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豐田是人們心中的神話,現在,卻成為名副其實的“召回”神話,而它所帶來的全球性影響,不僅是車輛召回而已……
豐田公司最近幾個月召回了數百萬輛轎車和卡車,它們都可能存在一個令人不安的問題——油門踏板被卡,“加速失控”只是這個問題的委婉說法。不幸的是,這個詞正好也描述了豐田自身的發展軌跡。這家汽車制造商的飛速增長,致使其制造工藝及與客戶的溝通都出現了瑕疵。
過去10年,豐田產能增長過半,達到年產1000萬輛,超越通用汽車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制造商,可這或許正是其自釀苦酒的緣由。
事實上,豐田通過它聞名于世的“持續改進”方式,以累積極小的提升幅度逐步樹立起自己的聲譽,占有屬于自己的市場份額。一直以來,豐田汽車之所以長期盈利并成為行業“龍頭老大”,正是因其享譽全球的成本控制、配套體系管理及市場決策力上的成功,但在盲目擴張和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下,這些方面的弊端也被同時放大。
豐田是一個體系,體系內的供應商將豐田作為其主要客戶,又多為豐田控股,這就導致這家全球最大的汽車制造商,必然要想方設法保證其體系內供應商贏利。在世界汽車范圍內,體系內供應商曾創造了豐田強大的競爭力,而現在,它卻成為豐田質量之殤。
在市場競爭相對不很充分,而整車利潤較高的年代,體系內供應商可以通過維持零部件的高額利潤來保證贏利,隨著整車利潤空間的壓榨,零部件供應商只有擴大規模經濟才能實現贏利。整車制造商與零部件商之間的捆綁,使得兩者之間只能相互依存。只有豐田汽車規模不斷擴張,零部件供應商才能獲取合理的利潤,這就是豐田前十年不斷擴張的背后原因之一。
此外,近些年來,豐田等汽車巨頭為了壓縮成本,在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通用件。汽車業的全球化特征十分鮮明,使得這種生產方式伴隨著流感病毒般的缺點:如果先天設計有缺陷,或者質量監測和路試把關不嚴,很容易在全球范圍內引發大規模召回。
透視豐田近期進行的一系列召回行動,其將對全球汽車業提出的一大命題便是,如何在利用通用件大規模生產降低成本的同時,牢固地把握住質量的底線。日前,有外媒報道,豐田汽車計劃在未來三年將零部件采購成本再降低30%,這表示豐田汽車已經在擠壓成本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令豐田公司尷尬的是,當其成功登頂世界第一后,動輒百萬輛級的大規模召回也接踵而來。兩者之間有沒有必然聯系?如果有,豐田公司有必要反思一下,究竟是銷量或市場份額重要,還是堅持“客戶第一,經銷商第二,廠家第三”這一經營理念更重要?
豐田的“召回門”從另一個側面也說明“剎車系統”對于一個企業是多么的重要!也再次說明了企業自身光有“動力系統”是不夠的,其本身就是一個“有機的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