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然方略:渠道進化論 從低級到高級的進步過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7日 10:28 新浪財經 | |||||||||
盧強 泰然方略管理咨詢公司 總經理 渠道的好壞對于企業銷售的重要性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已經成為普遍共識。對于企業來說,什么樣的渠道是好的、適用的渠道?怎么才能逐步提高渠道質量呢?
渠道實質上是動態的,正如外部的商業環境是動態的一樣。一切渠道都有自己的高級狀態和低級狀態,從低級到高級,這是一個進化的過程。企業要建立一個健康的渠道,能必須抓住時機,不斷地實現自我進化。 1.渠道進化的“四層次模型” “四層次模型”是泰然方略咨詢公司在長期渠道研究的基礎上發現、提煉出來的一個具有普遍規律性的渠道進化模型,專門用來評估渠道建設質量。這個模型將渠道進化過程分為四個層次,由低到高,從第一層次到第四層次,可以有效評估渠道管理質量,如上圖所示。 高質量渠道的建設不可能一步到位,渠道初期的結構總是比較松散、功能比較弱、覆蓋率不高、不可能深入到所有有價值的終端。渠道建設的“四層次模型”反映了渠道建設的進化過程,四個層次的質量水平,每一層都有其自身的特點,第一層次的渠道質量最低、功能最弱,第四層次的渠道質量最高、功能最強。 一般來說,渠道質量只能從第一層次逐漸發展到第四層次,每一個高級層次都比前一個層次具有較多的功能和效率。 在第一層次,通常是總代理制,或區域總代理制,這時的渠道只具備最基本的功能,廠家把把產品交給幾個大代理商并收回貨款,對產品的流向缺乏了解,對客戶的需求所知有限,無法將客戶需求細分化。在第一層次,廠家沒有為渠道提供任何服務。這是一種簡單的、松散的、不穩定的交易關系。新生的小企業剛開始做渠道時、以及國外廠商剛進入中國時,建立的渠道一般都是這個樣子的,他們不是不想建個好渠道,但是好的渠道需要時間來磨合、細化。企業在業務初期,由于銷量還比較小,首先建立一個簡單的渠道架構幾乎是唯一的選擇。 在第二層次,廠家初步知道了產品的大致流向和各種分銷渠道、以及零售終端的銷量大小;但是廠家仍然很難從渠道收集大量市場信息,對客戶需求只有大概了解,易受大經銷商誤導。這時的渠道仍然是粗放型的。 在第三層次,廠家能夠跨越一級代理的壁壘,直接從下面各級代理商和零售商處收集各類市場信息,有可能根據不同客戶群,分別建設針對性的渠道,廠家有可能為客戶提供“按需生產”的服務。在這個層次,渠道變得更加透明,廠家不易受渠道中代理商的有意或無意的誤導,對銷售的預測更加準確,客戶需求比較明晰,廠家有可能利用從渠道收集的信息劃分出細分市場,能夠比較準確地認識到客戶需求及其變化。 在第四層次,廠家進一步提升各級代理商的業務能力和服務能力,能夠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對客戶需求的反應非常迅速,能夠得到很高的客戶滿意度;有些廠家需要借助信息系統的支持,以建立詳細而全面的客戶數據庫。第四層次與第三層次最主要區別是:渠道達到第四層次后具有了更強的軟性力量。廠家要為渠道成員提供較多的培訓和服務。再通過渠道成員向客戶傳遞培訓和服務,傳遞的數量越多、質量越高,這個渠道的功能就越強,渠道質量就越高,深度分銷就做得越好。在這個層次,廠商之間最大限度地建立了相互信任、互利互惠、長期穩定、共同發展的關系。信息流通順暢,渠道沖突大大減少,渠道效率得到提高,而渠道成本穩中有降。 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僅是產品的競爭、品牌的競爭、技術的競爭,也是渠道的競爭,在我國產品同質化嚴重、缺乏強勢品牌和核心技術的大形勢下,渠道競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企業應該及時認識到自身渠道的不足,并不斷提升自己的渠道質量,通過更加靠近消費者的深度分銷來抓住消費者。長虹彩電就曾經因為抱住總代理制不放,而給了TCL“以速度打敗規模”的機會,后者利用深入中小城市的小區域代理制(相當于第三層次的渠道質量),打敗了長虹臃腫、遲鈍的總代理制(相當于第一等次的渠道質量)。可以說,正是長虹在渠道進步上的落伍,“幫助”TCL創造了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 企業在渠道建設方面,經常犯兩個錯誤,一個錯誤是認為某種渠道模式一定優越于另外某種渠道模式,卻沒有認識到渠道進化的層次比渠道模式更加重要;另外一種錯誤是認為深度分銷一定是最好的,于是不管自己渠道所處的進化階段而盲目深度分銷。 2.渠道進化的程度比渠道模式更重要 渠道模式豐富多彩,例如總代理制、區域代理制、扁平化渠道、專賣店體系、寬渠道模式等,還有基于上述渠道模式的“混合式”渠道。那么,哪種渠道最好呢? 可能很多人會說:扁平化的渠道比總代理制好,專賣店體系比分銷體系好。 這種觀點有其合理之處,因為在多數情況下,渠道層次越少,則渠道成本越低,企業對渠道的把握能力越高,渠道效率也越高。歷史上不乏這樣成功的案例。 98年以后,PC行業掀起了一股渠道扁平化的熱潮,這與當時PC銷量急劇放大的大背景緊密關聯。大規模的銷售必然要求一個適宜的大規模分銷渠道來匹配。以聯想為代表的PC企業決心將三級代理制,改變為二級代理制,這個變革的關鍵內容是:第一,取消總代理,廠家直接去發展區域經銷商,每個區域經銷商負責一個較大區域,全國范圍內由若干個區域經銷商構成;第二,區域經銷商之下是二級經銷商,廠家要求二級經銷商必須直接面對客戶,應該以零售(主要面對零散客戶)和直銷(主要面對企業客戶)作為主要業務,發展方向是不做批發。這種新的渠道模式,大幅度壓縮了渠道內“搬箱子”的經銷商的數量,同時還減少了“搬箱子”業務在總業務中的比例,提高了經銷商直接面對客戶的零售業務的比例。事實證明,這種模式節約了沉淀在渠道內的成本,提高了渠道效率,給客戶帶來了更多的價值。 但是負面的案例同樣多。專賣店無疑是一種最短的渠道,從廠家直接到達各個加盟專賣店,沒有中間環節,所以最大限度節約了渠道內的成本。所以有些企業就片面地要建立專賣店體系的渠道。 90年代中后期,當時頗有名氣的上海輪胎為了獲得超高速發展,決心將原來的“落后”渠道模式轉型為“先進”的專賣店體系。具體做法是在上海輪胎原有的分銷商渠道之外,另外開設專賣店。每個縣開設一個專賣店,每個省配置一個倉儲中心(為專賣店提供分銷服務),設立辦事處,行使銷售分公司職能,在渠道政策方面實施抑老扶新,一方面,對專賣店實行賒銷,以量返點;另一方面,對原有經銷商維持老政策,任其自生自滅。1997年剛推行專賣店的時候,上海輪胎的銷量一下子上去了,原因很簡單,新增的幾百家專賣店,每家店里吸收了幾十萬的輪胎,增加了渠道上的庫存,表面上銷售增加了,但是并沒有實際銷售出去。為了完成銷售拿到返點,有些專賣店虧本銷售,將上海輪胎品牌的銷售價格一下子壓了下來,使得有些規范的商家也做不下去。與此同時,上海輪胎原有的經銷商受新的專賣店體系沖擊,銷售額也猛然下降。整個銷售渠道很快就出現了進銷價格倒掛的現象。上海輪胎在1997年不僅沒有完成銷售目標,而且庫存增加,資金沉淀。一年之內,應收賬款從1996年底的2.73億元上升到7.41億元,為開設辦事處和專賣店和廣告支出等花去了1.36億元。這次的渠道變革完全失敗。 類似的錯誤在2002年由樂華彩電又犯了一遍,都是在短期內對渠道做革命性的變革,但是內部跟不上,外部市場不接受,很快就失敗了。 上述渠道轉型的成敗揭示出一個真理,渠道模式不是最重要的,渠道的質量——也就是渠道進化程度——才是最重要的。當渠道模式發生改變時,渠道的進化層次只有保持在同等水平或更高水平,這種渠道模式的轉變才是有益的。如果僅僅是更改了渠道模式,以一個似乎更先進的渠道模式替代了老的渠道模式,但是渠道的進化層次卻下降了,那就是一個失敗。用“四層次模型”來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企業的“總代理制”渠道已經進化到了第三層次,現在想搞“渠道扁平化”,這當然沒有什么不可以,但是渠道模式改變之后,渠道的進化水平降低到了第二層次,那就是一個失敗。只有當轉變之后的渠道進化層次沒有下降,渠道轉型才是必要的、成功的,否則,還不如在保持原有渠道模式的基礎上,設法提高渠道質量,提高進化的層次。 3.深度分銷是渠道進化的自然結果 自從深度分銷成為一個熱門以后,它引發的誤解比解決的問題還要多。有人認為,深度分銷就是要廠家直接去做終端、深度分銷意味著批發商過時了、深度分銷應該優先于區域市場擴張,等。這些都是關于深度分銷的常見誤區。深度分銷并非一種特殊的銷售模式,而是渠道進化到一定程度之后的必然結果。 深度分銷和渠道質量提升是完全同步的,一個企業的渠道至少應該發展到第二層次,才會有深度分銷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如果企業在第一層次就試圖深度分銷,則條件不成熟、跨越太大,很難成功。因為,深度分銷在本質上是如何更好地貼近客戶、辨識客戶需求,為客戶提供更好服務、更多服務,如果企業基本的渠道結構尚未搭建好,根本談不上深度分銷。 深度分銷要求企業離終端盡可能近一些、終端的數量盡可能多一些、覆蓋面盡可能廣闊一些,但是很多企業因此產生錯覺,走得太遠。有少數企業甚至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來做終端,他們完全無視經銷商的作用,認為他們這是“搬箱子”、不創造任何價值的環節,這種盲目而偏激的實踐使企業付出代價。為渠道扁平而扁平、為做終端而做終端,甚至為做終端而完全拋開經銷商,導致銷售費用急劇上升,但是業績卻只有微幅上升,無法彌補費用的增量。 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都曾經想越過經銷商的環節,由自己直接掌控終端,但很快就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很快發現這條路走不通,中國到底不是美國。 寶潔公司也想過自建渠道,直面終端。寶潔曾經花費巨大財力、以卓越的執行能力來實施這個最終被證明是錯誤的戰略。寶潔曾在一個縣城的二十幾個鄉鎮,建立了上千家“寶潔公司會員店”,但最終發現,渠道建設與維護所消耗的資金與資源,遠遠高于渠道所能產生的利潤。最后寶潔還是得選擇與當地經銷商合作。 以“兩樂”和寶潔這樣龐大的銷量、充沛的財力和一流的管理能力,都無法支持一個完全屬于自己的渠道,無法由自己直接向終端普遍鋪貨,更何況其他絕大多數企業。 絲寶公司曾希望通過終端直銷來一舉做大銷量。他們采取“人海戰術”,建立了一支規模達7000人的銷售隊伍,維持這支隊伍的各項費用一年就至少需要7億多元,而絲寶公司的銷售額卻只有21億,此外,絲寶公司還要支出廣告費用、運輸費用、差旅費用等,這樣高比例的銷售費用是一個過于沉重的財務負擔,所以在短暫實踐了一段時間后就銷聲匿跡了,但是企業已經付出了巨大代價。 迄今為止,國內還沒有哪家公司可以拋開經銷商、僅依靠自己的力量就能把終端做好,并且取得良好的業績的。郎酒集團模仿瑪氏公司“直面終端”,僅僅半年的時間就無以為繼。 如果我們對照渠道建設的四層次模型,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企業完全可以通過經銷商來做終端,企業可以通過提供培訓、技術支持、一定的財務支持和有效的信息管理,來實現對終端以及客戶的有效控制,這樣既能真實把握客戶需求,又能充分利用經銷商的資源。 總之,深度分銷不是一種最佳渠道,企業在一開始就直接“深度分銷”既不必要,也很難成功,隨著渠道的進化,到了一定層次,自然而然就會出現深度分銷的需要,也能夠水到渠成地過渡到深度分銷的狀態,這個過程就是渠道的進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