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矛盾膨脹只因信任缺位
韓:清洗老員工的概念是你嘴里說出來的,這是比較忌諱的一個概念。你是公司高層,應該了解公司架構調整,架構調整是任何一家公司都有可能產生的。這次變化令你很不愉快,但是你不是采用常規的溝通方式,而是用了清洗、政治這樣的詞匯,這樣只會激化矛盾,是管理中很忌諱的。你之所以說這樣的話,肯定有很多原因,但不管什么原因,畢竟說出這些話的是你本人。
這件事情演變過程中,很多點引起了雙方的誤會,在你這方面,是以業績和架構調整為沖突導火索,對于公司來講就是你的表現,包括不簽PIP,抄送郵件、集體聯合針對公司。與此同時,很多企業新任管理者又經常犯這種錯誤:當老員工在架構戰略上有異議,他最愿意采用的方式就是直截了當把你清洗掉。
蔡:我們并不是沒有嘗試溝通和理解,但Mark他們并不愿意和我們溝通,也不屑與我們溝通。每次公司的組織機構變化,我們從來是在宣布之前被告知變化的結果,而我們也只有選擇接受或離開的權利。我并不認為自己業績好就一定要留在SAP,一定得到公司的獎勵。在二季度沖刺業績的時候,很多人提醒我要注意保護自己,我也做好了心里準備。如果Mark要我走人,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我都能接受,只要公司按照法律去辦。去年SAP中國也解雇了十幾個人,也采用了突擊方式,今天跟你談話,馬上給你賠償,請你走人。但這次Mark等人根本是想逃避賠償責任,規避中國勞動法的要求,不說解雇你而是想方設法想逼你自己走人,這是我不能接受的。
韓:你說的是你對公司動機的判斷。一開始公司想通過把你排除出主流的辦法讓你走,在你沒有接受的情況下,公司采取斷然處置的措施。在這件事情上,公司反應不理智,員工反應過激。我做了一個非常大的電信行業的案子,他們跟網通、聯通老板直接談,一個電話搞定,問題就是尊重不尊重對方,我相信你們公司也有這樣的成份,尤其是外方主導的公司,可能不太尊重中國本土管理人員,導致在溝通上有非常大的心理懸殊。
另外,也有本土員工的問題。本土員工很敏感,敏感來自于不自信,站在受害者角度控訴的語氣比較重。我們幫助企業做并購,被收購企業管理層從上到下說的一句話就是清洗老員工,作為收購一方組織架構設計的推動人員,最煩聽到這句話,
你可以說感受,但是不要上綱上線,清洗老員工和搞政治,就讓公司管理層認為你是在阻礙架構變革。不管架構對不對是公司決策,到這個層面是執行而不是討論對不對。我覺得有一個誤區,比如卡蘇這件事情,公司會認為這是我的決定,很多老員工則認為這么大的事情應該跟我商量。
我個人認為,高管離職,溝通、理解、尊重這三方面做得不夠就會導致誤會。你在一個企業做了七年,感情太深了。IT行業是青春飯行業,不適合做長期員工關系,管理可能特別講個性化、團隊化,所以,一個職業經理人講感情有時候是很奢侈的事情。在IT行業,大家都有危機感,不一定哪一天一個20歲小伙子可能就把你們公司干掉了,所以整個行業都特別年輕。職業經理人對這個行業的判斷和他的感情是兩回事。
其實,任何一個高管在公司里的移動,都可以理解為人事糾葛,任何一家公司高管不因業績就能避免一些問題。在勞動關系里,普通員工跟高管離職,特點完全不一樣,普通員工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高管是愛恨糾纏,叫做人事糾紛更準確。最近幾家跨國公司做組織調整,很多CEO在架構里找不到位置,最后黯然立場。
蔡:這件事情誰是受害者還不一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受損失最大的應該是SAP公司和它的用戶。在公司我從來不缺乏自信,這也是我們團隊的特質之一。至于情感,的確,我把自己融入了SAP公司,把它當成了自己的家,我的團隊也是這樣,我不知道這好還是不好。但這是我們在過去7年多的時間里可以取得巨大成績的首要原因。
韓:我認為變化是永恒的,穩定是相對的。七年穩定意味著下一輪大調整來了,經濟是有周期的,公司運營也如此。改革和革命有什么區別?改革是利益分享,既得利益者最小地受到影響,沒有利益的得到分享,這叫改革。很多公司基于對自己價值的判斷不一樣,對組織重組的期望值也不一樣,手法也不一樣,有的力度大一點,有的力度小一點,但是我相信遲早會來,接受這種方式時候,因為接受不了他的方法,所以會有矛盾,如果你能接受他的方法,可能會緩和一些。
蔡:變化是很重要,但變化不意味著要動蕩,這是兩個概念。ORACLE在本地和全球都是SAP的最大競爭對手,在全球,ORACLE一直緊追SAP,到2006年的時候,它的業績與SAP的業績相差不到一倍,但在中國,競爭格局卻是另外一個景象。2006年時,SAP中國與ORACLE中國在管理應用領域上的業績差距是6倍。記得2000-2001年ORACLE的業績發展也非常迅猛,幾乎跟SAP中國不相上下,但為什么從2002-2006年ORACLE中國與SAP中國的差距越來越大呢?最大原因就是這些年ORACLE中國不斷的動蕩,人員非常不穩定。而SAP中國在這段時間內保持了相對的穩定,公司整體的策略得以連續地貫徹,因此能夠取得2006年以前每年30-50%的增長速度。
一個好的領導,應該有能力建設一個相對健康的工作環境,這就像一把傘,哪怕外面風吹雨打,但傘下這個小環境不會太受這種惡劣氣氛的影響。只有這樣,你才能貫穿一個經營理念,保證業務的連續性,業務也才能持續穩定地發展。SAP中國的業績也說明了這個問題,SAP自2001年以后增長速度最低的一年就是2007年,而這一年恰恰是SAP中國開始動蕩的一年。
另外,從去年到今天,我是SAP里面最擁護變化的人。記得去年合作伙伴大會上,我曾經做過一次激情的演講,對SAP中國的宏偉目標充滿了期待。因為,對于一個職業經理人,一生都很難遇到這樣一個機遇,無論它有多大的挑戰和困難,對于我們肯定是寶貴的一筆財富。
這次事件,也使我認識到自身的一些問題,我需要很好地去反省。
韓:組織架構創造的時候考慮到有些員工業績很好,在職位設計上會有考慮,讓他發揮作用。像蔡先生這樣的人,業績太優秀了,就變成了風向標,任何公司管理層都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把你放一邊,推動改革,另外一種方法就是讓你離開。誰是改革的最大阻力?既得利益者,改革的時候要發動沒有得利益的人,這時候你就是阻力。
做架構調整時,你要考慮哪塊受的影響最大,減少波動有幾種方式:一種方式就是給賠償,讓你走人,這是通用做法;第二種方式就是考慮到你已經到一定年齡了,再就業機會少了,我在公司里會給你一個戰略職位,沒有實際控制能力;還有一種方式就是給你改革價位,重新校定你的績效指標,完成不了的時候你肯定要走開。
我更愿意相信你們公司一開始是這么想的,做的時候方法上出現了偏差,尤其是一件事情跟著一件事情,那張紙一定是被迫出來的,沒有思想準備,沒有給三個方案讓你選擇,第一讓你寫辭職報告,第二給你戰略職位,第三追加指標,直接給你定指標。
蔡:我們也希望公司是善意地、從您所說的目標出發,但這個過程所發生的一切,又使你無法用善意的思維去理解。改革的阻力應該是改革的障礙,而像我前面所說的,我們這些人都是變革的擁護者,而且是主動驅動團隊進行變革的人。當然,我們要看這種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是純粹業務導向,還是另有目的?
SAP從去年開始,中國的很多真實情況就無法反映到SAP亞太和全球,有不敢的成分,也有不能的原因。比如高層對中國業務有極高的期望,而中國市場存在著很多問題,也有很多局限,實際情況并不像全球管理層想像的那么理想化。但如果你真實地反映這些問題和困難,你就會被看成是缺乏想象力,是變革的阻力。這時候,管理者如果把公司利益和用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話,就需要有一種勇氣,遺憾的是沒有。
韓:我感覺跨國公司里邊,國外本土來的說問題容易接受,中國本土的不允許你說問題。你說問題是對立,他說問題是客觀,這是跨國公司管理上比較大的溝通障礙。中國人跟老外講障礙時候,他認為你在提條件,他派來的人講問題的時候,他認為是因為他了解中國情況。
蔡:這當中有文化沖突的問題,但歧視是另外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老外說我們中國人缺乏誠信,缺乏承諾,不專業。而我們在二季度制定目標,克服一切困難完成我們承諾的時候,他們所做的一切恰恰是他們給我們的評價。
這個事件最讓我受傷的就是你的善良,正直和專業被人利用了。
韓:中國在走入世界的時候,和國外信息不對稱,天然的信任感沒有形成,為什么在做軟件方面印度人具有優勢呢,英語就是他們的母語,溝通沒問題。說到底,今天的沖突可以理解為互相的不信任。
蔡:信任本身是雙方的,信任的基礎是尊重。擁有開放的胸懷,試圖去理解與接受,保持高度的耐心,在企業的發展中不斷進行本土化,決定了一個企業能否在本地市場取得成功。
再回首:關于HR及管理
蔡:首先,人不是機器。但目前很多企業希望把企業做成一個機械式運營的企業,員工只是機器中的一個部件,可以隨時更換。這個理想很好,但是否正確和可行呢?人是有血有肉的高級生物,人的價值不在于機械地執行工作,而是創造,而且是自發地創造,這叫做激情。HR的工作是找到正確的人,培養并發展人,激發員工有激情地為用戶實現價值,從而給公司帶來更大的價值。HR不是,也不應該是機器的維修員。
在IT這樣的高智力行業尤其是這樣。SAP中國HR總監因為去年生病,一年都在請病假,如果他在,我相信這件事情也不會這樣。目前,SAP中國的HR也就是一個附屬的職能部門,公司沒有賦予HR應有的判斷權和決策權。在這個事件的過程中,HR沒有發揮應該的職能。即正確地分析,判斷決策的正確性與合理性,判斷每個步驟與流程是否符合公司的基本理念和利益,是否符合中國的法律法規,等等。
管理很大成分是人的管理。而人的管理前提是尊重。沒有尊重,就沒有理解,更沒有溝通。
韓:對HR,再好的組織架構,再好的愿景和目標,如果沒有好的方法都不行。HR在這件事情上,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HR的操作既要講方法,而且還要帶著感情。如果這時候引入壓力管理,可能溝通一次就沒問題了,HR做得不夠體貼入微,不能通過很小的動作讓對方接受。
而像蔡先生這樣的職業經理人,在職場上是成功人士,對職業的想法可能過于樂觀,需要有選擇職業和被選擇的過程。在中國的職場上,這只是我們看到的一例,絕對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后的。
對于公司,我更愿意理解公司是一個失誤,而不是一個目的,我相信這對大家都是比較好的結局。
主持人:謝謝蔡建明先生!也謝謝韓老師!其實我們都知道,1937年有一個非常經典的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理論,叫“企業的起源”。因為我們要用生產資料之間的交換成本,替代市場上商品交換的成本,所以組織出現了,企業出現了,這個交換最重要的是利益分配。同時,利益分配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石,就是信任。如何建立起信任關系,如何有相對合理地分配利潤,這是做內部管理需要深刻思考的問題。
談到信任和利潤分配,方法有很多,出發點就一個——是不是要繼續企業文化,如果有這個出發點,萬變不離其宗,出錯可能性會大大降低。人力資源做任何管理動作,要考慮它是會增加團隊的信任還是會損耗企業信任。
從SAP這件事情來說,我相信企業的損失是非常巨大的,公關費塑造起來的品牌形象,最后因為雇主品牌形象的管理不到位,可能導致以前的投入白費。我們所說的建立信任關系,其實也是在塑造雇主形象,這也是人力資源要注意的問題。當一家企業戰略確定之后,最重要的還是要靠人去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