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入駐園區孵化器,房租是全免的,但是園區孵化器必須是企業的投資方,企業壯大后,園區與企業一榮俱榮,反之,共擔風險。
文 本刊記者 江川
自1989年北京市第一家孵化器成立至今,北京市已有各類科技企業孵化機構130余家,在孵企業8000余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已經成為北京市科技企業培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
數據顯示,2013年中關村昌平園的中小企業數量突破2000家,比上年增長了近400家。在這400家新增中小企業中,有60%-70%都是從各大孵化器畢業的企業。孵化器已經成為創新創業最活躍的平臺。隨著企業的轉型升級,孵化器的創新發展也不容滯后。
在2013年12月16日舉行的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生物醫藥科技孵化有限公司十周年慶典儀式上,北京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金國偉談到,“未來的十年,很多入孵項目都將從研發階段步入產業化階段,企業在升級,孵化器也要轉型。我們要從粗放的、物業的、建設的服務向專業化的產業化服務轉型。”
生命園孵化器公司成立于2003年,十年來累計孵化企業及項目150多家,涉及生物及化學制藥、醫療器械、診斷試劑、研發外包、科研儀器及試劑開發等。2013年,在孵企業完成產值3.5億元,畢業企業完成產值15億元,帶動就業2800余人。十年的經營過程中,生命園孵化器公司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五大服務體系:生物醫藥科研基礎服務體系、生物醫藥專業技術平臺服務體系、生物醫藥產業資源整合服務體系、高端人才引進與培育體系、投融資服務體系。
同昕生物技術(北京)有限公司是2005年入駐生命園孵化器公司的。經過8年的發展,同昕生物已經從當年的4個人的小微公司,發展到現在擁有幾百人的高科技企業,在美國和香港設立了分公司,同時在青島建立了生產基地。同昕生物CEO焦守恕回憶,當年公司最困難的時候,連工資都發不出。后來在孵化器、生命園以及北京市科委的大力支持下度過難關。“首先是在申請創新基金的時候給予了很大幫助。2007年公司剛剛開始,雖然在技術上評分得了滿分,但是財務上的評分不及格,因為銷售許可證沒有批下來。后來我們反饋到孵化器,孵化器再幫我們反饋到生命園,生命園又反饋到北京市科委,最后申請到了一筆創新基金,給公司解決了一個大難題。”焦守恕告訴記者,后來同昕生物在向銀行貸款的過程中,還得到中關村管委會的擔保,以及在2008年獲得孵化器的投資,使得公司轉危為安。
持股孵化的模式如今已發展得越來越成熟,但是2008年做出這一嘗試的時候,生命園孵化器也很糾結。“當時嘗試做持股孵化的時候,股東們大多認為對孵化器里的高科技企業進行投資是有巨大風險的,最后是同昕生物的項目前景和焦守恕帶領的優秀團隊讓我們決定投資的。現在,同昕生物壯大了,我們孵化器也獲得了一定的收益。這種新的商業模式是我們今后轉型發展的風向標。”
當國內各大孵化器正熱衷于實踐“孵化+創投”模式時,硅谷的孵化器已經進行到3.0時代,在全新的模式下,孵化器如何謀篇布局?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