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戰略管理 > 新浪財經管理專欄_中圣國脈 > 正文
 

中國式管理三大基本元素:融合性合理性平衡性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2日 17:31 新浪財經

  融合性、合理性、平衡性

  新加坡中圣國脈管理咨詢公司 梅霖博士

  中國式管理的基本元素之一―――融合性

  中國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曾經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在國民革命時期有一次會上,國民革命黨人爭論不休,一派是留洋派認為中國革命應該走西方民主革命之路,一派是本土派認為中國革命應該走中國農民革命之路,此時孫中山先生讓大家不要再爭論了,講了一個故事:曾經在上海灘有一農民挑夫,家當窮得只剩下一根挑擔的竹子扁擔,每天以挑夫為生,有一天突然看到買彩票的窗口,把自己僅有的2元大洋買了一張彩票,便順手放在竹子扁擔的縫口里,過了幾天,彩票開獎了,此挑夫一看,他中頭獎了,高興得快瘋了,邊跑邊高叫:“我發財了,我再也不做挑夫了。”順手把扁擔扔到黃浦江里去了,扁擔沒有了,彩票也沒有了,中獎但拿不到獎,空喜一場。孫中山先生接著講:彩票是什么?是西方文化和思想;扁擔是什么?是傳統文化和國情。我們忘記中國傳統文化和國情,西方文化和思想也就不復存在了。即西方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

  中國革命的成功是因為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中國改革的成功是因為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了西方市場經濟與中國社會政治經濟實際國情相結合,同樣,中國企業管理的成功必須把西方科學管理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把管理理論和企業實際問題相融合,這樣我們的企業管理才會有持久的生命力。

  自日本從

二戰廢墟中崛起,在短短的二十年的時間里,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時,號稱“管理王國”的美國人驚詫了。
哈佛大學
教授佛格爾以“日本第一”做為“美國人的教訓”。美國管理大師杜魯克前往日本探討,才發覺日本管理的特色在于重視管理哲學。當然,日本人并沒有排斥美國管理,一半是執著地把握科學管理的工具和技術,但從未變成西化;一半是充分吸收中國的儒家思想的精華,強調人本管理,形成管理哲學,而人本管理的核心就是中國的儒家思想。日本可謂是中西結合的最佳典范。新加坡政治和經濟發展的成功,也證明了這一點。國際儒聯名譽主席、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如是說:“從治理新加坡的經驗看,使我深深相信,要不是新加坡大部分人民受過儒家思想價值觀的熏陶,我們是無法成為亞洲四小龍的”。

  80年代,一批諾貝爾得主在《巴黎宣言》中指出:“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到2500年前,去吸收孔子的智慧”。孔子是聯合國紀念的十位世紀偉人第一位,他創立了中國的儒家思想,后有孟子、荀子等人的繼承和發揚光大。儒家經典有《倫語》、《孟子》、《大學》、《中庸》四書。儒家的核心內容是:“修己以安人”,“人能弘道”,“仁者愛人”,“和為貴”,“君子和而不同”“舍生取義”,“中庸之道,過猶不及”。

  中國式管理的基本元素之二―――合理性

  合理哲學來自于中國儒家哲學中最重要的中庸思想。孔子說:“中庸之為德,其至矣乎!民鮮久矣”,不偏之為“中”,不變之謂“庸”。魯迅認為:中國人口說中庸,其實最不中庸,所以辦不好事情。懂得中庸,才能懂得中國的大半,古今中外,最有用的智慧就是中庸,最為人們誤解的也是中庸。從容中道,圣人也。

  “三國鼎立”是中庸之道,劉備既不投靠北方曹操,又不投靠南方孫權,而是走第三條路,創立三國之蜀國。“萬里長征”是中庸之道,毛澤東所選擇的既不是投降國民黨,也不是就地全軍滅亡,而是走第三條路,北上萬里長征,取得中國革命的大轉機并最終取得成功。“論持久戰”是中庸之道,毛澤東面對當初抗日形勢,既不主張速戰論,又不主張滅亡論,而是揮筆主張走持久戰,終以八年取得抗日勝利。“一國兩制”是中庸之道,鄧小平面對中國的香港回歸問題既不完全走資本主義道路,又不完全走社會主義道路,而是走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得以讓香港順利回歸祖國。

  中庸思想是管理上追求的“合理化”。要避免“過與”和“不及”,無論人、事、地、物、時及其它,都要求其“適當”、“合宜”,也就是“恰到好處、恰如其分”。“中”的標準介于沒有過與不及,沒有或偏或頗,沒有過猛過寬,或過剛過柔,沒有或左或右,而是隨時皆宜,隨地皆宜,隨人皆宜。“中道”管理是管理界追求的最高境界,朱子解釋中庸時曾說:“凡其所行,無一事不得其中,即無一事不合理”。曾經有人認為西方管理是“法、理、情”,而東方管理是“情、理、法”,總是按次序來強調“法”或強調“情”,有失偏頗。其實“理”居其中,應是所重在理,即合理化;法為基礎,即制度化,制度化是管理的基礎,組織典章制度是組織成員共同遵守的“法”;情為本,即人性化,管理者把人當“社會人”看,尊重人、關心人、鼓勵人,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則來建立、修訂和推行所有的規章制度,用合理化的制度和合理化的人情達成合理化的管理。誠如經營之神松下先生曾說:“身為一個管理者,最重要的是能做到寬嚴并 濟,如果一味寬大為懷,人們就會松懈而不求上進,但如果一味嚴厲,部下就會退縮,不敢以自主的態度面對工作”。

  中國式管理的基本元素之三―――平衡性

  平衡哲學來自于中國易經哲學,發展重在平衡,環境重在平衡,人生重在平衡,健康重在平衡,和諧社會的本質就是平衡社會。

  經營和管理的過程就是平衡的過程,平衡公司與員工之間的利益,平衡員工與員工之間的利益,平衡公司與客戶之間的利益,平衡公司與股東之間的利益,平衡部門與部門之間的利益等等,經營和管理的本質就是平衡的藝術。

  一個組織的領導者,需要剛柔平衡,既需要魄力和權力,又需要胸懷和寬容,需要剛柔并濟,一個組織的團隊同樣需要結構平衡,需要個性互補,能力互補,知識互補,有思考決策型的,有沖鋒陷陣型的,有默默耕耘型的,這樣才是夢幻團隊。

  公司的企業文化層次也需要結構化的平衡,公司的高層應該是崇尚道家文化,有所為有所不為,即無為文化,對公司的戰略方向、運行機制和企業文化應該清清楚楚,但表現出來的能力應該是含含糊糊,更多的應該是讓部屬去充分表現,如果領導都表現了,部屬就無機會表現,無事可干,則無事生非,反而心中怨氣。中國的四大名著中有《三國演義》的劉備,智不及諸葛孔明,武不及五員虎將,但能三國鼎立,靠的是無為;有《水滸傳》的宋江,智不及吳用,武不及108將,但能轟轟烈烈闖九洲,靠的是無為;有《西游記》的唐僧,智武不及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但能西天取經成功,靠的是無為。此三大名著為中國傳統文化精粹容于其中,無怪乎海爾張瑞敏熟讀老子所著《道德經》。

  公司中層應該崇尚的是儒家文化,即和諧文化,公司中層既對上溝通,又對下溝通,又要左右溝通,主要是依賴中層實現公司和諧的氛圍,儒家文化主要體現在“以人為本、和諧意識、團隊精神、義利一致、中庸之道”等等思想上。

  公司基層應該崇尚的是墨家文化,即是執行文化,基層每個崗位的員工都應該做好其本崗位本職工作,執行到位,

  在企業界和管理界多年,常常論及中國傳統文化儒家思想,總有人不屑一顧,問其卻不知可否,原因是知之甚少,更談不上受其熏陶。我們丟棄了祖上的東西,去一味尋求西方科學的管理,西方的管理科學固然要學,而且要融會貫通,但這只是學到了一半,還有一半是我們自己傳統文化的精華。如果我們有機會走進日本松下商學院,看一看松下是如何培養人才的,一定會恍然大悟:學員在早晨立隊長跑,以煉意志;吃飯時祈禱謝恩,以煉恩德……。《論語》、《大學》、《中庸》、《孫子兵法》等等是學員的必修課程。

  我們不能沒有自己的根基,這個根基就是傳統的精華文化,人格的修煉,先做人,后立事。我們無法期望一個飽學科學管理工具和技術而沒有胸懷、自私自利、無信無義、浮躁志短的人去帶領一個團隊、成就一番事業。

  我們應該兼收并蓄、內方外圓、中西合璧、相得益彰。管理之妙,存乎一心啊!

    稿件來源:新加坡中圣國脈管理咨詢公司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