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訪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會長李子彬 本刊記者 林鐵鋼
記者:非常感謝李子彬會長接受《中國金融》雜志的專訪。首先請您介紹一下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中小企業改革發展的主要情況,以及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所處的地位和發揮的作用。
李子彬: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對于中小企業地位和作用的認識不斷深化,逐步形成了共識。政府采取了強有力的政策措施,鼓勵、引導和支持中小企業改革發展。
從大的脈絡來講,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得益于這樣幾個關鍵點。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頒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快農業發展的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突破了傳統計劃體制,鼓勵鄉鎮企業的大力發展,同時允許非公有制經濟尤其是私有性質的城鄉個體經濟和外商參資的合資企業的存在,為中小企業政策的萌芽準備了基本條件。1984年10月,黨的十三大報告中,允許中小企業的產權進行有償轉讓。1994年9月,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決定中指出,一般小型國有企業可以進行承包、租賃經營,或者進行股份合作制改組,或者出售給集體和個人。1995年9月,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了“抓大放小”的國有企業改革戰略,要放開搞活國有中小企業,區別不同情況,采取改組、聯合、兼并、股份合作制、租賃承包經營和出售等措施,加快國有中小企業的改組步伐。
在改革開放的30年里,中小企業發展最快的時期還是近十年間。2002年6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這是中國中小企業健康發展走上法制化道路的里程碑。2005年2月,國務院頒布了《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實施細則。2006年3月,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的決議中,把“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列入了“十一五”規劃的重要內容。2007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頒布,中國鼓勵中小企業發展的較完備的法律法規體系和政策體系初步建立了。黨的十七大提出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的新格局,提出要推進公平準入,改善融資條件,破除體制障礙,促進個體、私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上述一系列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的頒布實施,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和支持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也表明中國中小企業已經走上了一條法制化和規范化的發展道路。
我國中小企業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顯著。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數已達到4200多萬戶,經工商部門注冊的中小企業已達到430多萬戶。中國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占據了“半壁江山”:中小企業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占全國GDP的58.5%,繳納稅金占全國的50.2%,中小企業是擴大社會就業的主力軍,吸納了75%的城鎮就業人口和75%以上農村轉移出來的勞動力。中小企業是技術創新的生力軍,發明專利占全國的66%,研發的新產品占全國的82%。我們相信,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和不斷完善,我國中小企業將越來越發展壯大,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會越來越重要。
記者:您認為當前我國中小企業面臨哪些困難和挑戰?
李子彬:當前我國中小企業遇到的困難的確很嚴重。美國次貸危機愈演愈烈,并波及到歐洲及亞洲,主要發達國家經濟動蕩不安,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首先表現在家底最薄與生命力最脆弱的群體——中小企業身上,加之國內種種因素,使中小企業生產成本上升30%左右,造成絕大多數中小企業經營緊張,面臨巨大的壓力,甚至相當一部分虧損倒閉。實際上,從2007年就開始就有大量中小企業停產,僅珠三角地區就有一兩萬家中小企業停產或者遷往內地。今年上半年以來,狀況更加嚴峻。當前,我國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困難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融資難。這是我國中小企業在創業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最大困難。二是我國中小企業投資者及經營管理者的綜合素質不夠高,引進人才也較難。這是大多數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經營管理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三是我國中小企業加強對外經濟合作、“走出去,引進來”難。既存在對外經濟合作的人才匱乏、市場信息不靈、企業個體實力太小的原因,也有部分中小企業誠信度不夠、產品質量不高方面的問題。四是鼓勵、支持和引導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綜合社會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法律法規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也需要認真落實,財政、稅收、信貸政策需要進一步改進,社會服務體系需要進一步健全。五是中國中小企業大多數是家族式企業,在企業規模比較小的時候,有一定合理性,當企業經營規模達到一定的水平時,這種管理體制和機制就暴露出了它的弊端。六是中國許多中小企業經營增長方式粗放,許多地區的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程度不高。產品質量、環境污染、原料及能源消耗水平存在的問題,造成企業市場競爭能力不強,以及社會效益不夠好。
如果展望一下未來,不容回避的是,近期我國中小企業將面臨著更加嚴峻的形勢,根據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的初步統計,全國今年上半年有6.7萬家規模以上的中小企業倒閉。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代表的紡織行業,中小企業倒閉的超過1萬多家,有2/3的紡織企業面臨重整。規模以上的中小企業在全部中小企業中只占少數,如從全部中小企業來看,我估計實際停產的中小企業將近30萬家。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陷于停產和半停產的中小企業數量還會進一步增加。因此,對于中小企業來說,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是“冬季”里“三九天”,渡過這個“三九天”,春天才能到來。
記者:追根溯源才能對癥下藥,您認為造成當前中小企業困境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李子彬:造成當前我國中小企業困境的原因很多,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國內外因素綜合作用與影響的結果。具體來看有以下幾個因素。
第一,從緊貨幣政策的實施對中小企業的影響很大。2007年一年當中就加息6次,存款準備金率也不斷提高,從2003年的6%最高時提到了17.5%,并且還嚴格控制商業銀行信貸規模。從防止通貨膨脹的角度看,采取緊縮貨幣政策是有道理的,但單純控制信貸指標,方法簡單,缺乏更有針對性的靈活措施。宏觀調控應實事求是、有保有壓,不能“一刀切”。事實上,一些調控政策對于需要鼓勵投資的地區帶來的負面影響非常大,這是一個新的情況。控制信貸規模的一個直接后果就是中小企業從銀行得到的融資支持越來越少。2007年,占GDP比重近60%的430萬家中小企業所獲得的信貸余額占比只有22.5%,而今年第一季度下降到15%,大型商業銀行對浙江省中小企業的信貸下降了25%。
第二,企業融資成本加大。比如,商業銀行貸款利息可以上浮20%~30%,以1年期法定利率7.47%為例,商業銀行1年期貸款利率最高可達9.7%。對多數的中小企業來講,商業銀行貸款還需經過擔保環節,擔保公司還要收取1%~2%的擔保費,中小企業直接從商業銀行貸款的利率就達到了11%~11.5%,而民間貸款融資的利率已經達到30%甚至更高。與企業生產產品的利潤率相比,融資成本高得難以承受。
第三,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西方國家的貿易保護政策,以及中國對外貿易加工企業的調整、降低出口退稅稅率等,使中國出口貿易受到極大影響,引起出口下滑。2008年第一季度出口增長與2007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4%。2007年外貿出口增長了26%,今年可能回落到20%。這幾個因素合在一起使我國沿海地區的一些出口型中小企業出現嚴重的經營困難。
第四,勞動用工的成本加大。制定《勞動合同法》的初衷是保護勞動關系中處于弱勢地位的勞動者的權益,這無疑是正確的,但實施起來特別是對勞動密集型的加工業和傳統服務業的影響很大。據調查,《勞動合同法》實施后,中小企業勞動用工成本平均上升15%~20%,其中浙江省人工成本增長了19.5%,重慶市增長了20%。
第五,能源原材料大幅度漲價,原油、煤炭、成品油價格不斷創新高。據調查,浙江省的原材料成本提高了12.8%,重慶市提高了14%。這些因素推動了企業產品價格的上升,從而使得不少企業產品價格方面的競爭力消失。
宏觀調控措施發揮作用通常有一個時滯,一般是兩個季度到三個季度。如果連續出臺緊縮措施,在前一劑藥還沒發揮作用的時候,又跟著來第二劑甚至第三劑、第四劑,每次還都是下猛藥,一段時間之后,幾劑藥的藥性一起發揮作用的時候,中小企業就很難招架。
記者:今后一個時期我國應采取哪些政策措施來大力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李子彬:當前,我國中小企業尤其是出口型中小企業的困境已經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視,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央領導和國務院有關部委的負責同志多次深入沿海地區考察調研企業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國務院相關部門近期也出臺了一些針對性的政策,如稅務總局決定,從2008年8月1日起,將部分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由11%提高到13%。2008年8月,財政部透露,為幫助解決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難題,中央財政將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今年,中央財政安排中小企業專項資金35.1億元,以支持中小企業健康發展。人民銀行宣布從2008年9月16日起,下調1年期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0.27個百分點,從2008年9月25日起,下調中小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這是央行自1999年以來首次下調準備金率。這些措施的出臺對促進中小企業走出困境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