們希望能有5萬人到8萬人來看演出,但這個市場沒有這么大。那樣虧得太多,這個音樂節的品牌就更沒法持續下去。就這樣我們這個投入已經超過500萬了。”

  能解決這一切的,在單蔚看來只有時間了。“我們還在磨合,一點點地培養觀眾的音樂節意識。所以我們請的這些樂隊也不會是隨便的,他們肯定是在國際上有一些地位,音樂水準很不錯的,等這樣一點點地把觀眾群培養起來,才能真的把鮑伯·迪倫那樣的音樂人邀請過來。”

  中國的“伍德斯托克”夢

  提到音樂節,中國的樂迷就會想到伍德斯托克,那個1969年的夏天,逾50萬人,長達3天的音樂節被導演馬丁·斯科西斯用紀錄片的形式記錄下來,然后被中國的樂迷所熟悉。那個充滿著理想主義光芒的音樂節已經不可能再被復制,那只屬于那個年代,因此,真的想要做成中國的“伍德斯托克”,只能是樂迷心中的一個精神象征。

  “去音樂節的人實際上沒有多少是為了音樂本身而去的。”一位音樂節的常客這樣說。雖然崔健和其他音樂人一直大聲疾呼“要來看現場,不要只聽唱片”。但是人們仍然清楚,現場的音效其實遠遠不如唱片純正。所以這么多人仍然盼望著音樂節的原因顯然像那位樂迷說的一樣,并不是為了音樂本身,更多的則是現場輻射出的氛圍。

  中國一直缺少狂歡文化,在這樣的背景中,戶外音樂節還能從樂迷的小圈子拓展成為大眾的一個節日,就是因為音樂節特殊的精神內核,就是那種狂歡的,可以打破平日生活規則的快樂和放縱的借口。

  鏈 接

  迷笛音樂節

  2000年由迷笛音樂學校主辦,最初只是在北京香山腳下的校園內舉辦的學生匯演性質的演出,并且堅持免票。在2002、2003年逐漸擴大規模和影響、并且邀請大量校外和海外樂隊演出后,2004年迷笛音樂節改在北京雕塑公園舉辦,并開始收取門票。

  最近三屆迷笛音樂節都在北京海淀公園舉辦,除了音樂內容不再拘泥于搖滾外,第八屆套票價錢也升至100元。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