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作為國美第一大股東的黃光裕在陳曉團隊交出同期增長30%的業績時,卻要求撤消陳曉的董事局主席兼執行董事的職務?為什么國美董事會一方面宣稱黃光裕事件對國美影響不大,另一方面卻堅定地推行“去黃光裕化”?
8月4日,國美電器收到黃光裕控股的Shinning Crown公司要求撤銷國美董事局主席兼執行董事陳曉、執行董事孫一丁職務,提名鄒曉春、黃燕虹為公司執行董事等的信函。
陳曉團隊迅速作出反應,8月5日,國美電器向香港高院起訴黃光裕。
8月6日,國美電器召集全國總監級以上視頻會議,總裁王俊洲首先發言,表示不支持撤除陳曉職務的決定;隨后副總裁魏秋立宣讀“致員工書”,接下來的事情比較有戲劇性,所有參會高管開始抓鬮,抓到的就要現場表態:你站在誰那邊?
投資者更關心公司是否有好的業績,更關心能不能有越來越高的投資回報,如果這出“鬧劇”已開始讓投資者對當下的管理層有了不信任,也沒什么可奇怪的,因為投資者已開始疑惑:你們的精力究竟放在了哪里?
國美業績明升實降
據業內人士估算,目前國美和蘇寧銷售總和占整個電器市場的比例不超過30%,電器連鎖銷售市場飽和量應該在50%—70%,而這20%以上的市場擴展份額,誰先布局就歸誰。
“國美+永樂+大中”已被蘇寧遠遠甩在身后。國美第一季度盈利5.32億元,半年報約盈利10億元,蘇寧的半年報則顯示盈利20億元。
自從黃光裕出事,國美的銷售業績一直下滑到今天,未見復蘇跡象。業內人士說:“一旦下滑成趨勢,想再拉回來都很難。蘇寧向上勢頭不減。”
其實,國美的財務數據還是很漂亮的,比去年同期增長30%多,業內人士認為這不值得驕傲,因為無法與競爭對手的增長速度相比,從某種角度講,這就是退后。事實上,國美2009年財報顯示,較2008年總營收下滑了7%,與2007年基本持平,而蘇寧電器2009年營收較上年同期增長16.84%,同比增長33.17%。
國美將營收小幅回落的原因歸于公司2009年門店調整。國美2009年關閉了189家門店,新開56家門店,門店總數降至726家,蘇寧則達941家。
此前黃光裕執掌國美時,蘇寧始終沒有達到國美上市部分的60%,黃光裕一直把競爭對手銷售額達到國美2/3處設為安全底線。陳曉接任后,這個底線被競爭對手輕松跨過,即使國美把大中和永樂裝進來后,也比蘇寧差了許多。一段時間以來,黃光裕事件成為陳曉團隊的最佳理由。
“去黃光裕化”并非核心
黃光裕事件對國美的影響有多深要多久?國美電器一直聲明該事件對國美影響不大,國信證券分析師也這么認為,并且將逐漸減弱。業內資深專家劉步塵也認為,黃光裕案已有定論,國美也基本走出了負面影響,企業不再需要強調“去黃光裕化”。
某國美董事會高層透露,國美受到黃光裕事件的影響確實很小,就像當年創維黃宏生出事后,企業平穩度過一樣。即使對企業有震蕩,也不會一直持續。現在如果再因銷售下滑而強化“去黃光裕化”,那就不是出于公司發展的需要了,而是某些高管試圖通過拉長“去黃光裕化”周期,掩蓋其徹底控制國美的真實目的。
聽說黃光裕仍然每天非常關注新聞,國美業績下滑得如此迅速令他始料不及且心痛。作為創始人和大股東,采取一些措施和調整以避免國美這艘大船慢慢沉下去也是情理之中了。
業內人士分析,導致國美業績下滑,門店數量急劇下降是首因。家電行業的人都清楚,連鎖渠道要改變原來攻城掠地式的粗放型管理模式,轉而提高單店盈利能力,進行精細化管理這的出發點沒有錯。
提高單店能力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可以加強每個店的管理水平,降低經營成本,提高單店的盈利能力和銷售能力。但是,不能簡單地采取關店方式,把一些平均贏利能力低的店關了,這樣單店的平均值雖然上去了,數據也確實很好看,但并不一定能如愿所償。
店址布局應該是戰略性的。要做戰略儲備,要考慮未來的增長以及制約競爭對手,這好比是打仗, 有些要害可能很占資源,但必須要占。從單店來看,可能不劃算,但從全局來看,卻有很大的戰略意義。
把盈利能力差的店一下全關,短期目的是達到了。單店的數據也好看了,但浪費了多少資源?原來對門店的投入全部沒有了,戰略意義上對競爭對手的掣肘亦不復存在。前期廠家的投入、廣告的投入全部歸零。
正是這些不恰當的舉措令國美倒退到了2007年,導致國美近一年來業績不斷下滑,盈利能力非常糟糕。不知國美董事會將國美這艘千億級的大船駛向何方?來源:科技日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