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戰略管理 > 新浪財經管理專欄_博銳管理 > 正文
 

博銳管理:企業團隊精神扭曲下集體跳槽的悲劇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8日 18:33 新浪財經

  張會亭

  案例背景

  目前,企業并購運動風起云涌,阿里巴巴并購雅虎中國,明基并購西門子,盛大并購新浪,聯想并購IBM等,大規模的并購所引起的震蕩,使很多企業面臨著團隊跳槽的危機。

  集體跳槽已經不是新聞了,當年有方正集團的助理總裁周險峰攜30位方正科技PC部門的技術骨干加盟海信,近期又傳出TCL手機事業部高層受萬明堅的“感召”而集體跳槽到長虹,此前,陸強華離開創維時,帶著一群人去獨自創業;“小霸王”段永平出走后,一大幫原班人馬共同創立了“步步高”。牛根生在伊利“下崗”之后,6年打造出了一個更大的蒙牛。

  團隊跳槽引起的巨大震蕩,足以使任何老東家心驚膽戰!白钣H密的朋友,就是最危險的敵人”。江湖片中的讖語,不幸在企業中變成現實。曾經的戰友,突然變成了敵人,而且這個敵人熟悉自己的一切優缺點,這無疑是最可怕的事情。

  對于職業經理人來說,不管怎樣,前塵往事,總是生命中的羈絆,總是今日反戈,也難以掩蓋心中的傷痛有遺憾。

  企業如何防止團隊跳槽,職業經理人在走與留之間如何取舍,都是引起普遍關注的話題。

   案例提供

    羅建法

  團隊跳槽的根源解析:

  想必大家都看到了上面的案例背景,好端端的團隊就這樣分崩離析,的確讓人感覺到非常惋惜。那么今天,我想就團隊的集體跳槽問題談幾點自己在另一個角度的獨特感想。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起,大家開始越來越重視團隊精神,于是乎“狼性團隊”、“狼圖騰”等各種有關團隊的術語開始在企業管理界廣泛流行開來。再加上一些專家和講師的大力鼓吹與推動,大有一種“團隊者昌,個體者亡”的趨勢。

  其實,這完全是一種對團隊的“形而上”的理解方式,甚至是一種極端化的扭曲。而真正的團隊精神在團隊集體合作的同時又能充分兼顧到每個個體的獨特優勢的。而如果一味地強調團隊精神則無疑是對個體優勢的無情扼殺。當年孟嘗君門下食客數千,但在必要時“雞鳴狗盜”之徒卻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試想如果孟兄在開始時便強調合格食客的審核標準,那么這些“雞鳴狗盜”之徒勢必會早早地被刷掉,剩下的則是一幫團隊精神極強、標準高度統一的平庸之輩。同樣道理,神話故事中的“八仙”也是各有絕活,但如果規定大家在前進時一定要目視前方,那么“倒騎驢”的張國老就會被勒令下崗、清理門戶。

  說到這里,大家可能會認為這跟團隊跳槽沒有什么聯系啊,其實不然。上面的分析充分揭露了團隊跳槽的一個重要根源——那就是源于團隊最初審核時候遴選標準的高度統一(順我者進,逆我者出),在反復的大浪淘沙中慢慢篩去了少部分對團隊領袖處于“游離狀態”的不太聽話的成員,于是便導致了“現役”團隊成員對團隊領袖的高度服從感和依賴感。這用一句最通俗的話描述就是:“有什么師父,就帶出什么徒弟”。從這個角度上看,團隊成員對團隊領袖產生了“精神教父”般的幻覺。所以一旦這個團隊領袖另謀高就,便會有一幫“跟屁蟲”像被牽走了魂魄一樣鬼使神差地追隨而去。對于有個性的團隊成員而言,這無疑是一種喪失自我的悲哀。

  在完全競爭狀態下的自然界里,獅子老虎歷來是獨來獨往,而螞蟻蜜蜂則往往是成群結隊。我們經常見到有人在感慨蜜蜂螞蟻的勤勞和團隊協作,但我們誰也不能否認獅子老虎的勇猛和強悍,現在,我們不妨回過頭來做個逆向思考:又有誰感慨過螞蟻蜜蜂的勇猛和強悍呢?這時候你便不難理解過分地強調團隊精神無疑會抑制個體發揮的真正原因了。

  另一個根源便是來自中國幾千年傳承下來的“本位主義”陋習,從而使人們對“組織”產生一種天生的敬畏與依賴。從古至今,各行各業,人們在自由做事的同時念念不忘的便是找到一個值得歸宿的“組織”,相反如果是悠悠蕩蕩,則總會有一種不踏實的感覺。比如我原來在企業上班的時候雖然工資不高,但我的父母與親友都夸我很能干,而現在我獨立創業的時候收入盡管翻了不下5倍,卻總讓大家感覺不牢靠。同樣道理,企業經營,如果是一個集體性的企業則被人尊重,而如果是一個個體商戶則被人看不起;在單位里,一個業績平平的人如果很有“人緣兒”,大家會認為這人不錯,并不自覺地幫他袒護,而一個特立獨行的人即便是不“犯事”也往往會被人“挑刺兒”;在政府機關等事業單位,這一點表現得尤為突出,正常做事的員工不但要做好本職工作還更要考慮自己“站隊”是否正確,如果“站對了隊”便可以“大樹底下好乘涼”,甚至即便是犯個錯誤也會有人來開脫說“下不為例”或“法不責眾”,而一旦“站錯了隊”,則往往會背上霉運,隔三岔五地有人刁難,很長時間難以翻身。常言道:“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旦“天子”的動向有所變更,原來的“老臣”們便人心惶惶、個個自危,大家都很“知趣”地知道自己已經沒有“靠山”了。這時候一旦有一點點變更余地,這些老臣便自然會追隨原來的“主子”而去。并且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原來在“老主子”那里越忠誠的人,而今在“新主子”這里就“死”得越早,于是大家便“防患于未然”,提前“告退”,省得后來沒有“好果子”吃。這便是團隊集體跳槽的心理根源。

  第三種根源便是來自團隊領袖自身的經驗主義和偷懶行為。如果姑且認為這些另謀高就的團隊領袖算作是職業經理人的話,那么這些所謂的“職業經理人”展現出的做派則是高度的不職業。因為他們不自覺地流露出了自己非常狹隘的偷懶行為,他們總認為終究還是自己帶來的人用起來更“順手”、傳達起來更順暢、管教起來更聽話。而如果重新對新加盟的公司現有團隊進行馴化和整改,則無疑是要費很大功夫的,并且即便如此還未必能有良好的收效,弄不好“下面”搞個“兵變”還會把自己給“搭進去”。所以,與其這樣,何樂而不為呢?干脆還是把自己的舊部給“忽悠”過來吧,這樣的話,大家都省心省事。于是乎便不惜用“美女+金條+高官”等高額許諾的卑劣行徑把原單位的舊部給“忽悠”過來。

  所以,這其實就是對原來經驗主義的沿襲行為,是一種缺乏挑戰意識的偷懶表現。這里需要強調的是,真正優秀的部下在原單位可能也做的很好,絕不會那么容易一呼即應的。而召之即來的那些老部下,往往也好不到哪里去。真正優秀的職業經理人即便是單刀赴會前往一個新的公司,也照樣能把新的部下調理的井井有條。

  說完了團隊領袖的問題,下面的第四種根源要回過頭來說說團隊成員的“偽義氣和盲目跟風”問題。大家都知道阿Q精神,并且對其印象最深的就是“精神勝利法”,但你如果重新深層次研讀魯迅先生的原著《阿Q正傳》,便不難發現他還狠狠地諷刺了一種民間普遍的盲目跟風思想——阿Q在不知“革命為何物”和“究竟革誰的命”的情況下就稀里糊涂加入革命大軍跟大家去革命了。這種盲目跟風的思想如果表現在團隊里面便是一種“偽義氣”。中國人自古崇尚“士為知己者死”,“為朋友兩肋插刀、肝腦涂地”等“仗義之舉”,因此,便演化出了一出出極端化的“愚忠”悲劇。

  在今天的企業管理中,某個團隊領袖在位的時候便已經陸續有“聰明”的下屬前來頻繁地“表忠心”,而一旦這位領導有所震蕩但還尚未離任,因為這時候大家都很難斷定領導究竟能否“平安脫險”,所以便會馬上有一幫“忠臣良將”前來安慰性地表示“不管老大動向如何,我們都愿意追隨”,這時候不來“表示追隨”的人反而會被大家譏諷為“兩面三刀”或“見風使舵”。后來,一旦風聲平安渡過,領導則會回過頭來就馬上“收拾”這些“不忠誠”的人。當然,如果領導最終真的落馬,則那些原來沒“表示追隨”的頑固派便會成為“新朝元老”,而原來“表示追隨”的則要么食言投靠“新主子”,要么就徹底喪失了繼續下去的機會,可真的要“追隨”而去了。

  但是,我寧愿相信它是這樣的一種“潛邏輯”:那些“表示追隨”的人,絕大多數都僅僅是在一種特殊的“政治氣氛”下來亮出的一種“偽義氣”的姿態而已。到最后不得已才“弄假成真”落得“流離失所”,只好追隨而去。所以真正追隨而去的人,

  關于蒙牛的“神話”和牛根生的“故事”,無論是媒體還是坊間,傳聞的版本都有很多,但口徑卻出奇地一致,大致都是一種美化的效果。無非是“一頭牛跑出了火箭的速度——國際融資、香港上市”、“事件營銷——神五飛天、超級女聲”、“老牛基金——財散人聚、人聚財聚”等等。關于老牛與老鄭的恩怨,也都是出奇地“一邊倒”,無非是“老鄭多么地嫉賢妒能,而老牛又多么地財散人聚”等等。9月底在清華大學的《挑戰企業家》對話上,我也當場聽到過老牛經常隨口會說:“我在原來的企業被免職以后……”之類的話。這一切固然都是事實,但如果我們現在換個角度來重新審視這些恩怨,便不難悟出一些微妙的問題。

  如果說老牛是由于“功高蓋主”而被老鄭“流放”的,所以只好去創業,這個尚且可以理解;但如果說當年追隨老牛而去的其他伊利老臣也都是被老鄭給“迫害”走的,打死我也不信。那么,現在的問題就是:這些人原來干得好好的,老鄭也沒虧待他們,只是老牛被免職了,他們為什么也好端端的就都跟著走了呢?如果站在老牛的標準來看則自然是人格魅力的召喚使大家“良臣擇明珠”,但如果站在老鄭的標準來看呢?這些人會不會也是“兩面三刀、見風使舵”呢?他們會不會在將來的有一天也離開老牛而“另棲高枝”呢?

  張會亭點評:

  整體觀之,我們會看出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從最初的積極鼓勵大家建立團隊、增強團隊意識,到中間過程的形成“某個體制外的權威”,形成“大集體下的小集體”,再到后來的本位思想、偷懶行為,直至最后形成了事實上的“功高震主”,并完全失去控制。這一切的演化過程逐漸明朗出一種“積極提倡-主觀縱容-潛移默化-完全失控”的可笑推導,一切都是咎由自取、罪有應得,不值得同情!

  而當初因過分鼓吹團隊精神帶來的“物極必反”的扭曲也使這些原本“厚道”的團隊成員變得高度“騎墻”,成為“兩面三刀”的“袋鼠”,總是跟著領導跳來跳去。因此,只有采取一定的規避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這種惡性局面。例如充分做好集權與分權的博弈,加強對實權人物的職業監管,通過有效的分權來拆解實權人物的能力,以此來稀釋他的號召力;以及加強對各類員工個性化能力發揮的鼓勵,使大家在不同方面的能力根植于工作之中,以此來找到成就感、榮譽感和歸屬感,強化大家的主人翁意識等等都不失為合適的辦法,至于更多的有效方法探討,就等在以后的文章中再另行描述吧。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2,46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