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互聯網金融的有效創新,P2P不僅不是異類邪端,而且是正規金融的有益補充。
文 曉睿(廣東)
深圳旺旺貸突然“失聯”,600多位投資者的2000萬元資金命懸一線;浙江省10余家平臺涉嫌進行非法集資犯罪活動,日前已被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宜信8億元壞賬難以追回,局部壞賬率攀高至15%……,近期連續撞入公眾眼簾的負面新聞將P2P身上原本散射出的陰影再次放大,而由于擴張太快,P2P的系列風險還會在今年集中爆發。
金融“舶來品”
發展經濟學中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孟加拉國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默罕默德·尤努斯博士在本國創建了格萊珉銀行,通過開展無抵押的小額信貸業務向一些窮人尤其是貧困家庭婦女提供貸款,結果不僅使3000多萬被扶助者擺脫了貧困,而且除極少數年份外,格萊珉銀行幾乎年年贏利。尤努斯的這一成功試驗被看做是P2P金融的最初起源。
受尤努斯的啟發,英國等國私有資本進行了快速的復制與提煉。其中一家在英國倫敦運營的ZOPA是全球最早且最正式的P2P網絡金融平臺。在ZOPA問世一年之后,美國先后推出了PROSPER和LENDING CLUB兩大目前在全球極度火熱的網絡金融平臺。作為金融創新的重要成果,P2P至今雖然只有九年歷史,但卻以一股新銳的能量強力向金融領域滲透,并在世界范圍內贏得了從官方到民間的認可和支持。
P2P金融平臺是一種“個人對個人” (Peer to Peer)的小額借貸交易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借款者自行發布借款信息,包括金額、利息、還款方式和時間,實現自助式借款;借出者根據借款人發布的信息,自行決定借出金額,實現自助式借貸,然后由平臺撮合雙方交易的完成,平臺從中收取一定的傭金。因此,P2P近似于撮合交易。
一般而言,P2P平臺有線上與線下兩種交易方式,表現為客戶尤其是貸款人的信用審核、產品與項目的營銷以及借貸交易合同的簽署和實際交易的達成都分別在網下和網上進行,其中線上交易由于成本低且速率高而為P2P平臺所推崇。但鑒于線上與線下各有優劣,更多的P2P選擇了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020(ONLINE TO OFFLINE)的綜合交易模式。由于互聯網打破了地域限制,并且P2P平臺上主要通過對貸款人的信用評估與甄別來撮合與借款人發生關系,從而打破了傳統金融抵押擔保的限制,這樣,P2P就能使每一個信用良好的人享受到金融貸款服務,由此造就了P2P普惠金融的特性。
加速度擴容
從宜信作為國內第一家P2P平臺正式落地至今,雖然只有7年時間,但P2P繁衍的速率卻大大超過了人們的預料。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共產生了近2000家P2P,尤其是繼去年陡增800家之后,2014年以來P2P平臺數量更是以每天兩三家的上線速度激增。從成交量來看,2013年全年成交1058億元,同比擴張5倍之多;如果不出意外,今年P2P平臺的成交量達到2000億元已沒有懸念。另外,根據艾瑞咨詢[微博]的統計數據,P2P行業貸款規模將在未來兩年保持100%以上增速,有望在2016年達到3482.7億元。
在國內,目前做一家P2P網貸平臺,不僅有融都、貸家樂等專門的系統制造商提供技術支持,而且公司注冊手續也不復雜,投資人只要找到一個并不寬敞的辦公場所,就可輕松上線攬客交易。重要的是,與銀行理財品種、貨幣基金和信托產品那些少得可憐的收益率相比,P2P動輒15%甚至25%的年化收益率讓投資者趨之若鶩。同時,相較于銀行理財產品5萬以上的起購金額,P2P平臺的門檻則低至50元,而且許多P2P平臺還承諾給投資者提前墊付投資收益,更是引來了資金的競相追捧。P2P野蠻生長的市場基礎也可見一斑。
觀察發現,除了民營資本在P2P領域圈城掠地并誕生了如宜信、聯合貸、人人貸、拍拍貸等具有一定競爭力的P2P平臺企業外,國內銀行業也紛紛加入到了P2P平臺的布局構陣之中,其中被媒體稱為“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上海陸金所就是由平安銀行出資8.37億元打造的國內規模最大的P2 P網貸平臺。據悉,陸金所的投資門檻為1萬元,由平安擔保公司全額本息擔保,并且投資者持有90天即可申請債權轉讓。與平安幾乎同時出手,國家開發銀行的全資子公司國開金融和江蘇金農公司聯手打造了南京開鑫貸,該網貸平臺僅去年成立當年的成交規模就超過了23億元。除此之外,招商銀行一款名為“e+穩健融資項目”的P2P網貸產品也正是投入市場,半年不到的時間已經吸金約1.6億元。據悉,中國銀行、農業銀行、浦發銀行等正在積極研究,未來也有可能涉水P2P。
作為后補勁旅,眾多的小貸公司、擔保公司甚至典當行正在對著P2P平臺摩拳擦掌,同時先前一些專職做房產抵押、汽車抵押貸款的民間借貸機構也開始紛紛轉向P2P平臺。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縱橫捭闔的TAB(騰訊、阿里巴巴[微博]和百度[微博])三大巨頭也可能將強大的觸角伸向P2P。目前,TAB不僅都有自己的第三方支付工具,而且都紛紛與基金合作開發和推出了各種“寶”類產品,這些“寶”類產品大都投向了銀行間的貨幣市場的定期存款和大額存款。不過,隨著這些存款、存單利率的下降,以及競爭的進一步加劇,TAB肯定需要一類優質債權,然后進行放貸。重要的,TAB已經沉淀出了大量的優質客戶,對于他們而言,既不會為沒有借款人而發愁,更不會找不到貸款人而擔憂,因此,如果向P2P伸展和轉型,TAB的腳步會比任何機構要便捷輕盈。
資本的競逐
借助于互聯網的無界功能,P2P能夠覆蓋無可計數的客戶,拓展傳統金融以外的嶄新市場,不僅如此,P2P還具備了業務創新性和持續高成長性的特征,于是,人們看到,除了密集涌入P2P地帶的架構者與經營者外,P2P平臺還頻繁閃現各路資本活躍與縱橫的身影。資本的快速集結與盡情逐利造就了P2P格外紅火的市場生態。
歷來嗅覺靈敏的風投資本表現出了對P2P的極大偏愛與嗜好。早在2011年,國際頂級投資機構KPCB就向宜信注資千萬美元,這筆投資也是國際主流創業投資機構對中國小額信貸行業及P2P領域的第一筆投資,被業內視為一件里程碑式的事件。次年,另一個國際創投大鱷紅杉資本向拍拍貸投入2500萬美元的真金白銀。也就在2013年中,東方資產管理公司、北極光創投等國內風投不約而同地向點融網大把注資,金額均在千萬美元級別。同年,有利網宣布獲得軟銀中國A輪投資1000萬美元。
進入2014年以后,風投對于P2P行業的熱情依然不減,截至目前,愛投資、人人貸、積木盒子等四家P2P從風頭手上共融得資金9.6億元人民幣,其中人人貸一家就得到了來自風投的1.3億美元,這也是迄今為止風投投入P2P領域金額最大的一筆。
與創投一樣聞風而動的還有作為p2p合作伙伴的第三方支付。雖然P2P與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合作已經不是新鮮事,但伴隨著央行[微博]要求P2P建立第三方托管機制的政策聲音愈來愈強烈,匯付天下、易寶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公司為P2P構建資金托管平臺的腳步則更加快捷,其中匯付天下截至目前已為近百家P2P平臺接入其托管賬戶。不僅如此,按照中國銀監會發布的最新規定,P2P的客戶除了須得到第三方支付認證之外,還應得到銀行的身份鑒別,即須通過第三方支付機構和銀行的雙重身份識別,這又讓銀行瞄上了托管支付的市場蛋糕,其中建設銀行、工商銀行和招商銀行正在與P2P企業就資金托管展開洽談,第三方機構躋身P2P領域的身軀會越來越龐大。
國內一些征信機構瞄準P2P行業的目光同樣火辣而犀利。公開信息顯示,北京安融惠眾在2013年推出了面向P2P行業的征信系統,該系統可以實現借款人黑名單信息和借款人不良信息共享查詢。上海資信則收集整理了P2P平臺借貸兩端客戶的個人基本信息、貸款申請信息、貸款還款信息和特殊交易信息等,并為23家機構開通了查詢權限,并在為期一年的試運行期間免費服務。數據顯示,目前上海資信已簽約P2P網貸企業102家,報送客戶數超過11.5萬人,黑名單人數1034人,北京安融惠眾MSP平臺也已吸納196家會員,累積50萬人的信用信息、1萬多個負面清單。
成長的煩惱
無論是就整個行業還是企業個體而言,在速成和快跑中長大的國內P2P不僅存在著營養不良的缺陷,而且面臨著接力不濟的困擾,前者使得P2P難以真正具備基本的市場控制與協調之力,后者致使P2P在外部風險的沖擊與裹挾面前缺乏必要的抵御和招架之功。
能否具備強大的風控核心技術是P2P公司發展的“命門”。如同傳統金融企業一樣,P2P的風險控制能力集中體現為對客戶尤其是貸款人的信用占有與分析能力,而恰恰在這一點上,P2P出現了致命的軟肋。一方面,無論是硬件(如信息化手段)還是軟件(如人才)方面,P2P本身缺乏征信能力,無法較全面地抓取和識別貸款人信用信息;另一方面,央行征信系統尚未開放,P2P平臺不能查閱。這種信用資源掌控能力的缺損必然導致P2P平臺對借款人違約缺乏約束手段,整個P2P平臺的壞賬率居高不下。資料顯示,正常情況下,P2P的壞賬率都保持在5%-8%,有的超過了10%,數倍于商業銀行的同類指標。
退一步說,即便是P2P企業能夠建立起自己的信用數據庫,但也絕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其間不僅需要長時間的技術與數據積累,而且勢必會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從而大幅抬高平臺企業的運營成本。也正是基于自身風險評估和定價能力的約束,目前P2P公司只能借助和小貸公司或擔保公司以及處于起步階段的征信機構合作。
如同信用風控能力乏善可陳一樣,P2P公司確保網站平臺安全的技術防控能力也非常薄弱。由于P2P平臺根本沒有如同互聯網大企業那樣的大量服務器可以抵入黑客的入侵,黑客進入P2P就如同進入無人之地,正是這樣,從去年10月至今,人人貸、網貸之家等都頻繁遭到了黑客的攻擊。出于客戶資信度審查的需要,所有的P2P平臺的實名驗證環節都要求上傳身份正反面證圖片,這樣,黑客入侵到平臺數據庫后很容易盜取投資人的身份證圖片,然后將此圖片打印出來,再做身份證復印件,到銀行開戶。這時黑客就擁有了一張用投資人個人信息開戶的銀行卡,若將這張卡添加到投資人的P2P賬戶中,黑客就可以直接提現。
另外,黑客攻擊P2P網站的主要形式是以天量訪問誘致網站塞車,從而網頁難以訪問。表面上看來,這么做并不會對投資人的資金造成影響,但實際的情況是,一旦P2P平臺被攻擊,就切斷了網站和用戶之間的紐帶,導致用戶無法登錄。由于投資人主觀上是沖著獲取高額收益的投機心理而去,其對網站的信心本身就不足,若遇到不能登錄網站的情況,就會一致性地本能作出迅速撤資的動作,而P2P一旦發生擠兌,資金鏈就迅速斷裂。如去年的網贏天下、及時雨等P2P平臺都是在被黑客攻擊的若干天后遭遇擠兌而倒閉。
更為嚴重的問題的是,黑客侵入P2P平臺中包含著核心數據、投標記錄、充值記錄的數據庫后,如果后臺數據被格式化,那么P2P就會喪失投標對象、投標量等一切資料。
瘋狂的“石頭”
無準入門檻、無行業標準、無監管機構,處于“三無”生態中的P2P不僅得以野蠻生長,而且行業的魚龍混雜也導致各種違規與違法行為叢生,投資人權益屢屢遭遇嚴重侵害,整個P2P市場發育畸形而扭曲。
“自融自用”即P2P平臺將借款人的資金用作自己的實業,而這些企業都是資金緊張、資金鏈面臨斷裂且無法持續經營,但又不能從其他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貸款的實體。統計表明,2013年國內有75家P2P出現問題,其中因經營不善導致“自融自用”資金無法償還而破產的占80%,而包括深圳旺旺貸在內,2014年以來已有27家P2P平臺因同樣原因而倒閉,涉及金額超6億元。
以30%甚至40%的高收益作誘餌,甚至承諾先行墊付投資收益,從而達到圈錢詐騙的目的是P2P平臺慣以玩弄的手法。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借款人與貸款人之間的信息不透明,加之P2P平臺不斷地通過包裝、虛假信息宣傳等方式的誘騙,借款人很容易落入不法分子精心設下的“陷阱”。據中信證券的不完全統計顯示,在2011~2013年國內倒閉的91家P2P平臺中,涉嫌詐騙的就達37家,涉及金額逾13億余元。
借助P2P平臺形成“資金池”,通過左右倒右手游戲,進而達到對借款人資金的非法挪用,是借款人不容易覺察到的“龐氏騙局”。這類P2P平臺同樣是以高收益率和優質貸款項目為誘餌,將借款人資金匯集起來之后,再以高利轉借給他人,其不僅從中可以賺取利息,而且采用的是用后一筆借款人資金償還前一筆借款人收益的方法。
假性擔保是值得借款人警惕的又一個風險。一般而言,P2P平臺都會引進第三方擔保機構,以取得借款人的信任,但許多P2P標榜的“擔保公司”與自家網貸平臺不是“一家人”的關系,就是一個純粹子虛烏有的企業,當平臺遇到困難或倒閉時,擔保公司根本起不了擔保的作用,使得不少投資者血本無歸。
勒住脫韁之馬
必須承認,作為互聯網金融的有效創新,P2P不僅不是異類邪端,而且是正規金融的有益補充。按合規論,P2P的資金全部流向了私人消費和小微企業,而這兩塊恰恰是目前國內傳統金融難以或不愿覆蓋的范疇,從這個意義而言,P2P契合了經濟轉型和金融結構轉型的大勢。另一方面,作為一種新生金融業態的P2P目前盡管非常熱鬧,但參與到該行業的活躍用戶只有40萬左右,根本沒有形成量級市場規模。因此,即便是P2P目前還處于“三無”狀態,決策層也不可簡單地封殺,而應當實施包容性監管和底線式約束。
嚴格地說來,P2P只是向資金借貸雙方提供的一個網站平臺,不屬于金融機構,這種橫跨互聯網和金融行業的特殊身份使得P2P網絡借貸的身份歸屬和監管主體更難明確,同時也很難判斷未來會發展成一個什么樣的金融模式,因此管理層采用了負面清單的管理方法。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微博]劃定的“紅線”,P2P平臺不得提供擔保,不得歸集資金搞資金池,不得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更不能實施集資詐騙。不過,從現在看來,這些“紅線”屢屢被不少P2P所踩踏,從而倒逼著管理層監管的升級。按照高層的最新表態,國務院已經責成由銀監會牽頭,央行、發改委、商務部等參與,共同研究與制定P2P的監管制度。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