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十二五”末,海東工業園區將累計實現固定資產投資400億元,實現工業銷售收入750億元,工業增加值220億元,園區就業人員達到2萬人以上。
文 本刊記者 江川
從“硅谷”到“中關村”,從“中關村”到“柳灣村”,科學技術創新與市場需求完美結合的模式,正在被有效的傳遞。
2013年12月2日,青海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駱玉林一行,到中關村高端人才基地、清華科技園和中關村軟件園進行參觀考察。先后走訪了百度、網易、酷我科技等9家高新技術企業,與企業家代表進行了深入細致的交流,并希望青海中關村高新技術產業基地要參考、借鑒和學習中關村運營和管理方面的先進模式、理念,通過專題培訓、參觀交流等各種形式將中關村的寶貴經驗帶到青海,推動青海的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
而此前的2013年8月9日,由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副主任楊建華領隊,中關村科技園管委會、中關村高端人才基地及中關村企業家一行,到海東科技園就投資與合作環境進行考察,并與海東科技園簽署《中關村高端人才創業基地支持海東科技園發展合作協議書》,確定了中關村高端人才創業基地與海東科技園的戰略合作關系。中關村高端人才創業基地將從九個方面全力支持海東科技園的建設發展,全面提升海東科技園的區域綜合效應,打造青海省的“科技創新基地、人才集聚基地、創業孵化基地”。
從中關村到柳灣村,這是海東經濟發展主動融入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大格局的成果,也是貫徹落實國家“蘭西”經濟區和青海省“四區兩帶一線”發展戰略,加快東部城市群建設的重要舉措,更是海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新的歷史起點和重要歷史機遇。
探索科技孵化新模式
科技孵化器作為科技園區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重要載體,其產業的積極作用和輔助示范效益日益顯現,已經成為落實國家科技創新戰略的重要平臺。政策優惠固然能吸引企業入駐,但入駐后的發展更需要寬松、專業的成長環境,這是科技孵化器管理者的重要責任。
在深度研究世界先進園區的科技孵化器理念之后,海東科技園在科技孵化器的建設方面提出了針對科技企業的八大服務體系,涵蓋了政、產、學、研、精、介、貿、媒等八個方面。并根據企業各階段的不同特點及不同需求,全面推進企業創辦、政策對接、項目申報等完善實用的服務平臺建設。
如何幫助入孵企業得到后續融資,這是全國所有科技孵化器都在考慮的問題,也是一個難題。在美國,初創企業發展的整個投資環境已經相對成熟,風險投資機構與孵化器的合作非常密切。很多風投也參與了孵化器的早期種子基金的建立。海東科技園的做法是引入導師(Mentor)機制。導師機制的價值對于創業者來說顯而易見,在產品、市場以及后續融資方面都會對創業團隊帶來顯著的幫助。對于導師來說,也能從創業項目中獲得不少好處。因為很多導師本身就是投資人,他們能在第一時間抓住投資機會,當創業項目壯大以后,作為投資人的導師就能獲得高溢價成功退出。比如歐美金融城,由于地處杭州,歐美金融城就很容易邀請到阿里巴巴的高管們來指導其孵化的創業公司。對于一些優秀的創業項目,歐美金融城也會直接投資。
除了和投資機構關系密切外,科技孵化器和大公司的合作關系也相當關鍵。原因之一是眾多大公司都設有自己的創投基金,用于扶持初創企業。另一大原因是大公司往往是初創企業最好的客戶。這種合作,對大公司來說,節省了直接組建團隊的成本;而對初創企業來說,不僅得到了良好的資金支持,也獲得了優質的客戶,為產品的研發和提升提供了重要的助力。
要打造一個獨具特色的孵化器,專業性是核心。在美國,創業者們在挑選孵化器的時候,很注重其專注的領域。如果一個孵化器關注的產業太廣,往往會被認為不夠專業。所以,海東科技園在打造專業孵化器的時候充分考慮到與本地優勢產業相結合,做到因地制宜。
“5+1”模式布局產業
在中國經濟的版圖上,海東地處全國重點開發的蘭州——西寧主體功能區,目前正著力構建東部城市群建設的先導區、承接產業轉移的重點區、農副產品供給區、生態保障區和城鄉統籌發展試驗區。
“產業的遷移總會在遷出和遷入的地區產生些什么,留下些什么,或者帶走些什么。當這些產生的、留下的和被帶走的湊到了一起,我們就會發現這里面有這個地區經濟體系中亟需完善的死角,也有這個社會所欠缺的點滴。當這一切呈現在創業者面前的時候,我們發現無數的商機……”海東科技園負責人說。
2012年3月9日,時任海東地委書記于叢樂一行走訪中關村,由此確立了海東和中關村的戰略合作關系;2012年6月8日,中關村的嫡子——青海中關村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暨海東科技園在海東呱呱墜地。作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在北京之外建立的第一個輻射基地,海東科技園是青海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一種重要形式,是高新技術轉移形成科技型大中型企業或企業集團的“孵化器”,是培養大批開創高技術產業的人才基地,是高科技開發區的經營細胞與基礎。
經過短短1年多時間,海東科技園已取得了階段性的成績。尤其是在成長的2013年,海東科技園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總面積達7.2萬平方米的海東科技創業大廈,將成為招攬經濟領域最活躍的成分集聚點之一,建成運作后,將成為引領青海孵化器科技領域的“領跑者”;長3.2公里的水系景觀項目,還原大美青海,風情海東生態的本來面目,充分發揮青藏高原豐富綜合資源的獨特優勢,將產業與創新、創業、創意、文化相結合,實現園區高新產業、文化旅游、商業金融、生活配套服務功能的協調發展,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吸引更多的招商項目入駐;專家公寓和青年公寓,則是優秀人才聚集的大House。園區配套設施的完善,將極大地幫助小企業發展,也改變了普通人心中科技園區的形象——科技園區不僅是高科技商人聚會的場所,而且是匯集各路創業高手,書寫科技神話的熱土。
2013年共有22家高新技術企業落戶海東科技園,其中5家建設生產型企業和17家入駐孵化器企業。它們各有獨門秘訣,高新技術特色初顯:青海百能匯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年申請50項專利產品,是一家專注于新型大容量電力儲能設備研發和生產的高科技企業;青海能高新能源有限公司已經掌握多項核心技術,擁有82項國家專利;中國移動通信集團青海有限公司立足于建設高起點、高標準、國際一流的青海移動數據中心工程,提升青海信息服務產業國際競爭力;海東國青博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充分發揮青海沙棘資源優勢,大力開展沙棘種植及加工研究,力主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先行”示范工程已經全面開展。 另外,入駐孵化器企業--海東道通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參與籌備成立國家軟件與集成電路公共服務平臺青海平臺,這標志著國家級產業公共服務延伸到了青海省信息產業發展領域,將開啟青海省特別是海東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新紀元。
新材料、新能源、環保產業、信息產業、健康產業結合一個科技孵化器將構成中關村青海基地的“5+1”模式的產業主題和產業格局,并且作為海東工業園區申報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的主體,已然成為海東招商引資的主戰場。
據了解,2013年,海東工業園區建成投產運行的47個工業項目,可新增工業產值35億元。到“十二五”末,將累計實現固定資產投資400億元,實現工業銷售收入750億元,工業增加值220億元,一般預算收入30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8億元,就業人員達到2萬人以上。
海東新型工業經濟的發展翻開了它波瀾壯闊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