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一度采取“觀望”態勢的中國企業海外投資,似乎呈現一股“爆發”勢頭。
中國企業跨國并購的熱情給了那些喜歡給經濟現象貼標簽的人一個機會——毫無疑問,這一年是中國企業的“跨國并購年”。
中國企業真正進入市場打拼也就是20多年的歷史。盡管在其中逐步涌現出一批優秀的企業,但真正要走向世界,還是有很多方面的差距。中國企業參與并購的主要是兩種企業,一是大型國有企業,比如中石油、中鋁。這種企業從體制上就蘊藏著巨大市場運作的不足,往往容易一把手沒有通過仔細的市場調研,頭腦發熱就拍板決定,當海外并購進去以后,才發現問題叢生。還有一種就是比較優秀的民營企業,但在國內有實力的民營企業,到國際上實力還是偏弱,而顯得力不從心。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中國企業海外收購成功的關鍵在于其整合新業務的能力。中國企業必須先從戰略方向上看,這個標的跟自己的戰略到底合不合拍?在磨合期,企業的并購就像男女之間談朋友一樣,最后走向了共同組建家庭的環節上的時候,要考慮到的不光只是戰略上的吻合,還要看文化上是不是可以走在一起,企業性格是否能夠融合?
中國企業海外并購不成功的核心原因,還是缺少能用于海外并購的復合人才。沒有能夠語言過關,通曉當地法律,熟悉產業技術,擁有較高管理水平的優秀人才,要想更好地整合海外并購的企業難度太大。中國企業在國內更擅長于和政府處理好關系,從而壯大企業。而在真正市場經濟成熟的發達國家,要想做大企業需要的是技術創新、市場開拓、嚴格管理的真功夫。
如今,中國企業不但開始了其尋夢之旅,而且逐步從過去國際經濟游戲規則的受制者,嘗試轉變到規則制定的參與者。從過去被動參與全球化,到主動參與全球化。各個產業發展都已經高度全球化了,一個國家的產業只有在全球吸納資源、整合資源、融入全球產業鏈,才能真正發展。只有在全球產業鏈中提升,才能增強全球競爭力,而開展跨國并購是必由之路。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