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口的野蠻人”
亞馬遜、當當網賺走了傳統書店的利潤;谷歌掃描圖書可能消滅傳統印刷商;盛大則通過版權挖掉了出版社的墻角—傳統圖書出版業門口站滿了野蠻人。
文|CBN記者 楊櫻
“企鵝是一家內容提供商,而不是印刷廠。” 企鵝出版集團中國經理周海倫對《第一財經周刊》說。
這家創立于1935年的老牌出版社以第一次把平裝書推廣給大眾而聞名,讓負擔不起精裝書的普通人看得起諸如阿加莎?克里斯蒂和海明威的作品,其經典的企鵝叢書也因此風靡全球至今。在今年的法蘭克福書展,它邁出了與電子圖書出版商合作的第一步:與方正合作,讓其在中國發行旗下英文原版書的電子版本。
這確實像一個內容生產商做的事情。內容生產商?想一想,還有誰把自己定位成“內容生產商”的,那些發行量不大的報紙?那些沒有影響力的通訊社?還是那些一年賣不出幾張唱片的大音樂公司?這可不是一個好兆頭。
企鵝的日子至少到現在還不錯。但它的同行們可就未必如此幸運了。
“元老”西蒙?舒斯特公司(Simon & Schuster, Inc。)和哈珀?柯林斯出版社(HarperCollins Publisher)相繼爆出一季度銷售額下滑20%左右的消息。企鵝集團母公司培生集團也宣布,培生有意對旗下DK出版公司進行重組,甚至可能將其出售。貝塔斯曼集團的收入和利潤都呈下滑態勢。對此,集團方面的分析是“全球經濟危機對廣告市場造成了巨大沖擊”。
這可不是個說服投資人的好借口—尤其是考慮到同樣處在金融危機下的亞馬遜正在忙著提前慶祝圣誕節。10月23日,亞馬遜發布財報稱,2009財年第三季度凈利潤增長了68%,入賬的54.5億美元比華爾街樂觀預期還超出4.5億。下一季度更值得期待,美國投資公司Sanford C. Bernstein分析師杰夫?林德賽(Jeff Lindsay)預計,亞馬遜第四季度營收將達到81.9億美元,而亞馬遜自己則預計,這個數字最高會達到91億美元。
這得感謝Kindle電子閱讀器和電子圖書。無論按銷量還是銷售額計算,Kindle都是亞馬遜網站最暢銷的產品。亞馬遜在財報中向來不披露單個產品的銷量和銷售額,但據花旗集團分析師馬克?馬漢尼 (Mark Mahaney)估計,第三季度Kindle銷量為150萬部,銷售額為7億美元。
所以還是回到現實吧—如果企鵝僅僅把自己定位成內容提供商,恐怕2008年就會是它最后的輝煌。
事實上,出版業的形勢在1994年就開始不妙了。那一年杰夫?貝索斯(Jeff Bezos)還在他家車庫里搗鼓亞馬遜網站雛形(后來貝索斯以地球上孕育最多種類生物的河流為它命名,寓意“更多的選擇”)。
傳統圖書出版業的結構幾乎像三葉蟲一樣簡單:作者的大腦是上游;印刷廠的印刷機和各類書店書攤是下游;而出版社是核心,它決定了圖書的內容和形式,同時它們手里還握有版權以及印刷廠需要的訂單。可十幾年來,這個結構中的每一部分都遭到了猛烈攻擊。
亞馬遜、當當網等網絡書店牢牢把控了渠道話語權,傳統書店每天都在成批倒掉;印刷廠不再有存在的必要,因為像谷歌這樣的公司正在夜以繼日地把一本本書掃描進自己的圖書館 (亞馬遜也在做同樣的事);更嚴峻的是,版權不再是出版社的專利品,作家們開始向旗下擁有起點中文網等三家網站的盛大文學有限公司靠攏,這家公司現在手握大批電子書版權,且更加靈活周轉于傳統出版和影視改編之間。
10月,美國書商Barnes & Noble推出了自己號稱“Kindle殺手”的電子書閱讀器Nook,并銷售一百多萬本電子書以及50萬本免費電子書—這應該算作這家瀕臨破產的老書店的絕地反擊。15年以來,雖然絕大部分圖書仍然在 Barnes & Noble、Borders (在破產邊緣掙扎的另外一家知名書店)、沃爾瑪這些龐大的銷售鏈中被賣出,但亞馬遜才是圖書市場的主宰。它只占有美國總圖書銷售份額的大概10% 或15%,但占有了在線市場份額的80%,以及跟后一個比例差不多高的話語權。
互聯網看起來依然只是一個營銷渠道,但這種渠道很快就強大到幾乎將其他渠道和利潤全部吞噬。傳統圖書大廈的崩塌就從這里開始。
“出版社和渠道商打交道很簡單:你賣我的書,你給我錢,”當當網出版物商品部總經理姚丹騫告訴《第一財經周刊》,“當當網的模式和傳統圖書銷售有太大的不同。當當網120天一定回款,一般渠道回款期限是6至8個月。”
1999年成立的當當網目前已經是中國最大的網上書店,占據中國網上售書的半壁江山(易觀國際2009年三季度數據)。根據姚丹騫的估計,當當網今年的年銷售額可以突破23億碼洋。除了回款快,網絡書店還有多上很多倍的圖書種類。以中國最大的書店北京西單圖書大廈來說,其圖書品種一共20萬,動銷比例(即賣得動的貨品占全部貨品的比例)是50%;當當網有60萬,動銷比達到70%。
“你說最大的書店也只有這么點書,很多都得不到陳列,自然沒有銷量。至于那些靠賣暢銷書賺錢的沒什么特色的書店,不賺錢是很自然的。”姚丹騫說。
當當網已經成為中國圖書市場上最大的買家。姚丹騫透露的一組數字顯示,2007年2月,當當網發售一本《求醫不如求己》的健康類圖書,此書至2008年年底在當當總共售出37萬冊,這本書在所有渠道的銷量一共是200萬冊,當當網占了1/4。這并不是新鮮事,《明朝那些事兒》系列,全部銷量為150萬冊,當當網的銷量占20%;今年4月火熱發售的張愛玲遺作《小團圓》,按照目前的統計數據,當當網的份額也占20%。
“一般來說,暢銷書15%至20%的份額給當當網是正常的。”姚丹騫說。
當當網也能拿到最大的優惠—量大自然折扣可觀。當當網進貨價一般都在圖書標價五折左右,上下浮動不超過10%。而據大眾書局副總裁何根祥向《第一財經周刊》透露,傳統書店的進貨折扣一般在6.5折左右,最低情況下也不過6折。
法國Emmanel Proust Editions漫畫出版社的J. Gram-Aymerich告訴《第一財經周刊》,在法國,書商賣書的折扣不能高于5%,亞馬遜也要遵守這項法規,這個舉措保護了很多小書店的生存,因為它們不像一些大的連鎖書店那樣可以規模化經營,大幅降低成本。由于在亞馬遜購書時可以免除郵費(大約3至4歐元),這甚至引起了書店與亞馬遜之間的訴訟—前者指控后者是不正當競爭。
可在中國沒有這樣的法律,只要當當網和它的主要競爭對手卓越亞馬遜、99網上書城等愿意,隨時可以喊出某個促銷時段“全場4.9折封頂”的口號。
這些折扣成了愛書人的福音,卻成了傳統渠道的噩夢。
這種強大已經超越了傳統的“強勢渠道”范疇,當當網某種程度上已經擁有了制造流行的能力—北京開卷圖書市場研究公司曾統計過傳統渠道最暢銷的前100本少兒書,當當根據自身銷量也做過類似統計,兩者只有三種重合。這種錯位當然可以理解成網絡書店與實體書店銷售各具特點,但更說明了當當網的“選書”、“推書”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變圖書市場。
即使如此,印刷廠老板遭遇的難題依然比書店老板要困難十倍。因為電子閱讀器正從根本上改變書的形態—幾乎所有出版商都開始采取合作的態度,這意味著它們隨時準備拋棄自己上千年的盟友—印刷業。
“只要能保證內容的安全,企鵝都愿意跟它們合作。我們的倉庫里有所有的電子書,不管是哪家公司找上門來,說有什么什么樣的計劃,我們都很樂意提供內容。”企鵝出版集團中國經理周海倫告訴《第一財經周刊》。
雖然從全球來看,目前電子書的銷量占總圖書銷量還不到1%,但是紙張已經不是一本書的唯一載體,要是假設再大膽一點的話,紙質圖書十年內就可能消亡。
10月23日,亞馬遜開始銷售國際版Kindle。軟件更新的Kindle打破了只能在美國本土使用的桎梏。這個版本更讓人興奮的地方在于,PDF的文本閱讀格式進一步完善,并且中文已經成為Kindle支持的語言之一。
電子版權成為人人爭搶的香餑餑,可是所有這些爭搶的人中沒有人比盛大文學更精明。盛大文學有限公司CEO侯小強今年去了法蘭克福,他發現所有人都在談數字版權,包括蘭登、哈珀?柯林斯,但“它們對數字版權的理解都集中在分銷上,大談和蘋果、亞馬遜的合作,沒有人考慮數字版權的生產。”
沒錯,版權才是要害所在—無論傳統出版還是數字出版。所有的新來者都想攫取傳統巨頭的利潤,但只有盛大把槍口穩穩對準了版權。這家以文學網站起家的公司現在正大肆組織團隊創作、與作者簽約或者直接收買實體書版權。它們挖了出版社的墻角,徹底動搖了傳統出版業的基礎。聽起來很不可思議是嗎?可這就是盛大要做的。
起點中文網、晉江原創網、紅袖添香都是盛大文學旗下網站,盛大文學先是依靠這些網站占據了一大部分網上閱讀流量,接下來再和華為、中國移動、諾基亞等大公司合作,把在網上連載的小說以客戶端的形式植入這些公司出售的手機里。
盛大文學甚至專門組織了團隊寫手機小說。在與諾基亞中國合作一個名為《你讀過我的郵件嗎》的活動中,諾基亞用戶可以用其郵件系統免費閱讀這個女性小說。這是一部以連載形式發布的小說,主題是一個女人在不同年齡階段面臨不同抉擇的故事。九個年齡段,每個有三種選擇,看起來就像一部手機小說版《羅拉快跑》。這次合作甚至得到了諾基亞總部高層的青睞—在法蘭克福書展上,這位高層親自找盛大文學CEO侯小強交換名片,商量把如何把這個活動國際化。
不過,如果盛大文學做的事僅僅是這些,那他就不會把自己稱為“一個徹頭徹尾的版權公司”。在出版圈子之外很少有人知道,盛大文學已經橫跨電子出版和傳統出版兩界,左右逢源,在傳統出版業界被視為半個救世主。
盛大文學2008年7月成立,至今已經有上千名作者為其筆耕不輟。盛大文學提供平臺,以及一種赤裸裸卻強有力的合作方式—PV點擊率衡量作品優劣,同時以此為標準付給作者酬勞。按照盛大文學第二季度的統計,起點中文網等三家網站每天發布文字總量達到5000萬,以一本書20萬字計,盛大文學每天能“生產”250本書。目前這些書每天能吸引1000萬個獨立用戶,他們大多數沉默地看書不止,但極其熱門的連載小說也能獲得上萬個評論—這放在任何媒體上都是個巨大的數字。少數發表評論的活躍用戶被盛大文學評選為“書評人”,他們經常和作者互動,以使作者對網站產生眷戀,不會被競爭對手挖走。
盛大文學把大量書的版權握在手里。對于在網站上的原創作品,盛大文學除了以千字三分的價格收取費用以外(看看熱門書動輒幾百幾千萬的點擊率,就知道這不是微利了),還有可能把實體出版版權以幾萬到幾百萬元不等的價格一次性出售給出版社;或者與出版社合作,由出版社校驗印刷,最后收入分成;如果作品對路,還能出售影視改編權,這也不是小錢—原創小說《盤龍》賣出的改編權是315萬元。
除了原創,侯小強也會向出版社購買實體書的電子版權,有名的例子是《奮斗》和《貨幣戰爭》。如果是盛大文學主動出手購買,那出版社一般能和盛大文學五五分賬,在千字三分里獲得一分五厘。在規模日漸龐大之后,也有出版社尋上門來,主動要求盛大文學把自己的書放到起點中文網上。另外,盛大文學會到處尋覓資深的圖書編輯,聘請他們為盛大文學挖掘有潛力的人氣作家,條件是這些作家的作品得在起點中文網上首發。韓寒的《他的國》就是這樣與讀者見面的。
今年4月,盛大文學旗下的聚石文華有限公司投入運營,6月,盛大文學又并購了北京華文天下圖書發行有限公司。這兩家公司堪稱圖書出版業的明星經紀公司,他們更善于以傳統出版社想不到的天價包裝潛力熱門作家,之后獲得傳統出版社無法想象的圖書銷量。
在《第一財經周刊》所有采訪對象中,只有侯小強不認為電子出版會對現有的圖書出版造成沖擊,“反而有利于擴大整個市場”。還用說得更清楚么?出版業說不定真的有一天會變得越來越大,不過前提是出版業要按照盛大的規則來玩,并且成為這條新產業鏈中的一環。
相對來說,當當要做的依然是對傳統出版業的溫和改良,它成立定制部,把這稱之為“好書復活”—假設有一本書因為印數不多,銷售一年以后斷貨,而當當網還在不斷接到消費者的購買要求,當當就會要求出版社為當當單獨重新印刷這本書。除此以外,如果當當對出版社的某種書目特別有信心,它們會提出包銷要求,讓某本書在當當網首發。
可盛大要做的卻是一場革命。更要命的是,盛大文學并不在乎出版業變成什么樣子。它們已經在醞釀自己的Kindle,連名字都已經敲定:IKan(愛看)。屆時合作的出版社不得不提防這一招,IKan很有可能把自己剛剛與盛大文學合作的電子書流量瓜分去一大半。
“盛大在盤剝作者,在攪局,不是良性的。”專業出版人方希如此評價盛大文學。如此評價的人不在少數,可誰在乎呢,網絡作家“天下霸唱”或者“唐家三少”正在享用它帶來的紅利,更多年輕人以他們為榜樣。正如侯小強所說:“靠在網上寫東西,寫了東西還能賺大錢,這在國外是沒有的。”
當然,沒有人會忘記谷歌。這家公司正用一種頗具爭議的方式高效地把幾千萬本書掃描進自己的在線圖書館。它們可不是什么“內容生產商”,它們,它們好像就是自詡為“內容”本身,因為未來的所有文字,都要轉換成“0”和“1”,只要是“0”和“1”,那就一定是谷歌的,早晚是谷歌的。
“米婭,先跑一步”
實體書的銷售只是盈利中很小一部分,如果運作得當,出售影視版權和數字版權的收益可能十倍于此。
文|CBN記者 王雅
出版商方希和中文在線CEO童之磊有一個共同的想法,就是把同一內容用盡可能多的形式去販賣。
方希說:“在策劃這本書的時候,我就刻意給下游的所有環節都留有騰挪的余地。”童之磊說:“同一內容,不同媒介,同步發售,這是中文在線要主推的事情。”兩個人湊在一起,正好一個做內容,一個做媒介,于是一拍即合。
《米婭,快跑》的手機小說與實體書一起在今年4月底同步問市,中文在線把此書作為了每月4部重點書之一,使其停留在夢網書城首頁首行的時間超過了3周—以往圖書最多停留兩周,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有4萬人花2元錢下載此書,瀏覽過此書免費章節和推薦語的用戶則有幾十萬。這個數字讓方希歡欣雀躍。
去年年初,博雅光華圖書公司副總經理方希偶爾打開家中的電視,看見了一部“弱智”職場電視劇。她聯想起幾年前,有人跟她說要寫一部職場小說叫做《混在公司》,聽起來同樣“不靠譜”。她覺得自己應該做一部自己的同類能夠欣賞的職場小說。盡管她之前是做培訓類圖書為主,只做過一本小說叫做《輸贏》—當時這本書還被揶揄為“披著小說皮的培訓書”。
她拿起手機給遠在瑞士參加鐘表展的好朋友,在媒體行業任職的秦凱發短信:“快點回來,我給咱倆想了一個事兒做!”
秦凱嚇了一跳,不知道發生了什么,回到北京之后,經過方希的大力勸說,才答應下來這件事。《米婭,快跑》這本書的作者“秦與希”實際上就是秦凱和方希兩個人,里面的作者介紹也是雜糅了倆人的經歷。方希有十年的出版從業經驗,可這是秦凱第一次寫小說。“作為資深出版人,我知道什么樣的人可以寫我要的東西,她肯定沒問題,我了解她。”
兩個人就開始一起商討主題、設定角色和調子。“我們倆會做出來的東西,我開玩笑說叫三無小說,無商戰、無陰謀、無色情 它不會有離奇的情節、激烈的情感,就是淡淡的,專屬于一小部分人,讓這部分人找到同類,他們會感覺溫暖。所以注定不會大紅大紫。”不過,有一點方希也很確定,那就是這部小說的主題“張力很大”,意思是說有可以被伸展、挖掘的空間—比如講到公司的本質,追逐利潤是否合理,公司人是否有責任和義務完全服從公司。
秦凱先寫,寫完一部分就發給方希,兩個人商量著修改。成稿后,方希再根據自己的經驗把書稿做些“乾坤大挪移式”的調整。4個月后,小說的前一半開始在天涯論壇連載,秦與希希望借此獲得讀者的意見和反饋。
當時是2008年底。那個時候,中文在線CEO童之磊剛和中國移動的手機閱讀基地簽訂了合作協議。
9年前,在清華大學讀研,且作為“第一批創業大學生”創辦了易得方舟的童之磊建立了中文在線網站。他說自己當時很喜歡在網上看小說,但發現許多優秀作品都沒有獲得授權。時值王蒙、張抗抗等作家狀告互聯網侵權,作為互聯網行業的一員,他想做點什么事,“把傳統的出版在網上實現”。
當年他跟北京一家“大型科技類出版社”社長談網絡出版,對方用復雜的眼神看著童之磊,說:“小童,你知道圖書有多少年歷史嗎?”“大概幾千年吧。”“五千多年!這個習慣根本不是你這個年輕人能改變的!你還是很有勇氣的,但你知道嗎,書香的感覺是不可替代的。”這番對話讓童之磊印象頗深。然而世易時移,在今年的數字出版博覽會上,兩人重逢,這次對方改了口氣:”關于數字出版我第一堂課就是聽你講的,我們一定要深入合作!“
童之磊堅信數字出版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他掌握的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的數字閱讀人數就已經接近了紙質閱讀人數。“2018”這個年份數字,更是令童之磊心馳神往。
中文在線是做數字圖書館起家,一開始主要服務于機構用戶,現在除了這項業務外,還為互聯網、手機、手持閱讀終端用戶提供電子書內容。他們號稱已與全國400家機構、2000多名知名作家、4萬多名網絡作者合作,獲得了他們的版權授權。“每年大眾類出版物的百分之五六十我們都獲得了授權。”
與方希合作的《米婭,快跑》就是童之磊所得意的“全媒體出版服務模式”的成功案例之一。
秦與希在天涯論壇得到的是意料之外的收獲。意料之中的事是,這的確不是一個很火爆的帖子,一共兩萬點擊量,而天涯有些論壇里的“牛帖”點擊動輒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她們的初衷只是聽取讀者的意見,哪怕會是尖刻的,只要中肯就好。但跟帖的并沒有值得注意的意見,方希收到的許多站內來信,居然大多是一些已經成為了“米婭”或“秦與希”的粉絲的人對自己的遭遇和體悟的傾訴,有一些的文筆甚至相當優美,恰恰是《米婭,快跑》這本書所追求的那種風格—“淡淡的,溫暖而有趣味”。
方希知道,她們的書的確吸引到了想要吸引的那個人群,并進一步了解了她們—23到35歲,生活在都市,多是女性,有著近似的某種味道。
于是下面的環節—結尾設置、書的裝幀風格、推廣媒體的選擇,就有了很重要的參考因素。
要出版的作品先去天涯做連載,在出版界已經不是新鮮手段。在連載過程中,方希還收到了不少出版社的出版邀請。如果是用別的出版社而不是博雅光華的合作伙伴北京大學出版社來出版,版稅會更高些,但那樣的話,她就不能夠控制下游的所有環節,而這對這本書來說是很關鍵的。
所謂的這些下游環節,除了手機小說之外,當然還有方希想要報《輸贏》當年一箭之仇的影視版權—當時方希攜小說《輸贏》四處去找影視公司,“排名前20的公司都找了”,但體會是,大家不知道什么樣的小說適合被改編成影視作品。這一次,方希有了一定想法。這想法在策劃這本書的最初就在她的頭腦中,并被貫徹。
書出版后,“上海一家具有美資背景”的影視公司不請自來。他們做了充分的準備,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勢。這些準備包括:對書中內容整段整段聲情并茂的背誦、整書的英文譯文以及去找好萊塢專寫大綱的編劇寫劇本大綱的承諾。方希當然沒有拒絕。
這家公司還購買了《米婭,快跑》舞臺劇的改編版權。電視劇版權賣給了另一家公司。英文版權也已經賣掉。這樣,在面市不到半年之后,這本書的賺錢方法達到了7個。除去手機小說的利潤目前還沒有結算,最多的收益來自電影版權,方希透露說是“幾十萬”。還有一個數字,實體書銷量目前是“五六萬冊”,而除實體書銷售之外的6種收益來源—網絡小說、手機小說、電影版、電視、舞臺劇、英文版—加起來的收益目前已經是實體書版稅的“10倍以上”。
當初方希這樣勸說猶豫不決的秦凱:“我們先寫著,別想太多,寫不好最多不出,出了怕賣不好最多不署真名。”現在,她們可以放松一下了。
童之磊也有理由為此慶祝。這本書算是中文在線聯合中移動針對其高端用戶的嘗試。以往,手機閱讀的用戶多為“低齡群體、打工族、體力勞動者”,童之磊認為2009年到了一個轉折點,隨著3G技術的應用,高端用戶群也會開始使用手機進行閱讀了,“分層會越來越清晰”。所以,《米婭,快跑》就擠在了一堆玄幻、仙俠、言情類的小說里面。在12580的用戶群中,這本書進了排行榜前十。
這本書也是中文在線提出的 “全媒體出版服務模式”的嘗試之一。它指在紙質圖書出版的同時,數字版本的圖書以互聯網、手機、手持閱讀器等媒介同步出版。除了《米婭,快跑》,中文在線的得意之作還有與長江文藝出版社合作的《非誠勿擾》,這本書在電影首映當天同時發售了紙質和數字版。中文在線在這件事情上扮演的角色就像是一個版權打包銷售中心,不過童之磊更喜歡“策劃者”這個稱謂。
現在中文在線和中移動自己的子公司卓望公司是中移動的兩家手機閱讀“運營合作伙伴”。手機閱讀業務是童之磊未來最看重的業務,他說中文在線該業務的年增長率在100%至200%之間。中移動在2006年建立了手機閱讀基地,現在正“全力推動該業務”。它們的動力來自,和其它手機小說一樣,《米婭,快跑》這本書的手機版收入有大約六成被中移動收入囊中,剩下的才由作者、中文在線甚至還有別的SP—作為中文在線分銷商的SP—來瓜分。
童之磊還沒有涉足電子書終端,但他希望中文在線成為出版社們與各類終端—網站、手機、手持閱讀器或別的其它什么—之間的橋梁。可惜,方正和漢王這樣的手持閱讀器廠商們卻不一定買賬。它們自己也宣稱跟出版社有著非常良好的合作。
但對方希及其博雅光華圖書公司來說,她們喜歡做的“不會大紅大紫”的這類書顯然非常適合“全媒體”經營。“書”本身的概念已經改變,對出版商來說,“做書”正變成一件更復雜和微妙的事。就像方希所說的那樣。
童之磊在法蘭克福興奮地發現,中國的手機閱讀應用很前沿,甚至讓德國人“震驚”。而方希這樣描述傳統出版商的心態:一類過度擔憂,另一類是鴕鳥心態,剩下的人都竭力想知道發生了什么、正在發生什么。“大家對‘狼要來了’已經有共識,不過認為是下午兩點的已經跑了,認為是半夜十二點的還在街上溜達。”
“九年之后”
距離“電子書超越傳統書”的歷史節點只差9年時間。現在來預測一下,2018年誰會贏?
文|CBN記者 王雅
2018年。從法蘭克福回來的每個人都記住了這個年份。
這個“電子書超越傳統書”的歷史日子距離現在只有9年了,那些將成為未來巨無霸的公司現在已經初露崢嶸。
按照盛大文學CEO侯小強的說法,顛覆傳統出版業一共有三種模式:Kindle模式、谷歌模式以及盛大模式。第一種對應著亞馬遜、索尼、方正、漢王等硬件制造商;第二種谷歌,不用太多解釋;第三種目前只有盛大。
如果2018年傳統出版業真的倒下去,這些掠食者都有機會成長為商業巨頭。不過現在看起來,最大的獲利者可能還不在它們當中—在中國,享受2018年的,很有可能還是中國移動。
漢王科技聯手中國移動于9月9日推出“全球首款手寫3G電紙書”。漢王提供閱讀器產品,中國移動則提供了內容、網絡甚至客戶—用戶被限定在中國移動用戶之內。
方正集團也在法蘭克福書展上推出其“文房”閱讀器。該公司因為與中國移動的子公司卓望信息的合作而認為自己在商業模式上具有了優勢。它們的合作開始于今年3月。方正把二者的合作與這些模式比擬成“iPhone+iTunes”。它們認為自己的數字出版經驗和資源聯手卓望的手機報用戶,會生發出些驚喜。
作為獨立出版商和作家的方希需要中國移動的幫助,如果沒有移動夢網首頁的連續三周推廣,4萬人次的下載量肯定無法達成。方希的合作者中文在線能夠號稱“每年大眾類出版物的百分之五六十我們都獲得了授權”,最主要的背景當然還是這家公司是中國移動兩家手機閱讀“運營合作伙伴”之一。這種資格如此寶貴,以至于即使中國移動從每本被下載的電子書中分走六成收入,中文在線也依然大有賺頭。
縱然是在書展上出盡風頭、唯一能夠生產內容的數字出版者盛大文學,也要依靠中國移動來過日子—盛大文學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是“微支付”,如果沒有中國移動的鼎力幫助,這種每千字只收三分錢的商業模式幾乎無法支撐。更何況,盛大已經在謀劃著挺進手持閱讀器市場。那時候,中國移動的3G網絡就變得更加不可缺少。
在美國,亞馬遜與運營商的合作只是“管道”合作,Kindle用戶并不知道自己使用的是Verizon的EVDO上網模塊,而運營商只是收取上網的流量費。可是在中國,中國移動已經決定打破這個命運。
繼2007年推出夢網書城之后,中移動又在去年年底在浙江建立了手機閱讀基地,2009年6月手機閱讀wap和客戶端產品開始在浙江省內試用推廣,目前平臺用戶已近200萬。
更多的用戶直接來自手機使用者—對手機閱讀發展潛力的市場調研發現,愿意用手機閱讀的用戶占比32.3%,愿意付費閱讀的占21.7%。
考慮到中國移動用戶群如此巨大,這家公司似乎只要張開雙臂就能自然而然地成為未來出版行業的終端巨無霸。
這會是真的嗎?